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前果报系统的建构与融合》求取 ⇩

第一章绪论1

第一节 问题意识的形成1

第二节方法论的选择3

一、系统传播学的方法4

二、诠释学的方法10

第三节「文化突破」概述14

第二章中国「报」的源起及天报系统的形构19

第一节中国「报」的源起19

一、从文字学上考察「报」的原始义19

二、从宗教人类学上考察「祭祀求报」的原始思惟23

(一)自然崇拜23

(二)祖先崇拜32

(三)上帝崇拜37

(四)小结39

第二节天报系统的形构45

一、天报的形成—第一次文化突破45

(一)受命与坠命46

(二)天命有德49

(三)天命靡常,惟敬德以祈永天命55

(四)周人强调受命、天命靡常的动机57

二、天报系统的建构59

(一)法祖60

(二)恤民63

三、小结65

第三章天报松动下人文思潮的崛起暨果报系统的衍生67

第一节天报的松动67

一、天报松动是由于王纲解纽造成67

(一)国力衰弱68

(二)豪族坐大69

(三)君王失德73

二、王纲解纽下,全民陷入不测的共命76

三、天报信仰的破灭78

第二节人文思潮的崛起—第二次文化突破80

一、先民后神—敬鬼神而远之80

二、不迷信前兆、灾异现象82

三、强调礼治、道德的观念84

(一)宇宙、天地间理序的判准86

(二)治国、安民、伦常道德的判准87

(三)立身处世、吉凶祸福的判准88

(四)国家兴亡、军事成败的判准89

第三节果报系统的衍生91

第四章儒家德报系统的建构、发展与功能传播97

第一节德报系统的建构97

一、孔子德报系统的建构97

(一)以仁改造封建道德98

(二)仁是道德主体自觉心的显现99

(三)以仁总摄诸德101

(四)以礼和学体现仁102

(五)德之所在,即福之所在103

二、孟子德报系统的建构104

(一)以性善理论完成孔子仁学系统105

(二)强调「扩充」以保摄行善之必然108

(三)强调善恶报应的必然性110

(四)强调家族祸福联结的必然性112

三、荀子德报系统的建构112

(一)以「知道心」作为道德实践的根源力113

(二)以礼义师法保摄善之必然115

(三)强调祸福自召118

(四)强调积德以保证善报之必然119

四、小结120

第二节德报系统的发展121

一、德报自身功能的合流122

二、德报与其他系统功能的互动125

(一)输入道教鬼神罪福报功能126

(二)输入道教鬼神罪福报、天人感应报功能128

(三)输入佛、道两教罪罚报功能129

第三节德报子系统—阴德报的建构与发展130

一、阴德概念的源起及其意涵指涉的转变130

二、阴德报系统的建构136

(一)有阴德必有阳报137

(二)有阴德者,子孙必荣显137

三、阴德报系统的发展141

(一)输入天报功能143

(二)输入道教鬼神罪福报功能144

第四节德报系统功能的传播145

一、私人与民间团体的传播管道146

(一)透过家教的管道147

(二)透过里规、乡约的管道153

(三)透过为德典范于乡里的管道155

(四)透过表彰管道156

(五)透过私学、蒙书管道172

二、统治阶层的传播管道176

(一)透过表彰的管道176

(二)透过循吏的管道181

(三)透过官学的管道182

第五章天报系统的发展暨功能传播187

第一节天报系统的发展187

一、天报意涵的衍变187

(一)强力的天报观188

(二)社会律则的天报观189

(三)自然法则的天报观190

(四)命定的天报观190

二、天报系统理论的完成—子系统:墨子天志报的建构192

(一)建构的时代背景192

(二)建构的内容196

三、天报与其他系统功能的互动201

(一)天报自身功能的融合201

(二)为其他果报系统所吸收201

第二节天报子系统—鬼报的建构与发展203

一、鬼信仰203

二、鬼报系统的建构205

(一)以三表法证鬼存在205

(二)以鬼的意志为行事的准则207

(三)顺鬼意则赏,逆鬼意则罚208

三、鬼报系统的发展209

(一)实证方面211

(二)鬼报与其他系统功能的互动214

第三节天报系统功能的传播216

一、透过统治阶层诰令宣达的管道217

(一)诰令217

(二)刻石218

(三)印玺218

二、透过祭礼的管道219

三、透过巫术的管道220

四、透过家训的管道222

五、透过蒙学教材的管道223

六、透过民间谣谚的管道223

七、透过文人撰写因果报故事的管道225

第六章法报系统的建构、发展与功能传播227

