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求取 ⇩

目 录1

绪论1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1

第一节哲学的起源和演化1

一、哲学是人类文明发展的产物1

二、哲学的历史演化根源于人类认识的发展3

三、哲学的历史演化过程贯串着唯物主义和唯心6

主义的斗争6

四、坚持革命精神和科学态度的统一 88

四、马克思主义的哲学观8

第二节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及其在哲学史上的10

革命变革10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历史条件10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三、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无产阶级革命时代精神的精华17

第三节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发展中19

一、以列宁为代表的俄国共产党人对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贡献20

二、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对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贡献21

三、当代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的新趋势22

化建设25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精25

第四节马克思主义哲学和我国社会主义现代25

神武器25

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是发展马克26

思主义哲学的源泉和动力26

三、努力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28

第一篇世界的物质统一性30

第一章物质30

第一节世界是物质的世界30

一、唯物主义关于世界本质的基本看法30

二、唯物主义物质概念的历史发展31

第二节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35

一、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定义35

二、物质与物质的形态、结构、属性37

二、坚持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统一38

三、自然科学和哲学发展对物质定义的检验39

一、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范畴是马克思主义哲学41

第三节物质范畴的地位和意义41

的基石41

体系的逻辑起点42

二、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范畴是马克思主义哲学42

三、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范畴是批判唯心主义、44

不可知论和形而上学的武器44

第二章物质的存在方式47

第一节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47

一、事物的联系和区别47

二、事物联系的多样性50

第二节物质世界的永恒运动52

一、物质的运动和静止53

二、物质运动的时间和空间55

三、物质的运动形式59

四、发展及其实质61

一、确立联系观点,把握条件论,用系统方法看63

问题63

第三节坚持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63

二、确立发展观点,把握动态的预见性的思维方法67

第三章物质高度发展的产物——意识70

第一节意识的起源70

一、意识是物质反映特性的高级形式70

二、意识活动是人脑的机能73

三、意识是社会的产物74

第二节意识的内容、形式和构成76

一、意识内容的客观性76

二、意识形式的主观性78

三、意识构成的复杂性79

第三节意识的能动作用83

一、意识能动作用的表现83

二、意识能动作用的性质85

第四节意识论的意义86

一、发展意识内容,革新思维方式87

三、坚持主观能动作用和客观物质条件的统一88

第四章世界统一于物质90

第一节世界的统一性90

一、一元论和二元论90

二、唯物主义一元论和唯心主义一元论94

第二节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统一论97

一、旧唯物主义一元论和辩证唯物主义一元论97

二、物质世界的统一性和多样性99

三、世界物质统一性的证明101

第三节一切从实际出发105

一、捍卫马克思主义哲学党性原则105

二、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原则105

三、坚持一和多相统一的原则106

第二节矛盾运动及其机制110

一、整体和部分110

第一节物质世界的结构性110

第五章物质世界的结构性、过程性、规律性110

第二篇自然、社会、思维运动的一般规律110

二、内容和形式113

三、本质和现象115

第二节物质世界的过程性118

一、原因和结果119

二、必然和偶然121

三、可能和现实125

第三节物质世界的规律性126

一、规律及其特点127

二、规律和范畴的关系128

三、规律的分类129

第四节结构、过程、规律的方法论130

一、结构方法130

二、过程方法132

三、认识规律,利用规律133

三、否定之否定的普遍性和特殊性134

第六章对立统一规律135

一、唯物辩证法的矛盾概念135

第一节矛盾及矛盾的同一性、斗争性135

二、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137

一、矛盾运动的稳态机制141

二、矛盾运动的动态机制142

三、矛盾运动的整体机制143

第三节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145

一、矛盾的普遍性145

二、矛盾的特殊性146

三、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151

第四节矛盾方法论153

一、坚持一分为二的方法153

二、学会在对立中把握统一,在统一中把握对立的方法154

三、掌握具体地分析具体矛盾的方法155

四、遵循一般和个别相结合的原则156

第七章质量互变规律159

一、质159

第一节事物是质和量的统一159

二、量161

三、度162

第二节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163

一、量变、质变163

二、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163

三、量变、质变在事物发展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167

第三节质量互变规律的普遍性和多样性167

一、质量互变规律的普遍性168

二、量变、质变的多样性169

第四节质量互变规律的方法论171

一、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相结合的原则171

二、适度原则173

三、渐进与变革相统一的原则175

一、辩证的肯定观177

第一节肯定和否定177

第八章否定之否定规律177

二、辩证的否定观178

第二节否定之否定180

一、否定之否定的基本内容181

二、否定之否定的实质182

二、辩证否定,实行扬弃183

第三节否定之否定规律的方法论187

一、在肯定中把握否定,在否定中把握肯定188

三、前途光明,道路曲折190

四、热情支持新事物,正确对待旧事物191

第三篇人类社会运动的基本规律196

第九章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规律196

第一节社会生活196

一、人的劳动和人的需要196

二、社会生活的广阔领域198

三、社会存在、社会意识及其相互关系199

一、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200

第二节社会基本矛盾的结构200

二、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上层建筑的205

关系205

三、社会形态范畴及其意义209

第三节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211

