《国家权力制约论》求取 ⇩

目录1

1.国家权力的两重性(代绪论)1

1-1 国家权力的真谛1

1-2 国家权力的“善”与“恶”4

1-3 一条重要的政治规律10

2.权力制约与国家的产生18

2-1 人类的联合19

2-2 氏族社会20

2-3 印第安人的部落24

2-4 印第安的部落联盟25

2-5 古代希腊氏族、胞族、部落、部落联盟27

2-6 国家的形成28

3.古代雅典民主政治的权力制约机制33

3-1 历史背景33

3-2 形成、发展35

3-3 特征40

3-4 对后世的影响44

4.权力制约思想渊源——古代希腊、罗马政治思想家的论述47

4-1 梭伦、柏利克里的理论48

4-2 亚里士多德的分权论50

4-3 波里比阿的分权制衡55

5.中国封建制国家君相之间制约关系59

5-1 秦汉“三公”制度60

5-2 唐代“三省”制度64

5-3 宋朝“二府”制度75

5-4 明朝内阁制度76

5-5 中国封建制国家形式相互关系的发展规律78

6.资产阶级国家权力制约学说81

6-1 弥尔顿的“人民政府”81

6-2 李尔本的“分权”学说83

6-3 洛克的“二权分立”85

6-4 孟德斯鸠的“三权分立”90

6-5 卢梭的“人民主权”95

7.美利坚的民主试验——立体分权102

7-1 潘恩为主的“议会民主制104

7-2 杰斐逊的“双重分权”和“人民参政”106

7-3 汉密尔顿的阶级内部分权112

7-4 资产阶级分权制的完整形式及其批判114

8.无产阶级对权力制约的态度及实践117

8-1 认识的分歧117

8-2 马列主义创始人的态度120

8-3 无产阶级的历史实践123

8-4 几点启迪131

9.我国最高领导层次的权力制约关系134

9-1 重要意义135

9-2 完善制约机制的设想136

9-3 法律化问题141

10.健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自身的权力制约机制144

10-1 多元代表团制145

10-2 大会实行两会制146

10-3 代表与选民的联系制度151

10-4 人大常委会联系代表的制度153

10-5 宪法实施监督机构154

10-6 对一府两院的制约机制155

11-1 来自现实的挑战159

11.党、国家与工会的关系159

11-2 参政、议政:首要任务162

11-3 党与工会的关系166

11-4 党和工会关系的模式170

12.农会问题176

12-1 政治参与176

12-2 不可缺少的群众性组织177

13.决策的法律化181

13-1 一条重要准则181

13-2 决策民主化、科学化的保证183

13-3 决策法律化的原则185

14.监察能否战胜腐败191

14-1 健全法制191

14-2 提高全社会防腐思想水平193

14-3 提高监察机构的地位、权威195

14-4 改进人事管理制度,保证公务员素质196

14-5 重要契机:加强舆论监督196

14-6 政务公开化,提高透明度197

14-7 加强监察机关本身建设198

15.权力制约:廉政建设的基点201

15-1 一项社会系统工程201

15-2 权力运行的安全装置203

15-3 着眼于权力运行的全过程206

16.严禁国家机关、党政干部经商问题217

16-1 历史考察217

16-2 严重的危害性219

16-3 对策222

17.考察我国现阶段民主的基本观点226

17-1 民主是一种国家形式、形态226

17-2 从经济基础出发229

17-3 民主是一个历史范畴231

17-4 权利与义务相统一232

后记235

1991《国家权力制约论》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傅兆龙著 1991 南京:南京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