第一节法报系统的建构227

一、法的起源与发展227

二、法治思潮的形成232

三、法报系统的建构233

(一)商鞅法报系统的建构233

(二)慎到法报系统的建构239

(三)申不害法报系统的建构242

(四)韩非法报系统建构的完成244

第二节法报系统的发展261

一、法报系统具体实现—秦代法治的格局261

(一)循商、韩格局系统261

(二)法报与其他系统功能的互动268

二、西汉中期以前法治的格局271

(一)西汉前期黄老刑名法治的格局271

(二)西汉中期法治的格局279

三、西汉中期以后法治的格局280

第三节法报系统功能的传播283

一、透过统治阶层布令的管道284

二、透过司法、吏治的管道285

三、透过教授律令的管道287

(一)官学管道287

(二)私学管道288

(三)家学管道289

四、透过取士的管道290

五、透过蒙学教材的管道291

六、透过歌谣的管道291

第七章阴阳五行报系统的建构、发展与功能传播293

第一节阴阳五行报系统的建构293

一、阴阳五行思想的形成293

二、邹衍阴阳五行报系统的建构303

(一)建构的原理304

(二)建构的内容305

(三)建构的目的307

第二节阴阳五行报系统的发展309

一、阴阳五行报系统的发展309

(一)《管子》阴阳五行报系统的发展309

(二)《吕氏春秋》阴阳五行报系统的发展311

(三)《淮南子》阴阳五行报系统的发展315

(四)《春秋繁露》阴阳五行报系统的发展320

(五)《洪范五行传》阴阳五行报咎征思想的发展331

(六)「纬书」阴阳五行报休征思想的发展340

(七)《白虎通》阴阳五行报系统的发展342

(八)汉儒不以五行相胜言政权兴废344

二、阴阳五行报与其他系统功能的互动346

第三节阴阳五行报功能的传播347

一、透过符命的管道347

二、透过占星的管道348

三、透过占梦的管道349

四、透过前兆占卜的管道349

五、透过文人立说的管道350

第八章天人感应报系统的建构、发展与功能传播351

第一节天人感应报系统的建构351

一、天人感应思想的形成351

二、天人感应报系统的建构356

(一)天人相副357

(二)人天相感358

(三)君主行径必顺于天道法则359

(四)灾祥之来必本于美恶之政359

(五)修德以化灾363

第二节天人感应报系统的发展367

一、内容增益367

二、规范层次扩及地方官吏367

三、天人感应报各其他系统功能的互动368

第三节天人感应报系统功能的传播370

一、透过符命的管道370

二、透过谣谶的管道371

三、透过前兆妖异现象占卜的管道371

四、透过占星的管道372

五、透过望气的管道372

六、透过占梦的管道373

七、透过巫觋的管道374

八、透过图象的管道375

九、透过文人立说的管道375

第九章佛道两教兴起的机缘377

第一节佛道两教兴起的内缘因素377

一、从果报理论角度来看377

(一)佛道以前各果报系统有理论的缺陷377

(二)佛道两教果报系统理论可以圆解善恶无报的现象387

(三)佛道两教的救赎理论可以安顿人心388

二、从学术思想角度来看—第三次文化突破389

第二节佛道两教兴起的外缘因素390

一、政治方面390

二、社会方面392

三、天灾方面397

第十章佛教业报系统的建构、发展与功能传播401

第一节佛道业报系统的建构401

一、佛法传入中土概说401

二、佛教业报系统的建构—第三次文化突破406

(一)神不灭—阿赖耶识的建构406

(二)三世因果—十二因缘的建构408

(三)业的建构410

(四)六道轮迴观的建构417

(五)善恶罪福观的建构419

(六)佛教灭罪救赎思想的建构423

三、小结430

第二节佛道业报系统的发展433

一、业报传入中土的扞格与融合433

(一)神灭不灭的扞格与融合433

(二)杀生肉食的扞格与融合437

二、佛教业报的中土化441

(一)佛教僧侣主动中土化441

(二)儒者主动将业报思想中土化442

三、佛教业报和其他系统功能的互动447

(一)和德报孝道功能的互动447

(二)输入德报家族祸福联结(或道教承负报)功能447

(三)输入民间太山信仰和道教鬼神罪罚报的功能448

(四)与中土天人感应说结合448

(五)输入民间离魂信仰和道教罪罚报功能449

第三节佛教业报功能的传播450

一、透过唱导的管道451

二、透过格义的管道452

三、透过翻译、持诵、抄写佛经的管道452

四、透过超荐法会的管道452

