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哲学原论 道论篇》求取 ⇩

中国哲学原论——原道篇(一)——中国哲学中之「道」之建立及其发展3

原道篇自序——述作缘起、宗趣、内容之限极、与论述之方式3

缘起3

二 宗趣7

三 内容之限极12

四 论述方式21

五 馀言26

导论上——道之名义及其类比29

中国哲学中之「道」与西方及印度哲学中之相类似之名言29

二「道」之名义与「物」、「事」、「生」、「命」、「心」、「性」、「理」、「气」等之名义34

三 道之字原之义与引申义、一道多名、道之交会、与存在即道36

四 道之远近、大小与曲直、非道之道、平行道、与相贯道41

五 发现道、创成道、目的道、手段道,与道不同之论争,其相容以并存,及哲学思想中之「道」之次第修建之历史43

导论下——孔子所承中国人文之道48

中国人文中之不言之道,及言中之道,与孔子之契在不言之道,而为言48

二 虞书夏书商书中哲学性观念之次第生起51

三 殷周之际与周初之王道,及人文礼乐之道56

四 周之礼教及春秋时人之言文德、天道、人道,及孔子以后中国思想之尊道63

五「中」国哲学与中和之道69

第一篇73

第一章孔子之仁道(上)73

一 导言 孔子以来言仁之思想之数变,并自述究心于此问题之经过,及本文宗趣73

二 仁德、事功、及志于道之涵义80

三 为仁之方、与忠、恕、信86

四 仁与礼敬95

五 仁与智及勇、义100

六 孔子自心上说仁之旨、及孔颜乐处之问题之讨论104

第二章孔子之仁道(下)112

一 天命思想之三型与孔子之说112

二「天命」、「自命」与义之同义及异义,与义命不二、及天命不已118

三 天与己及人之存在意义,及知天命、俟天命、畏天命之不同意义127

四 孔子之天与人格神132

五 如何理解孔子之言鬼神136

六 孔子言鬼神之涵义,与礼与仁142

上下篇 结论147

第三章墨子之义道(上)152

一 略述墨学之演变,及本文宗趣152

二 由仁义之不同,辨墨子之兼爱为以义说仁之义道160

三 由墨子之言人当兼爱之理由,辩墨子之兼爱为客观之义道170

四 非攻、节葬节用、非乐,与人民之生存及经济生活中之义道175

第四章墨子之义道(下)179

五 尚贤、尚同,与社会政治上的义道179

六 天与鬼神之义道,及天鬼神及人交互关系之「宇宙的义道」188

七 非命,与外无限制之绝对的义道202

八 总论墨学中之义道之大205

第五章孟子之立人之道(上)212

一 导言 述中国历代孟学之三变,及孟子之兴起人之心志以立人之道212

二 孟子言道与孔墨之不同,及孟子之人禽之辨215

三 仁义之心,与义外义内之辨223

四 孝弟与行义之道227

五 孟子言学者之志,及生与义235

第六章孟子之立人之道(下)238

六 孟子言君子之所乐、所欲、与所性238

七 孟子言成德之历程242

八 孟子言尽心知性以知天、存心养性以事天、及立命之涵义244

九 孟子之养气、与知言之学249

十 孟子之言王者之政与民之兴起,及圣贤豪杰与王者、学者之兴起255

第七章道家之起原与原始型态262

一 道家思想之起原与杨朱之说262

二 陈仲史鰌之忍性情、与它嚣魏牟之纵性情之说267

三 田骈、彭蒙、慎到之弃知去己之论及其意义与价值269

四 老庄对知与己之观念,及老子之道与田骈、彭蒙、慎到之道之异同之分际278

五 庄子之道与老子之道及田骈、彭蒙、慎到之道三者之分途284

第八章老子之法地、法天、法道、更法自然之道(上)290

一 老学简史,及吾论述老学之经过290

二 人法地,与地上之物势中之道300

三 地法天、与人由法天以法道之义309

第九章老子之法地、法天、法道、更法自然之道(下)316

四 天之道、与道、及人之直接法道义316

五 修道者之安久于道、与道之常、及道法自然义323

六 老子言道、德、仁、义、礼之层面,与法道之四层面之对应关系之讨论329

七 老子通贯四层面之言、与正反相涵之四义、及道之诸性相333

八 馀论:老子之道是否为实体之问题,与本文之宗趣340

第十章庄子内篇中之成为至人神人真人之道(上)343

一 庄子之道,与老子田骈慎到之道不同,与其关连之际343

二 庄子之至人、真人、天人、圣人、及内七篇中之问题,与其关连347

三 逍遥游之无名、无功、无己之义351

四 齐物论中之齐物我是非义354

五 养生主中之生命与心知共流行义357

第十一章庄子内篇中之成为至人神人真人之道(下)367

六 人间世之「乘物以游心,托不得已以养中」义367

