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早期现代化中的传播媒介》
作者 | 闾小波著 编者 |
---|---|
出版 | 三联书店上海分店 |
参考页数 | 264 |
出版时间 | 1995(求助前请核对) 目录预览 |
ISBN号 | 7542608290 — 求助条款 |
PDF编号 | 83426298(仅供预览,未存储实际文件) |
求助格式 | 扫描PDF(若分多册发行,每次仅能受理1册) |

序一…………………………………………………夏东元1
序二………………………………………李华兴1
前言1
第一章 历史遗产:滞后的传播媒介与早期现代化进程的缓进1
第一节 传统社会·现代化·大众传播媒介1
目录1
第二节 一八六一年前《海国图志》的出版及受众4
第三节 官方的译书及传播8
第四节 同文书会对西学的传播11
各章的表格13
第一章 表一:同文书会受众测算表13
第五节 报刊的发行及受众14
表二:甲午前主要报刊一览表15
第六节 国人著作出版延宕、传播不畅18
第七节 滞后的舆论准备与社会变革的缓进22
第一节 《马关条约》令普天忠愤28
第二章 甲午战争后《时务报》应运而生28
第二节 “三会”“三报”——维新派制造舆论的尝试35
第二章 表一:一八九五年维新派创立的三个学会36
表二:上海强学会主要成员一览表41
表三:一八九五年维新派创办的“三报”43
第三节 从杨崇伊弹劾强学书局到李端棻《请推广学校折》46
表四:一八九四年前港、沪报刊数比较48
第四节 应运而生的《时务报》51
第三章 《时务报》概说53
第一节 宗旨、性质、停刊53
第二节 著、译者59
表二:《时务报》馆的译者60
第三章 表一:《时务报》馆的主笔60
表三:《时务报》论说的主要投稿者61
表四:《时务报》译文的投稿者63
表五:《时务报》上笔名与本名对照表63
表六:《时务报》上署名正误表65
第三节 稿源67
表七:《时务报》出版情况一览表70
第四节 周期、版式和栏目70
第五节 《时务报》馆的附属事业72
第一节 上海强学会的余款及官绅的捐款77
第四章 《时务报》的财务与出版发行77
第四章 表一:《时务报》馆在各处的代收捐款者78
表二:《时务报》馆收到的捐款简表79
第二节 收入与支出80
表三:《时务报》的收支简表81
表四:《时务报》的各项收入及所占比例82
表五:《时务报》的各项支出及所占比例82
第三节 销售网点83
表六:《时务报》代销点的地区分布84
表七:《时务报》的印刷数87
第四节 发行量及地区分布87
表八:《时务报》在湖南的销售情况90
表九:《时务报》馆对各省代销点的寄报数91
第五节 官员对《时务报》的“奖许”92
表十:饬令购阅《时务报》的官员名录93
第六节 《时务报》馆出版及代售的书刊95
表十一:《时务报》馆出版的著作及译著96
表十二:《时务报》馆及各代派处代售的书刊97
第一节 论说的作者、篇目、文体及说理方式101
第五章 传播内容分析之一:论说101
第五章 表一:汪康年所著论说一览表103
表二:麦孟华、徐勤、欧榘甲所著的论说一览表105
表三:章太炎、郑孝胥等人所著的论说一览表106
第二节 变法是救亡图存的唯一出路109
第三节 革故鼎新的自强策112
第四节 师法日本抵御强俄120
第五节 检讨中国传统文化123
第六章 传播内容分析二:奏章127
第一节 文化教育类的奏章127
第二节 工商矿务类的奏章134
第三节 铁路船政类的奏章140
第四节 银行币制邮政类的奏章143
第五节 练兵及改武科类的奏章145
第六节 中外约章及外国典章148
第一节 外国对华评论和报道152
第七章 传播内容分析之三:译文152
第七章 表一:各通商口岸外国官员的商情报告155
第二节 外国对华政策158
第三节 对孙中山伦敦蒙难的详尽报道161
第四节 输入西方文明166
第五节 各殖民地的现状171
第八章 受众研究176
第一节 盛况空前的《时务报》热176
第二节 受众的人数、构成及地区分布178
第八章 表一:江苏各府《时务报》的代销数185
第三节 受众对传播内容及主笔的评价186
表二:受众对《时务报》所作的总的正面评价187
表三:受众对梁启超所作的肯定评价191
表四:受众对汪康年所作的肯定评价193
第四节 受众对传播效果的评判198
表五:受众对《时务报》传播效果的评判198
第九章 传播效果研究之一:《时务报》与政治变革202
第一节 对变法维新的重新界定:变法维新Ⅰ、Ⅱ202
第二节 《时务报》与变法维新Ⅰ204
第三节 《时务报》与变法维新Ⅱ206
第九章 表一:“百日维新”的发动者及策划者与《时务报》的关系210
表二:“百日维新”期间《时务报》的受众递呈的奏折212
表三:光绪的新政“上谕”与《时务报》的变法主张对照表215
第一节 官绅价值取向的转变222
第十章 传播效果研究之二:《时务报》与文化变革222
第十章 表一:变法维新时期成员较多的社团230
表二:变法维新时期学会的分布230
表三:变法维新时期学会及社团补遗231
第二节 社会习俗的变革234
表四:上海戒缠足会董事的地区分布表236
第三节 文化市场的巨变241
表五:变法维新时期出版的大型时务书籍245
表六:广学会一八九三年至一八九八年销售收入表250
结语 中国早期现代化中的《时务报》253
附录 征引、参考书目举要258
鸣谢263
1995《中国早期现代化中的传播媒介》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闾小波著 1995 三联书店上海分店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
- 最初的纪元 中国早期现代化研究
- 1996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
- 传播媒介的社会功能
- 1978
-
- 大众传播媒介
- 1996
-
- 传播媒介之职能
- 美国驻华大使馆新闻文化处
-
- 传播媒介实务
- 深圳大学公共关系函授部
-
- 中国的现代化
- 1995 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
-
- 传媒、教育、现代化 教育传播的理论与实践
- 1988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
- 比较中的审视:中国早期现代化研究
- 1993 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
-
- 商会与中国早期现代化
- 1995 东大图书股份有限公司
-
- 华夏传播论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传播
- 1997 北京市:人民出版社
-
- 中国早期现代化的蓝图 论洪仁玕新政
- 1993 西安:西北大学出版社
提示:百度云已更名为百度网盘(百度盘),天翼云盘、微盘下载地址……暂未提供。➥ PDF文字可复制化或转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