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稻作科学》求取 ⇩

第一章江苏稻作的发展与成就1

第一节 江苏稻作的特点2

一、江苏稻谷是粮食作物最主要的组成部分2

二、江苏稻作类型多样3

三、江苏稻作生产发展迅速3

第二节 稻作增产的战略措施9

一、改善充实生产条件9

二、改革耕作街市,扩大和稳定稻田面积10

三、不断更新和推广新品种11

四、推广新型新培技术12

第三节 江苏稻区的天拓与发展15

一、太湖稻作区15

二、里下河稻作区19

三、淮北稻作区22

四、丘陵稻作区25

五、沿江沿海稻作区28

参考文献31

一、光能资源32

第二章江苏省稻作气候32

第一节 稻作的气候资源32

二、温度资源37

三、水分资源43

四、稻作季节46

第二节 稻作的主要气象灾害48

一、干旱危害特点与防御对策49

二、高温危害特点与防御对策49

三、低温危害特点与防御对策52

第三节 水稻生育期温光模式及其应用53

一、温光模式的建立53

二、温光模式的实际应用55

第四节 各稻区最大光合潜力的估算62

参考文献64

第三章稻作土壤的肥力特性及施肥65

第一节 稻作土壤养分的变化65

一、土壤氮素66

第二节 江苏省稻作土壤氮磷钾的供应能力66

二、土壤磷素68

三、土壤钾素69

四、土壤锌素70

第三节 水稻对氮磷钾吸收的特点70

一、对氮的吸收71

二、对磷的吸收72

三、对钾的吸收72

第四节 肥料的增产效果72

第五节 水稻施肥的原则78

参考文献80

第四章稻田种植制度生态学与经济学评价82

第一节 种植制度的生态学评价83

一、生态学评价的依据与方法83

二、主要种植制度的生态学评价85

三、种植制度的改进89

四、种植制度与生态平衡92

五、种植制度的综合生态学评价95

一、评价种植制度经济效益的一般原则96

二、评价种植制度经济效益的主要指标96

第二节 种植制度经济效益评价96

三、稻田多熟制的正效应与负效应97

四、适宜种植制度组合的决策分析105

参考文献109

第五章江苏稻种资源111

一、稻种资源在江苏粮食生产中的作用111

第一节 江苏稻种资源的类型112

二、江苏历史遗存的古老品种资源112

三、早期江苏水稻品种资源研究112

一、江苏粳稻品种资源114

二、江苏籼稻品种资源116

三、江苏糯稻品种资源118

四、江苏旱稻资源119

第二节 稻种资源评价与利用119

一、稻种资源抗病性评价与利用119

二、稻种资源抗虫性评价与利用124

三、稻种资源抗逆性评价与利用126

第三节 穞稻与粳稻起源129

一、我国野生稻的分布129

二、江苏连去港穞稻130

三、栽培稻起源133

参考文献138

第六章育种基础理论研究140

第一节 性状的遗传研究及其应用140

一、性状的遗传分析140

二、连锁遗传149

第二节 最光效育种技术的开拓153

一、高光效育种的向个技术环节154

二、高光效育种的工作流程159

第三节 酯酶同工酶分析在育种上的应用162

一、酯酶同工酶酶谱类型与血缘关系162

二、杂交稻的酯酶同工酶谱型166

三、利用酯酶同工酶谱型差异鉴定杂交稻的种子纯度168

参考文献169

第七章江苏水稻育种技术与成就173

第一节 育种技术与成就175

一、系统育种175

二、杂交育种176

三、辐射诱变育种179

四、水稻花培育种181

五、杂种优势利用185

一、育种方向189

第二节 水稻育种的方向与策略189

二、育种策略191

附录 解放后江苏省育成主要水稻品种我录192

参考文献196

第八章稻的生长发育的调控197

第一节 形态发生的结构198

一、苗端分生组织198

四、穗的形态建成及其调节199

三、苗端分生组织中的器官发生和生理生化变化199

二、根端分生组织199

第二节 生长的植物激素调节201

一、植物激素对稻芽生长的调节202

二、植物激素对稻株生长的调节204

三、植物生长调节物质对稻株生长的调节及其作用机理205

四、离体培养下植物激素对稻器官发生的调节208

第三节 发育的环境控制212

二、温度213

一、日照长度213

三、短日高温生育期214

四、品种的生育特性和熟期214

五、生育期预测与调控215

第四节 发育的分子水平调节216

一、发育和基因表达216

二、个体发育过程中核酸的动态和器官发生217

三、衰老生理及其调控219