七 德充符之「才全而德不形」义373

八 大宗师中之「天人不相胜」、及真人之生活375

九 应帝王所归之「未始出吾宗」义398

第十二章综述庄子外杂篇之义,并附论韩非子及管子中之道家言402

一 综述庄子内七篇大旨402

二 外杂篇言天地万物之道之义405

三 道之超知义、不可言说义、及通言默义410

四 遗世忘世义413

五 生死义414

六 凝神于物义415

七 外杂篇言「主于内以应外」之同于内篇者,及其「内顺外俱运」,所成立之人道治道418

八 世愈降而政愈衰之说420

九 任性之自然之说423

十 扬老抑孔之说之衍成424

附论韩非子解老喻老及管子心术内业中之道家言427

一 韩非子解老喻老篇言道与理之义及不制于虚之虚427

二 管子心术、白心与内业言心中之心、及精气神之修养430

第十三章荀子之成人文统类之道(上)437

一 荀学简史437

二 总述荀子之道之别于墨孟庄之道439

三 荀子言天与人分职之学440

四 荀子言心与道之关系444

五 荀子如何辨人心与道心455

六 治心之道、与所知之事物之道、及知道与行道之关连463

第十四章荀子之成人文统类之道(中)469

七道、人道、圣王之道、贯于古今历史之道、及荀子何以非斥诸子所言之道469

八 为学以「备圣心」、而「化道」之义477

九 修身以学圣之道及荣辱之义480

第十五章荀子之成人文统类之道(下)487

一○圣学与王道487

一一 王者之政制、富国之道、及王道、霸道之分491

一二 君道、臣道、致士之道、师术、及用兵强国之道496

一三 荀子礼论、乐论大义及其论礼乐之要旨499

第十六章韩非子之治道(上)506

一 韩非子所感之政治问题506

二 韩非子言人君之虚静之功512

三 韩非子与申不害之言术与儒家之用贤之关系515

四 韩非子与商鞅之言法及墨家言法之关系517

五 韩非与慎到之言势与权521

第十七章韩非子之治道(下)附论管子书中之治道524

六 韩非言权当独制之理由,与其对人性之各自为计之观察524

七用「人自计虑其利害之私」,以使人弃私曲、行公法之道527

八 韩非对他家之治道之抨击530

九 韩非之治道之性质,与其解老之道534

十 馀论:韩非思想之效用与其悲剧命运536

附论:韩非子以后之治道,及管子书中言治道之方向539

1986《中国哲学原论 道论篇》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唐君毅著 1986 台湾学生书局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现代经理管理学(1977 PDF版)
现代经理管理学
1977 台湾中华书局
中国哲学思想论集  先秦篇(1976 PDF版)
中国哲学思想论集 先秦篇
1976 台湾:牧童出版社
中国哲学思想论集  总论篇(1976 PDF版)
中国哲学思想论集 总论篇
1976 台湾:牧童出版社
中国哲学思想论集  清代篇(1976 PDF版)
中国哲学思想论集 清代篇
1976 台湾:牧童出版社
中国哲学思想论集  宋明篇(1976 PDF版)
中国哲学思想论集 宋明篇
1976 台湾:牧童出版社
中国哲学论集(1998 PDF版)
中国哲学论集
1998 沈阳:辽宁大学出版社
中国哲学论稿(1984 PDF版)
中国哲学论稿
1984 重庆:重庆出版社
中国哲学史论(1981 PDF版)
中国哲学史论
1981 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
中国哲学史论(1981 PDF版)
中国哲学史论
1981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哲学原理新论(1991 PDF版)
哲学原理新论
1991 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中国哲学论丛(1986 PDF版)
中国哲学论丛
1986 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
中国哲学论集(1985 PDF版)
中国哲学论集
1985 帕米尔书店
中国哲学概论(1947 PDF版)
中国哲学概论
1947 正中书局出版社
中国国民道德原论(1944 PDF版)
中国国民道德原论
1944 商务印书馆
中国哲学论集(1986 PDF版)
中国哲学论集
1986 台湾学生书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