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作科学原理》求取 ⇩

译者的话1

原版序言1

原版前言1

第一章 水稻的生长和发育1

第一节 稻的一生概述1

目次1

第二节 种子和发芽5

一、形态5

二、休眠6

第三节 秧苗13

一、发芽和出苗13

二、叶子的计数13

三、种子贮藏物与秧苗生长14

四、影响秧苗生长的因素15

一、形态21

第四节 叶21

二、单片叶子的生长25

三、群体叶子的生长26

四、各叶的机能28

第五节 茎秆30

一、形态30

二、节间的伸长33

三、与倒伏有关的茎秆性状34

第六节 分蘖35

一、分蘖模式35

二、分蘖、叶和根的同步生长36

第七节 根37

一、形态37

二、根与地上部的关系40

三、单根对水和养分的吸收41

四、老根和新根对水和养分的吸收43

五、根系对水和养分的吸收43

六、根的长度和密度的测定44

七、与抗旱性有关的根的特性46

第八节 从营养生长期到生殖生长期的阶段发育48

一、对光周期的反应49

二、对温度的反应54

第九节 穗(圆锥花序)59

一、形态59

二、抽穗前幼穗发育概况61

三、如何确定生长中穗的发育期62

第十节 抽穗和开花66

一、小穗(颖花)的形态66

二、抽穗67

三、开花68

第十一节 灌浆成熟69

一、成熟与衰老69

二、单颗谷粒的生长70

三、全田谷粒的生长71

三、发芽71

第十二节 产量和产量构成因素73

一、产量73

二、收获指数和谷草比73

三、产量构成因素74

第二章 气候环境及其影响76

第一节 产稻地区76

第二节 气候的效应79

第三节 温度82

一、物理方面82

二、临界低温和临界高温84

三、适中温度对生长和产量的效应85

四、气温与水温90

五、低温障害90

六、高温障害96

七、温度与养分供应间的互作98

第四节 太阳辐射101

一、物理方面101

二、不同生育期的太阳辐射需要量102

三、太阳能的利用105

四、最高潜在产量的估算108

第五节 雨量与田间水分的关系112

一、蒸腾与生长112

二、需水量113

三、水的来源:降水114

四、水的丧失:蒸发蒸腾和渗漏加旁渗115

五、蒸发蒸腾作用117

六、潜在蒸发蒸腾的概念118

七、蒸发皿蒸发119

八、简化能量平衡法120

九、Penman方程式122

十、Thornthwaite法124

十一、Van Bavel法124

十二、水量平衡125

十三、缺水对生育和产量的影响128

十四、水过多对生育和产量的影响129

第六节 温带地区和热带的年生产力131

第三章 水稻的矿质营养134

第一节 土壤渍水与水稻营养134

一、氧的输送136

第二节 对渍水土壤的适应性136

二、根的氧化力139

三、根际的还原作用与特种根的发育140

四、无氧呼吸141

五、铁拒斥力141

第三节 土壤中养分的有效度143

一、土壤养分怎样到达植物根中143

二、土壤溶液和培养液中的养分浓度145

三、养分有效度的动力学147

第四节 养分的吸收148

一、主动离子吸收148

二、主动离子吸收的力能学149

三、硫化氢和温度对养分吸收的影响150

四、选择性离子吸收152

五、不同生育期的养分吸收154

六、养分的带走155

第五节 矿质营养与分蘖157

第六节 矿质营养与光合作用161

第七节 氮164

一、缺氮的发生164

二、氮素的形态165

三、天冬酰胺和谷氨酰胺169

四、氮素营养与碳水化合物代谢170

五、部分生产效率171

六、幼穗分化期的氮素追肥175

七、肥料氮生产稻谷的效率177

八、稻谷产量与需肥量177

第八节 磷178

一、缺磷的发生178

二、土壤溶液中的磷179

三、部分生产效率180

四、水稻品种在缺磷土壤上的表现181

第九节 钾182

一、缺钾的发生182

二、土壤溶液中的钾182

三、部分生产效率183

四、钠可部分地取代钾183

第十节 锌184

一、缺锌的发生184

二、土壤溶液中的锌185

三、碳酸氢盐和有机酸对锌吸收的影响186

四、稻株临界含锌量188

五、水稻品种在缺锌土壤上的表现189

二、土壤溶液中的铁190

一、缺铁和铁中毒的发生190

第十一节 铁190

三、缺铁191

四、铁中毒193

五、水稻品种在缺铁和铁毒土壤上的表现194

第十二节 锰195

一、缺锰和锰中毒的发生195

二、土壤溶液中的锰196

三、锰素营养的特点197

第十三节 硫197

一、缺硫的发生197

二、土壤溶液中的硫酸盐198

三、硫的天然供应198

四、不同生育期的临界含硫量和临界氮/硫比(N/S)200

三、硅的功能202

二、土壤溶液中的硅202

一、缺硅的发生202

第十四节 硅202

四、硅和氮营养的相互关系204

五、决定是否需要施硅的标准205

第十五节 硫化氢206

一、硫化氢中毒的发生206

二、土壤溶液中的硫化氢206

三、水稻品种间对硫化氢毒性耐力的差异209