五、透过祈禳、咒术的管道453

六、透过石刻、造象、建寺的管道453

(一)塔铭454

(二)浮图454

(三)经幢454

(四)造象454

七、透过文人、僧侣撰写立说的管道456

八、透过家训的管道457

第十一章道教罪福系统的建构、发展与功能传播459

第一节道教罪福报系统的建构459

一、中土道教及其思想理论系统的形成459

二、道教罪福系统的建构464

(一)生死观的建构464

(二)善恶罪福观的建构466

(三)纪算的建构481

(四)承负观与末世劫难预言的建构482

(五)道教解罪救赎思想的建构488

三、小结494

第二节道教罪福报系统的发展496

一、道教罪福报系统发展的变化496

二、道教罪福报与其他系统功能的互动498

(一)输入阴阳五行报、天人感应报和民间巫觋、方术的功能498

(二)输入强力义天报及墨子天志报、鬼报和民间神只信仰功能499

(三)输入德报、阴德报的功能499

(四)输入佛教业报三世因果轮迴功能500

(五)输入法报功能501

第三节道教罪福报功能的传播501

一、透过民间巫术、符咒、上章、斋醮等仪式的管道502

二、透过转诵、抄写道经的管道503

三、透过造像的管道504

四、透过文人立传的管道505

五、透过民间谣谚的管道506

第十二章结论507

第一节果报系统融合成因507

一、系统本身的因素507

(一)从系统建构与发展过程中来看507

(二)从系统殊途同归性来看511

(三)从系统传播管道来看514

二、社会群众心理因素520

(一)人间亟需正义原则的心理521

(二)人间相信因果报应的心理523

第二节果报思想的效应暨本论文的评估与前瞻525

一、果报思想在中土社会的效应525

(一)鉴察人类社会善恶行为的仲裁者525

(二)成为中土上下阶层教子的习俗525

(三)果报信仰在社会交织一片道德的法网525

(四)形成积阴德的习俗526

二、评估与前瞻527

引用书目529

1999《唐前果报系统的建构与融合》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刘涤凡著 1999 台湾学生书局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生灭过程与马尔科夫链(1980 PDF版)
生灭过程与马尔科夫链
1980 北京:科学出版社
学前融合教育( PDF版)
学前融合教育
构建医疗技术管理系统( PDF版)
构建医疗技术管理系统
微机原理与系统结构( PDF版)
微机原理与系统结构
地理科学导论(1993 PDF版)
地理科学导论
1993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系统的建模与响应(1990 PDF版)
系统的建模与响应
1990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经济与金融系统分析(1999 PDF版)
经济与金融系统分析
1999 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
液压系统的计算与结构设计(1987 PDF版)
液压系统的计算与结构设计
1987 银川:宁夏人民出版社
新型国家的创造  城乡融合社会系统(1987 PDF版)
新型国家的创造 城乡融合社会系统
1987 哈尔滨:东北林业大学出版社
汽车空调系统的构造与维修(1989 PDF版)
汽车空调系统的构造与维修
1989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系统辨识与建模(1995 PDF版)
系统辨识与建模
1995 北京:水利电力出版社
耗散结构与系统演化(1987 PDF版)
耗散结构与系统演化
1987 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
系统观与人类前景(1993 PDF版)
系统观与人类前景
1993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液压系统的建模与分析(1989 PDF版)
液压系统的建模与分析
1989 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模拟系统的建模与分析(1987 PDF版)
模拟系统的建模与分析
1987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