四、开花的分子水平调节222

参考文献223

第一节 水稻的光合作用与光呼吸225

第九章光合作用及光合生产力225

一、水稻光合作用的环境调控227

二、水稻光合作用对水分的反应228

三、水稻光合作用对光强的反应228

四、水稻光合作用对氧的反应231

五、最适光合生态型232

第三节 光合作用的遗传控制235

二、鉴定光合环境反应的遗传变异236

一、筛选鉴定高净光合的种质资源236

第四节 水稻高产群体的光合特性238

一、截光能力及生产力242

二、群体剖层上的光照特点242

三、最适叶面积动态243

四、高产水稻群体内的光照特点与净光合245

第五节 作物兴合生产力与光合生产潜力246

二、作物的光合生产潜力248

第六节 提高光合能力的途径248

一、作物的光合生产力248

参考文献251

第十章稻作的水管理258

第一节 江苏省种植水稻的水分条件260

第二节 水稻的生理需水和生态需水260

一、水稻的生理需水263

二、水稻的生态需水263

第三节 稻田需水量265

一、稻田需水量的组成265

二、稻田需水量和灌溉定额的推算方法270

第四节 水稻高产灌溉技术271

一、各生育期的高产灌溉技术271

二、烤田的作用和运用要点273

三、节水灌溉技术275

四、运用合理灌水技术防御涝害和高温伤害277

第五节 江苏省稻田的灌排渠系布局279

一、农田地下排水技术281

第六节 江苏省稻田灌、排水技术的发展281

二、农田输水暗渠283

三、灌溉排水技术的展望284

参考文献285

第十一章水稻产量形成与调控286

第一节 产量形成的物质基础286

一、水稻的光合生产系统286

二、生物产量与经济产量288

三、水稻产量构成因素290

第二节 不同地域温光资源与产量形成295

第三节 水稻品种生产力的演进及源库类型297

一、江苏水稻品种生产力的演进297

二、不同时期水稻品种的光合特性298

三、水稻品种的源库类型及栽培对策301

第四节 水稻群体光合生产与产量形成的计算机模拟305

一、干物质产量研究途径306

二、经济产量研究途径313

三、模拟模型的应用315

一、扩大生育初期的叶面积,取得高产需要的穗数318

第五节 调控产量形成获得高产的技术途径318

二、培育壮秆大穗,提高总颖花数319

三、加快后期物质和平速度,增加结实粒数320

四、始终保持要系旺盛的活力321

参考文献322

第十二章水稻的无营养与诊断324

第一节 水稻土的无机营养成分325

一、淹水稻田中氧化还原电位和酸碱度的动态325

二、淹水土壤中营养成分的变化326

第二节 水稻养分的供求特点327

一、植稻土壤的养分自然供给能力327

二、铵态氧和硝态氮营养328

三、硅素营养330

第三节 水稻根系生理与无机养分的吸收利用331

一、水稻根系的释氧特性331

二、水稻根系吸收无机养分的过程333

一、水稻的养分含量335

第四节 水稻体内无机养分的含量和分布335

二、个体发育中的动态变化336

三、品种间无机养分含量的差异338

第五节 营养诊断的原理和方法338

一、营养诊断的原理338

二、营养诊断的常用方法339

参考文献351

二、地上部各节间伸长的叶龄期354

一、按主茎总呀数和伸长节间数进行品种的分类354

第十三章叶龄模式高产栽培理论与技术体系354

三、有效分蘖监界叶龄期356

四、穗分化叶龄期358

五、最上9个节位根发生的叶龄期359

六、水稻品种生育进程叶龄模式的综合360

第二节 叶蘖同伸壮秧及其培育361

一、适宜的秧苗移栽叶龄362

二、移栽临界叶龄期与壮秧指标363

三、 移栽临界叶龄与密度363

四、秧苗不同叶龄期的肥水管理原则365

第三节 高产群体茎蘖动态的叶龄模式367

一、高产群体茎蘖动态叶龄模式的建立367

二、高产群体茎蘖动态叶龄模式的验证367

第四节 基本苗经验公式及其应用367

一、移栽稻的基本苗经验公式的建立370

二、直播稻及小苗移栽的基本苗经验公式371

三、基本苗经验公式的应用效果373

第五节 高产群体叶色黑黄变化与叶龄的关系374

一、地表上具有4个伸长节间类型的早稻375

二、地表上具有5个伸长节间类型的中稻376

三、地表上具有6-7个伸长节间类型的中、晚稻377

第六节 按叶龄合理运筹肥水的技术377

一、两足施肥法378

二、不同叶龄期的灌溉技术378

参考文献382

第十六章江苏的稻田多熟制430