一、社会发展的动力体系211

二、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过程和运行机制213

第四节社会基本矛盾运动规律的方法论216

三、社会形态的发展是自然历史过程216

一、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规律217

二、树立社会基本矛盾的科学观念217

三、掌握社会基本矛盾的方法219

四、运用社会基本矛盾的方法,认识我国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221

第十章阶级的产生、发展和灭亡的规律223

第一节阶级的产生、演变和阶级的本质223

二、阶级的演变224

一、阶级的产生224

三、阶级的本质226

第二节阶级斗争及其历史发展227

一、阶级斗争228

二、阶级斗争的政治组织229

三、阶级斗争的历史作用232

四、阶级斗争必然导致无产阶级专政233

第三节阶级的消灭234

一、阶级消灭的前提234

二、消灭阶级的基本过程236

第四节社会阶级运动规律的方法论237

一、树立阶级观点,把握阶级分析方法237

二、明确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树立共产主义信念240

三、正确处理社会主义社会一定范围的阶级斗争,242

坚持人民民主专政242

第一节社会意识的构成244

十一章社会意识运动的规律244

一、个人意识和群体意识245

二、社会心理和社会意识形式246

三、社会意识形态和其他社会意识形式248

第二节社会意识的本质249

一、社会意识对于社会存在的依赖性250

二、社会意识对于社会存在的相对独立性254

三、社会意识的反作用258

一、社会意识运动规律的内容260

第三节社会意识运动规律的方法论260

二、掌握社会意识运动的分析方法261

三、努力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263

四、切实做好思想政治工作264

第十二章人在社会历史中的地位267

第一节社会和人267

一、社会是人的社会267

二、人是社会的人268

一、历史规律的客观性和人的活动的自觉性的关系271

第二节历史客观规律和人的自觉活动271

二、社会历史从自发到自觉的发展过程274

三、反对非决定论和机械决定论的历史观277

第三节人民群众和杰出人物的历史作用277

一、人民群众是创造历史的动力278

二、杰出人物的历史作用280

三、两种历史观在人民群众和杰出人物作用问题上的对立282

一、树立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点283

第四节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学说的意义283

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284

三、发扬社会主义人道主义精神285

第四篇人类认识运动的基本规律288

第十三章认识运动的矛盾结构288

第一节主观和客观的矛盾288

一、主观和客观288

二、主观和客观的统一291

一、实践及其特点292

第二节 认识和实践的矛盾292

二、实践的要素和形式295

三、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297

四、认识对实践的相对独立性300

二、主体和客体的形式和属性301

第三节主体和客体的矛盾302

一、主体和客体302

三、主体和客体的关系306

第十四章认识的辩证发展过程(一)308

第一节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308

一、感性认识及其特点308

二、理性认识及其特点310

三、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311

四、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飞跃的条件315

第二节真理316

一、真理是客观内容和主观形式的统316

二、真理的具体性和普遍性318

三、真理的相对性和绝对性320

四、真理和谬误323

第三节形成真理的基本条件324

一、获得真理的方法324

二、要有正确的世界观和立场327

三、检验真理的方法327

第十五章认识的辩证发展过程(二)328

第一节从理性认识到实践328

一、从理性认识到实践飞跃的重大意义………………………32 ?二、从理性认识到实践飞跃的关键330

三、形成创造意识的机制和条件332

第二节创造世界的意识活动和改造世界的333

物质活动333

一、创造世界的意识活动和改造世界的物质活动的关系333

二、从创造世界的意识活动到改造世界的物质活动的转化过程335

三、从创造世界的意识活动到改造世界的物质活动转化的条件336

动的归宿和新的起点337

一、改造世界的物质活动是认识运动的出发点和归宿337

第三节改造世界的物质活动是整个认识运337

二、改造世界的物质活动是检验认识成果真理性和阶值的唯一途径和标准338

三、改造世界的物质活动是队识运动新周期的起点341

第四节认识发展的总过程和基本规律342

一、认识发展的总过程343

二、认识运动的基本规律344

一、改造客观世界345

第一节改造客观世界和改造主观世界345

345

第十六章人类在改造世界中从必然走向自由的发展过345

二、改造主观世界349

三、改造客观世界和改造主观世界的相互关系353

第二节必然和自由354

一、自由是对必然的认识和利用354

二、从必然向自由的转化是一个无限发展的辩证过程356

三、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的飞跃358

结语362

——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中国共产党人思想和实践的理论基础362

1987《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陆剑杰,张文然等主编 1987 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与方法论(1991 PDF版)
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与方法论
1991 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
科学方法论(1988年10月第1版 PDF版)
科学方法论
1988年10月第1版 劳动人事出版社
水利电力部工业部生产司  SN2-35型少油断路器检修工艺导则  试行本(1984 PDF版)
水利电力部工业部生产司 SN2-35型少油断路器检修工艺导则 试行本
1984 北京:水利电力出版社
世界观和创作(1959 PDF版)
世界观和创作
1959 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
世界科技英才录  科学方法卷(1998 PDF版)
世界科技英才录 科学方法卷
1998 上海:上海科学教育出版社
科学世界观方法论概论(1996 PDF版)
科学世界观方法论概论
1996 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
景观科学  理论基础和逻辑数理方法(1992 PDF版)
景观科学 理论基础和逻辑数理方法
1992 北京:商务印书馆
科学方法论(1988 PDF版)
科学方法论
1988 北京:劳动人事出版社
辩证世界观和现代自然科学方法论(1990 PDF版)
辩证世界观和现代自然科学方法论
1990 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Z-变换与拉普拉斯变换(1983 PDF版)
Z-变换与拉普拉斯变换
1983 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
科学世界观和宗教世界观的对立性(1956 PDF版)
科学世界观和宗教世界观的对立性
1956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哲学教程  严密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1991 PDF版)
哲学教程 严密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1991 北京:商务印书馆
自然科学中的世界观与方法论(1983 PDF版)
自然科学中的世界观与方法论
1983 求实出版社
科学哲学和科学方法论(1990 PDF版)
科学哲学和科学方法论
1990 北京:华夏出版社
宏观世界、巨大世界和微观世界的空间和时间(1985 PDF版)
宏观世界、巨大世界和微观世界的空间和时间
1985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