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动力学 第2版 B卷》
作者 | (德)M.米奇克(Manfred Mitschke)著;陈荫 编者 |
---|---|
出版 | 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 |
参考页数 | 278 |
出版时间 | 1994(求助前请核对) 目录预览 |
ISBN号 | 7114016050 — 求助条款 |
PDF编号 | 82112098(仅供预览,未存储实际文件) |
求助格式 | 扫描PDF(若分多册发行,每次仅能受理1册) |

目录1
概述1
1本卷内容,振动系统1
1.1振动等效系统3
1.2简化的振动等效系统5
2本卷编排8
Ⅰ导论,不平度,无规则振动10
3单质量系统10
3.1固有振动11
3.2强迫振动14
4路面不平度的激发19
4.1波形路面19
4.2周期性不平度23
4.3随机不平度25
5 统计参数,谱密度27
6路面不平度的谱密度33
6.1φh(Ω)的测量结果35
6.2φh(Ω)的直观解释37
Ⅱ评价尺度及其计算41
7轮荷变化,行驶安全性,道路应力42
7.1行驶安全性43
7.2道路应力44
7.3轮荷冲击系数45
8弹簧挠度46
8.1座椅弹簧挠度46
8.2悬架挠度48
9坐姿人体上振动作用的评价49
9.1 用以评价的振动强度,评价函数50
9.2用以评价的振动强度的求取54
9.3 作用时间56
10计算小结,要求58
10.1对车辆和路面的要求62
Ⅲ 振动学上简化的车辆,轮胎,座椅63
11无减振车辆64
12无轮胎,有悬架的车辆65
13轮胎弹性和阻尼66
13.1轮胎弹性常数,次切距68
13.2轮胎阻尼68
14只用轮胎减振的车辆70
15座椅75
16带座椅的、只靠轮胎减振的车辆76
Ⅳ汽车,单点激发80
17运动方程,有关参数81
18幅频特性,评价尺度83
18.1轮荷变化,行驶安全性84
18.2车身加速度,手和脚的用以评价的85
振动强度85
18.3 座椅加速度,座椅的用以评价的振动强度88
18.4动挠度88
18.5系统的近似89
19不平度和行驶车速的影响92
19.1 最高车速,行驶时间以及行驶距离94
的考察94
20汽车与低速车辆的比较96
21车身固有频率的影响97
22车身相对阻尼系数的影响101
23座椅固有频率和座椅相对阻尼系数的影响106
24车轮质量的影响110
25轮胎弹性的影响112
26装载情况的影响114
27关于振动系统设计的提示116
28.1车身悬架弹簧的匹配120
28车辆参数与装载情况的匹配120
28.2车身阻尼的匹配123
28.3轮胎弹性的匹配123
28.4小结124
29关于非线性特性的说明125
29.1非线性弹簧和减振器特性的线性化125
29.2非线性弹簧特性129
29.3非线性减振器特性131
29.4摩擦阻尼133
29.5车轮的腾空135
Ⅴ双轴汽车,单轮辙激发137
30运动方程,复数量138
31无联系质量系统的幅频特性和谱密度142
31.1轮荷变化,悬架挠度142
31.2车身的垂直加速度和俯仰加速度144
31.3座椅的垂直加速度148
31.4用以评价的振动强度148
31.5座椅弹簧挠度151
32车速和车辆大小的影响152
32.1车速的影响152
32.2车辆大小(轴距)的影响154
32.3车辆大小和车速的影响156
33座椅的位置157
34前后部份系统间的协调159
34.1前后有差别的车身固有频率159
34.2各种车身阻尼163
34.3在车速范围内的平均值165
35装载情况的影响166
36联系质量和轴距的影响169
36.1轴距相等,联系质量不等的轿车169
36.2俯仰转动惯量一定,轴距不同的171
大客车171
37垂直振动和俯仰振动固有频率,前后悬173
架弹簧的耦合173
38制动俯仰,俯仰中心176
39弹性支承的发动机的影响180
39.1气体作用力和惯性力的激发181
39.2不平度的激发183
40 第Ⅴ章结果小结186
Ⅵ四轮汽车,双轮辙激发188
41(简化后的)四轮车辆运动方程190
42不平度的方差,自谱和互谱195
42.1帕希洛夫斯基提出的简化198
42.2垂直激发和侧倾激发的自谱,相干性199
43.1测量结果201
43行程有关的谱密度201
43.2 由测量结果得到的推论,相干性的202
说明202
44附加的侧倾振动的影响206
44.1车身侧倾加速度的幅频特性206
44.2考虑侧倾振动后的振动强度210
44.3轮荷变化和悬架挠度214
44.5一般情况216
44.4车速的影响216
45稳定装置的作用217
46第Ⅵ章结果的小结220
Ⅶ各种悬架导向装置的作用221
47轮辙移动引起的侧向力223
48装用独立悬架的车辆226
48.1 运动学关系,车轮摆动瞬时中心,226
车身侧倾瞬时中心226
48.2运动方程230
48.3微分方程组231
49装用刚性车轴的车辆232
49.1运动学关系240
49.2微分方程组241
50装有独立悬架和刚性车轴的车辆242
51 悬架导向装置的影响,独立悬架和刚性车轴的比较242
51.1方程组的比较248
51.2 固有频率和相对阻尼系数249
51.3垂直/俯仰振动,独立悬架的特点254
和轮荷变化,刚性车轴的特点259
51.4 没有高度扩展的车辆上的侧倾振动259
51.5有高度扩展的车辆的侧倾振动263
51.6侧向加速度,侧向抖动264
51.7 侧向力267
51.8轮荷变化270
52车速的影响272
52.1试验台试验的特点273
53轮胎侧向特性的影响274
54第Ⅶ章结果小结275
Ⅷ总结277
1994《汽车动力学 第2版 B卷》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德)M.米奇克(Manfred Mitschke)著;陈荫 1994 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
- 汽车动力学
- 1980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
- 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技术 第2版
- 2020
-
- 汽车修理 下 第2版
- 1965 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
-
- 动力学 第2版
- 1999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
- 汽车空气动力学
- 1998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
- 汽车空气动力学
- 1984 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
-
- 汽车操纵动力学
- 1991 长春: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
-
- 汽车液力传动
- 1988 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
-
- 汽车设计 第2版
- 1996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
- 汽车动力学 A卷 第2版
- 1992 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
-
- 汽车构造 第2版
- 1992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
- 尿动力学 第2版
- 1999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
- 汽车仪表 第2版
- 1983 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
-
- 汽车系统动力学
- 1996 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
-
- 汽车力学
- 1982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提示:百度云已更名为百度网盘(百度盘),天翼云盘、微盘下载地址……暂未提供。➥ PDF文字可复制化或转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