第一节 江苏省稻田三熟制的形式430

一、季节紧张433

第二节 三熟制的稻作特点433

二、营养生长期缩短434

三、对肥料的依赖性较大435

四、遭受自然灾害的机率高436

第三节 三熟制的稻作技术436

一、合理安排三熟作物、茬口与品种布局436

二、培育适龄壮秧439

三、密植足苗443

四、肥水促控,早管精管444

参考文献446

第十七章水稻主要病虫害冶447

第一节 江苏省水稻病虫的基本情况和防治进程447

一、建国初期到60年代中期的病虫发生与防治447

二、60年代末到70年代中期病虫发生与防治448

三、80年代病虫发生情况与防治对策设想448

第二节 抗性品种的评价与利用449

一、抗性亲本的选定449

二、评价、利用了一些抗性品种450

三、稻瘟病菌、白叶枯病菌、纹枯病菌的变异和褐稻虱的生物型451

第三节 经济防治指标452

第四节 综合防治的阶段对策和技术要点453

一、针对秧田病虫集中发生的特点重点施药453

二、加强大田肥水管理,控制多种病虫的严重发生454

三、注意穗期用药,充分发挥药治保祸产的作用455

第五节 综合防治技术体系的建立456

参考文献456

第十八章稻田草害综合防除的进展458

第一节 历史的回顾458

第二节 江苏省稻田恶性杂草及主要杂草组合459

一、稻田恶性杂草及优势种459

二、主要恶性杂草及其分布459

三、关键技术的开发及评价461

四、稻田杂草的综合防除技术462

第一节 计算机在稻作上的应用与研究467

一、计算机在稻作上应用概况467

第十九章计算机和遥感技术在稻作中的应用467

二、计算机在江苏稻作上的应用468

三、计算机在江苏稻作上应用前景和展望473

第二节 遥感技术在稻作上的应用473

一、摇感技术应用于农业生产概况474

二、利用遥感技术进行水稻估主475

参考文献479

第一节 稻用生产发展的新形势480

第二十章江苏稻作生产民展展望480

第二节 迎接农业劳动生产方式的又一次大转为481

第三节 稻作技术的革新484

一、建设“三暗”地下排灌工程484

二、少、免耕——耕作方法上的改革485

三、集体育秧供秧与机插配套488

四、稻作机械化及其发展489

五、水稻直播技术490

第四节 稻作科学技术的发展前景491

参考文献493

1990《江苏稻作科学》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江苏省农学会编 1990 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稻作(1949.10 PDF版)
稻作
1949.10 北京市:中华书局
稻作学( PDF版)
稻作学
商务印书馆发行
作物学  水稻篇(1977 PDF版)
作物学 水稻篇
1977
江苏省志  79  社会科学志(1998 PDF版)
江苏省志 79 社会科学志
1998 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
稻作文化与江南民俗(1996 PDF版)
稻作文化与江南民俗
1996 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
江苏古代科学家(1983 PDF版)
江苏古代科学家
1983 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
中国稻作学(1986 PDF版)
中国稻作学
1986 北京:农业出版社
江苏科学技术志(1997 PDF版)
江苏科学技术志
1997 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苏联的科学工作者(1950 PDF版)
苏联的科学工作者
1950 居然出版社
稻作学(1939 PDF版)
稻作学
1939 商务印书馆
江苏油作科学(1995 PDF版)
江苏油作科学
1995 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
稻作学(1941 PDF版)
稻作学
1941 商务印书馆
特种稻作学(1946 PDF版)
特种稻作学
1946 上海:中华书局
稻作害虫学(1937 PDF版)
稻作害虫学
1937 商务印书馆
松江水稻(1962 PDF版)
松江水稻
1962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