第十六节 有机酸209

一、有机酸中毒的发生209

二、土壤溶液中的有机酸209

三、有机酸中毒的模式210

三、稻株对碘中毒的反应213

二、土壤溶液中的碘213

一、碘中毒的发生213

第十七节 碘213

第十八节 盐渍度214

一、盐渍化的发生214

二、土壤溶液中的盐类214

三、盐渍化为害的生理特征215

四、临界盐渍度水平和品种间耐盐力的差异215

第四章 营养失调217

第一节 营养失调与生理病害217

第二节 营养失调的发生217

一、营养失调的原因217

二、可见症状218

三、氮素反应218

第三节 诊断技术219

一、可见症状219

二、植株组织分析222

三、土壤分析228

第四节 诊断的鉴定230

一、叶面喷洒技术230

二、温室试验230

三、田间试验230

第五节 营养失调的矫正措施231

一、农艺方法231

二、土壤改良232

三、品种改良232

第六节 亚洲国家水稻的营养失调234

第五章 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238

第一节 光合作用238

一、光合作用概述238

二、水稻光合作用的特点241

三、作物群体光合作用243

四、临界叶面积指数和最适叶面积指数247

第二节 呼吸作用250

一、生长与呼吸作用250

二、生长效率250

三、生长和维持呼吸的生理探讨252

四、生长和维持呼吸的生物化学探讨253

五、作物产量的生物能量学256

第六章 水稻植株特性与产量能力的关系258

第一节 热带水稻试验田的产量在六十年代中期以前一直是低产的258

第二节 新的热带高产品种260

第三节 株型概念262

一、概念的发展262

二、矮而硬的茎秆263

三、挺立的叶子264

四、强的分蘖力265

第四节 生育期268

一、叶的吸收系数及植株性状271

第五节 植株性状间的联系271

二、株高与收获指数和对氮素的反应272

三、全生育期与收获指数273

四、全生育期与株高273

第六节 水稻品种形态特征的变化275

第七节 品种性状在不合适条件下引起的改变276

一、株高276

二、叶的角度278

三、分蘖力278

四、植株相反性状的利和弊278

第七章 水稻产量的生理分析280

第一节 碳水化合物积累对谷粒的贡献280

第二节 灌浆结实期间的光合作用283

一、各产量构成因素的相对重要性285

第三节 产量构成因素分析285

二、单位地面积总粒数287

三、结实率287

四、粒重288

第四节 不同技术水平下稻谷产量的比较290

一、技术改变了,产量也随着改变——日本的经验290

二、全国平均产量、农试场记录和最高产量的比较291

第五节 高产栽培技术分析293

一、高产的生理要求293

二、土培与水培294

三、农艺管理措施295

四、高产技术实例299

第六节 限制目前产量水平的因素301

参考文献305

主题索引344

1984《稻作科学原理》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日)吉田昌一著;厉葆初译 1984 杭州: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稻作害虫学(1937 PDF版)
稻作害虫学
1937 商务印书馆
稻作学( PDF版)
稻作学
商务印书馆发行
农作学原理(1986 PDF版)
农作学原理
1986
科学技术原理(1991 PDF版)
科学技术原理
1991 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
管理科学原理(1988 PDF版)
管理科学原理
1988 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内科学原理(1983 PDF版)
内科学原理
1983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耕作学原理(1981 PDF版)
耕作学原理
1981 北京:农业出版社
科学管理原理(1984 PDF版)
科学管理原理
1984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科学管理原理(1982 PDF版)
科学管理原理
1982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中国稻作学(1986 PDF版)
中国稻作学
1986 北京:农业出版社
稻作学(1939 PDF版)
稻作学
1939 商务印书馆
蔬菜病虫害防治技术(1999 PDF版)
蔬菜病虫害防治技术
1999 贵阳:贵州科技出版社
科学原理(1927 PDF版)
科学原理
1927 商务印书馆
稻作学(1941 PDF版)
稻作学
1941 商务印书馆
特种稻作学(1946 PDF版)
特种稻作学
1946 上海:中华书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