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求取 ⇩

一、什么是哲学1

第一节 哲学和哲学基本问题1

二、哲学的基本问题3

三、哲学的历史发展5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8

一、现时代时代精神的精华8

二、哲学发展史上的革命变革9

三、批判、开放和不断发展的学说14

一、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基石15

第三节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功能15

二、共产主义世界观和人生观确立的科学依据17

三、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哲学基础18

第一章 世界的物质统一性21

第一节 物质21

一、哲学物质观的发展21

二、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23

第二节 物质世界的存在方式27

一、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27

二、时间空间是运动着物质的存在方式30

第三节 世界的物质统一性36

一、物质世界是多样性的统36

二、世界物质统一性的证明39

第二章 从物质到意识42

第一节 意识的起源42

一、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42

二、意识是社会的产物46

一、意识是人脑的机能48

第二节 意识的本质48

二、意识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象50

三、意识与人工智能52

第三节 意识和物质的关系55

一、意识对物质的依赖性和意识的相对独立性55

二、正确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58

第三章 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61

第一节 世界的普遍联系61

一、联系的客观性和普遍性61

二、联系的多样性和条件性63

一、原因和结果65

第二节 联系的几种基本形式65

二、必然性和偶然性67

三、可能性和现实性70

四、内容和形式72

五、现象和本质74

六、系统和要素76

第一节 运动、变化和发展82

一、联系、运动、变化和发展82

第四章 物质世界的永恒发展82

二、运动、变化、发展的过程性和规律性85

第二节 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88

一、矛盾及其基本属性88

二、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90

三、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93

第三节 事物发展的形式和状态97

一、质、量、度97

二、量变和质变及其相互转化99

三、质量互变的普遍性和复杂性101

一、肯定和否定104

第四节 事物发展的方向和道路104

二、否定之否定106

第五章 实践和认识112

第一节 认识的本质112

一、认识的主体和客体112

二、认识是在实践基础上的能动的反映114

第二节 实践及其对认识的决定作用118

一、辩证唯物主义的实践观118

二、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120

一、从实践到认识122

第三节 认识的辩证过程122

二、从理性认识到实践125

三、认识辩证运动的总规律127

第四节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130

一、认识世界是为了改造世界130

二、从必然到自由132

三、认识论和思想路线134

第六章 真理和价值140

第一节 真理140

一、真理及其特性140

二、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144

第二节 价值147

一、价值及其特点147

二、价值与价值评价150

第三节 真理和价值的统一153

一、真理原则和价值原则153

二、真理与价值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156

第七章 从自然界到人类社会159

第一节 人类社会生活的实践本质159

一、劳动实践和人类社会的产生159

二、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的区别及其相互作用162

三、社会生活的实践本质164

第二节 物质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166

一、地理环境166

二、人口因素169

三、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171

第三节 历史活动的主体和客体172

一、历史的主体和客体及其辩证关系172

二、社会规律的客观性和人的活动的自觉性175

一、马克思以前的社会历史观及其主要缺陷177

第四节 历史唯物主义是关于历史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177

二、历史唯物主义的创立及其意义180

三、历史唯物主义的研究对象和任务183

第八章 社会有机体185

第一节 社会有机体及其特征185

一、人类社会是发展着的活的有机体185

二、社会有机体的基本特征188

第二节 社会有机体的结构189

一、物质技术结构189

二、社会经济结构194

三、社会政治结构198

四、社会意识结构203

第九章 社会发展的动力210

第一节 社会基本矛盾是一切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210

一、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及其规律210

二、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及其规律213

三、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内在机制215

第二节 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216

一、阶级的起源和实质216

二、阶级斗争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219

一、科学、技术与科技革命的本质特征221

第三节 科学技术是推动历史前进的有力杠杆221

二、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推动作用224

三、现代科技革命和社会发展228

第四节 人民群众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232

一、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232

二、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238

第一节 社会形态理论及其意义242

一、社会形态范畴的科学含义242

第十章 社会形态及其演进过程242

二、社会形态的发展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244

三、社会形态演进过程的统一性和多样性245

四、社会形态演进的一般过程248

第二节 社会形态的演进与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251

一、社会主义首先在比较落后的国家变为现实251

二、社会主义在比较落后的国家胜利带来的历史课题及其意义255

第三节 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和基本特征259

一、社会主义的本质259

二、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特征260

三、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262

四、生产资料公有制和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的基本经济特征264

五、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社会主义的重要政治特征266

六、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是社会主义的思想文化特征270

第四节 改革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274

一、改革是社会主义基本矛盾运动的客观要求274

二、社会主义改革的基本任务和基本原则276

第十一章 社会进步和人的发展279

第一节 社会与人280

一、人的本质280

二、人的价值282

三、人的自由285

第二节 社会进步和文化发展288

一、社会进步及其历史趋势288

二、文化是社会进步程度的尺度290

三、传统文化与现代化293

第三节 社会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296

一、人的全面发展296

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社会形态298

后记302

1996《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陈章龙,龚廷泰主编 1996 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法学基础理论简明教程(1986 PDF版)
法学基础理论简明教程
1986 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
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 PDF版)
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
马克思和世界文学(1980 PDF版)
马克思和世界文学
1980
马克思主义法理学  理论与方法论(1993 PDF版)
马克思主义法理学 理论与方法论
1993 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
马克思和世界文学(1980 PDF版)
马克思和世界文学
1980 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马克思列宁主义论科学法则的客观性(1954 PDF版)
马克思列宁主义论科学法则的客观性
1954 时代出版社
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1987 PDF版)
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
1987 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
马克思主义科学方法论(1993 PDF版)
马克思主义科学方法论
1993 北京:人民出版社
马克思主义论社会科学研究的立场观点和方法(1991 PDF版)
马克思主义论社会科学研究的立场观点和方法
1991 北京:红旗出版社
论马克思主义(1962 PDF版)
论马克思主义
1962 北京:人民出版社
思想政治工作概论(1983 PDF版)
思想政治工作概论
1983 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
学习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反对主观主义(1955 PDF版)
学习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反对主观主义
1955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马克思主义哲学方法论(1998 PDF版)
马克思主义哲学方法论
1998 北京:国防大学出版社
马克思主义和人文科学(1989 PDF版)
马克思主义和人文科学
1989 合肥:安徽文艺出版社
马克思主义科学世界观和党的思想路线专题讲座(1993 PDF版)
马克思主义科学世界观和党的思想路线专题讲座
1993 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