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现代化》求取 ⇩

第一章导论1

何谓现代化4

现代化的长期过程8

现代化的多层面性10

其他研究方法15

现代化的比较领域19

第一部分历史的遗产:18世纪和19世纪24

第二章国际环境24

现代化和国际关系25

世界秩序26

世界观27

中国的世界秩序33

西方对中国的侵扰38

鸦片战争前的广州贸易39

不平等条约41

利益范围和抢夺租地47

国际比较50

第三章政治结构59

主权64

政治意识64

领导:王朝利益69

领土完整74

国家权力的行使77

中央政府:对新需求的适应77

武装力量:军队地位的变化86

财政基础93

全国通讯99

地方政权100

省级政府100

基层组织105

地方领导115

法律结构126

冲突的解决126

利益集团130

特殊政治利益130

条约口岸131

国际比较135

第四章经济结构与经济增长139

经济基础142

制度背景142

增长机制和阶段144

商品市场150

生产资料市场155

资源配置159

收入分配159

消费、积蓄和投资161

技术革新165

国家的作用167

官营部门167

通货和财政问题170

国家政策173

对外贸易177

国际比较181

第五章社会整合184

人力资源187

人口187

分层与职业分布194

分层与技能201

定居格局204

农村地区204

城市207

城市等级结构210

组织状况215

家庭结构215

中间组织220

国家组织225

重新分布的过程228

流动性228

移民231

交易233

人际关系235

契约导向235

权威归属237

国际比较239

第六章知识与教育242

民众教育246

精英的教育和知识250

科学与技术258

教育和价值观263

国际比较267

第七章18世纪和19世纪小结269

国际环境269

政治结构271

经济结构与经济增长276

社会整合280

知识和教育283

变革的基础285

第二部分20世纪的转变288

第八章国际环境288

义和团事件后的中国288

华盛顿会议之前的民国297

华盛顿会议时代302

对日战争307

内战311

人民共和国:与苏联的联系314

1960年代和“自力更生”318

1970年代和“四个现代化”320

世界观、国际背景和中国的现代化321

国际比较323

第九章政治结构327

主权328

政治意识328

领导335

领土完整343

国家权力的行使345

中央政府345

武装力量和军阀主义355

财政基础367

地方政权374

全国通讯和省级政府374

基层组织380

特殊利益和法律结构395

利益,冲突和参与395

宪法和法律结构403

国际比较409

第十章经济结构与经济增长412

经济基础416

制度背景416

增长机制与增长阶段418

1949年后的转变423

资源配置427

收入分配428

消费,积蓄和投资428

1949年后的转变431

现代经济增长的动因443

1949年前国家扮演的角色444

1949年以后的国家445

结论:过去的发展与未来的政策447

国际比较452

第十一章社会整合456

概论457

人力资源470

人口471

分层与职业分布475

分层与技能482

定居格局484

农村地区486

城市489

城市等级结构493

组织状况494

家庭结构496

中间组织500

国家组织504

再分配过程506

流动508

移民510

交易511

人际关系512

契约导向512

权威归属513

国际比较516

第十二章知识与教育520

对问题的领悟和领悟上的问题520

大众教育526

非正规教育与成人识字534

中等教育538

英才教育542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英才教育546

文化革命10年549

毛以后的时代550

科学与技术554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科学技术557

高级科学与技术560

教育和价值观564

国际比较571

第十三章20世纪小结573

国际环境573

政治结构575

经济结构与经济增长577

社会整合580

知识和教育583

20世纪变革的格局585

第十四章作为现代化社会中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估价和含义588

留给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遗产589

有助于现代化的因素590

阻碍现代化的因素593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政策596

社会主义纲领:与苏联相比较604

国际环境605

政治结构607

经济结构和经济增长610

社会整合613

知识和教育618

其他平均主义政策621

中苏对比的结论624

第十五章 结论:中国现代化的历史透视626

前现代社会变革629

现代化阶段633

1905年634

1930年638

1955年641

1980年644

集权与分权648

全球性透视658

发展的水平658

显著特征664

中国在现代世界上的地位668

引用文献综目(英文)674

索引700

译后记739

1988《中国的现代化》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美)吉尔伯特·罗兹曼主编;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比较现代化”课 1988 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