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与方法论》求取 ⇩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1

第一节 哲学和哲学的基本问题1

一 什么是哲学2

二 哲学的基本问题4

三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同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是哲学上的两个对子7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是哲学史上的伟大革命9

一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9

二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12

三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具有强大生命力的学说15

第三节 马克思主义哲学和社会主义21

一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指导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科学21

二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重要理论基础26

第四节 新时期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意义和方法33

一 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意义33

二 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方法37

第二章 主观客观统一的观点和实事求是的方法42

第一节 主观与客观相统一的辩证唯物论基础42

一 世界的物质性42

二 意识的本质和作用48

第二节 主观与客观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53

一 在实践基础上的主观与客观的统一54

二 主观与客观的统一是具体的历史的统一55

三 反对主观与客观相分裂的唯心主义和主观主义58

第三节 主观与客观相统一的根本方法——实事求是61

一 实事求是的科学含义61

二 实事求是的重大意义63

三 实事求是的基本途径66

四 实事求是的基本条件71

第三章 联系发展的观点和辩证观察的方法(上)75

第一节 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75

一 事物联系的客观性、普遍性75

二 事物联系的系统性78

三 事物联系的多样性、条件性82

第二节 物质世界的永恒发展87

一 事物发展的过程性和阶段性87

二 事物发展的渐进性和飞跃性91

三 事物发展的前进性和曲折性97

第四章 联系发展的观点和辩证观察的方法(下)106

第一节 现象和本质107

一 什么是现象和本质107

二 现象和本质的辩证关系108

三 现象和本质范畴的方法论意义110

第二节 内容和形式112

一 什么是内容和形式112

二 内容和形式的辩证关系113

三 内容和形式范畴的方法论意义115

第三节 原因和结果117

一 什么是原因和结果117

二 原因和结果的辩证关系117

三 原因和结果范畴的方法论意义119

第四节 必然性与偶然性122

一 什么是必然性和偶然性122

二 必然性和偶然性的辩证关系123

三 必然性和偶然性范畴的方法论意义125

第五节 可能性和现实性126

一 什么是可能性和现实性126

二 可能性和现实性的辩证关系128

三 可能性和现实性范畴的方法论意义129

第五章 辩证矛盾的观点和矛盾分析的方法133

第一节 矛盾及其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133

一 唯物辩证法的矛盾概念133

二 辩证矛盾的基本属性134

三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138

第二节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143

一 矛盾的普遍性143

二 矛盾的特殊性144

三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结合是矛盾问题的精髓150

第三节 掌握矛盾分析方法,克服形而上学片面性154

一 矛盾规律是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154

二 矛盾分析方法是认识事物的根本方法156

三 坚持矛盾分析法,克服形而上学的片面性158

第六章 实践第一的观点和探求真理的方法163

第一节 以实践为基础的能动反映论164

一 实践、主体、客体164

二 主体与客体的辩证关系166

三 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170

四 认识过程的辩证性质和对社会主义再认识提出的依据175

第二节 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184

一 真理的客观性、绝对性和相对性184

二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187

三 在实践中坚持和发展真理,修正错误194

第三节 有效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197

一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是一个从必然到自由的无限发展过程197

二 提高主体认识能力是有效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重要条件199

第七章 社会基本矛盾的观点和社会主义改革204

第一节 生产活动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根本前提204

一 生产方式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204

二 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210

三 科学技术是生产力213

第二节 社会基本矛盾运动215

一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215

二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220

三 社会形态224

第三节 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和社会主义体制改革228

一 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特点228

二 解决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途径230

三 我国社会主义社会的体制改革232

四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是搞好改革开放的保证237

第八章 阶级阶级斗争的观点和人民民主专政241

第一节 阶级和阶级斗争241

一 阶级的起源、实质和结构241

二 阶级斗争的含义、根源和作用245

三 阶级分析方法251

第二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阶级结构和阶级斗争252

一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社会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252

二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阶级结构255

三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阶级斗争的特点260

四 正确区分和处理两类不同性质的社会矛盾265

第三节 人民民主专政267

一 人民民主专政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无产阶级专政267

二社会主义民主建设和社会主义法制建设270

第九章 社会意识的基本观点和精神文明建设278

第一节 社会意识的本质和作用278

一 社会意识的含义278

二 社会意识的特点281

三 社会意识的构成286

四 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反作用288

第二节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290

一 社会意识和精神文明290

二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战略地位293

三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297

第三节 马克思主义在精神文明建设中的指导作用299

一 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299

二 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建设304

第十章 群众创造历史的观点和党的群众路线309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点309

一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309

二 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315

三 领袖和群众的关系319

第二节 党的群众路线322

一 一切为了群众322

二 一切依靠群众326

三 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327

第三节 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联系330

一 要保证决策和决策的执行符合人民的利益331

二 反对腐败现象,克服官僚主义333

三 积极疏通和拓宽党同人民群众联系的渠道337

第十一章 共产主义人生观和无产阶级世界观341

第一节 共产主义人生观是无产阶级世界观的重要组成部分341

一 什么是人生观341

二 共产主义人生观与无产阶级世界观不可分割344

三 共产主义人生观教育的重要性和迫切性346

第二节 人的价值348

一 正确理解人的价值349

二 人的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关系353

三 社会进步和个人发展355

第三节 树立共产主义人生观359

一 倡导集体主义,反对个人主义359

二 正确处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提倡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363

三 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是人生观的最高境界365

1991《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与方法论》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彭福清等主编 1991 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西方马克思主义”论丛(1989 PDF版)
“西方马克思主义”论丛
1989 重庆:重庆出版社
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 PDF版)
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
马克思主义法理学  理论与方法论(1993 PDF版)
马克思主义法理学 理论与方法论
1993 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
马克思主义人权观(1992 PDF版)
马克思主义人权观
1992 海峡评论社
西方马克思主义概论(1991 PDF版)
西方马克思主义概论
1991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论党风与世界观(1985 PDF版)
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论党风与世界观
1985 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
马克思主义民族观导论(1997 PDF版)
马克思主义民族观导论
1997 北京:民族出版社
马克思主义科学方法论(1993 PDF版)
马克思主义科学方法论
1993 北京:人民出版社
马克思与马克思主义(1983 PDF版)
马克思与马克思主义
1983 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
论马克思主义(1962 PDF版)
论马克思主义
1962 北京:人民出版社
思想政治工作概论(1983 PDF版)
思想政治工作概论
1983 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
马克思主义青年观(1988 PDF版)
马克思主义青年观
1988 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
马克思主义妇女观(1992 PDF版)
马克思主义妇女观
1992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马克思主义辩证方法(1952 PDF版)
马克思主义辩证方法
1952 作家书屋
马克思主义真理观(1980 PDF版)
马克思主义真理观
1980 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