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的文化基础:设计、符号、沟通》求取 ⇩

绪论与导读11

设计与文化13

设计文化基础的准备工作15

主要内容与读法17

第一章研究动机与前言19

研究的延续性与新课题21

研究的延续性21

研究的新课题22

图1-1本期研究中分科设计理论建构的切入方式23

调查部份的新课题24

研究动机、目的25

名词界说26

视觉传达设计26

室内设计29

设计资源30

文化31

符号学32

图1-2文化符码33

文化符码33

艺术史与设计史34

图1-3艺术始与设计史的文化解析观点35

艺术评论与设计评论35

传播理论37

图1-4 传播理论的雏型37

图1-6 传播理论的二即传播的补充38

图1-5传播理论的多层次性的补充38

彩绘工匠38

研究方法、流程39

图1-7 研究流程与取径40

第二章文化理论与美学、艺术发展43

文化理论的诠释、验证与假说45

意的诠释与验证46

开发中国家「科学霸道」与设计理论48

近代学术发展与造形设计50

造形文化中的挟带61

近代美学与艺术的发展65

近代美学的源流65

近代美学、艺术、设计的脉络66

图2-1 十九世纪近代西方美学以德国古典美学为基础69

图2-2二十世纪近代西方美学以德国包浩斯应用美学为基础73

美学的主要课题77

图2-3 近代美学的主要内容79

图2-4 希腊化时期艺术的指称与分类85

图2-6 文艺复兴时期艺术的指称与分类85

图2-5 中世纪时期艺术的指称与分类85

图2-8 启蒙时期(康德)艺术的指称与分类86

图2-7 启蒙时期艺术的指称与分类86

图2-9 近代十九世纪早期(黑格尔)艺术的指称与分类87

图2-10 近代十九世纪晚期二十世纪初期艺术的指称与分类88

图2-11 西方古代美学以客观主义美学为主流92

图2-12 西方中视寄予巴洛克时期美学仍以客观主义美为主流93

图2-14 康德的美的范畴观94

图2-13 启蒙主义以後以主观主义美学为主流随号的混战94

图2-15 一般的美的范畴观95

图2-16艺术史的方法论中对「形式」的依赖96

近代设计的主要课题97

初步理论:视觉文化造形与设计106

解构与再建构107

西方的审美传统视为分析的工具108

图2-17造形艺术创作的理论层次110

绘画与设计:母语何在112

第三章文化理论与符号学发展121

文化理论的符码论与美学层次123

图3-1文化符码系统125

文化视为符码127

图3-2 符码系统128

图3-3 符码的指涉129

图3-4 从语言学看符号学131

图3-5 从符号学看语言学132

图3-6 符号的指涉、范畴(分类)133

图3-7 符号的语意三角135

图3-8 符号的二元一位模型135

图3-9 各符号家对符号的语意三角的用词136

图3-10 视觉符号的理论操作性(符号学的应用)137

图3-11常用的图像符号分类:三种图像符号论138

文化视为语言139

图3-12 语言类比的设计表达模型140

图3-13 摩理斯的语意三向度142

图3-14 产品语意观点下的产品功能分类143

图3-15设计的表意层次145

文化视为系统145

近代语言学与符号学的源流148

近代语言与符号学的发展148

两次转向:语言学、符号学、文化学149

在设计上语言学及符号学的主要课题151

图3-16 索绪尔符号论在设计上的解读152

图3-17 索绪尔符号论在产品设计上的应用154

图3-18 叶姆斯列夫的符徵、符旨扩充论155

图3-19 巴贺德的符徵、符旨扩充论157

图3-20 符号学语文本论的结合160

图3-21符号学与传播学的结合161

当代符号学对设计的影响162

图3-22设计表意层次语文本符号学172

初步理论:听觉文化造形与设计177

视觉传达的「时间性」178

图文与设计:意义、创意、文化符码系统何在?179

视觉传达的「策略性」179

第四章设计意图与传播学、广告设计发展185

文化理论的沟通论与表达层次187

表达层次188

沟通层次189

说服层次190

图4-1设计解析的三层次190

近代传播理论与广告的发展192

图4-2 语艺学、传播学与广告学的三角关系194

图4-3 理查的语艺学与言者用词特性196

图4-4 理查的语艺学与操纵阅听人受讯用词197

图4-5 理查的语艺学与阅听人受讯语艺模式197

图4-6 普若门的语艺学与论辩结构199

图4-7 福柯的语艺学与权力角力201

图4-8 李欧塔的语艺学与论辩伦理203

图4-9 哈伯马斯的语艺学与沟通模式204

图4-10 大众媒体的内涵与外延206

图4-11 50年代大众媒体传播模式207

图4-12 媒体即讯息208

图4-13 「时间」的出现改写了广告的表现手法214

图4-14 广告(学)业发展中的科学派、文学派与美术派216

图4-15广告(学)业发展的多样化217

在设计上语艺学与传播学的主要课题219

图4-16 媒体的多样性221

图4-17 视觉传达设计与纯艺术的符号性222

图4-18 设计意念具体化的方法一223

图4-19设计意念具体化的方法二:主题展开225

当代语艺学与传播学对设计的影响227

图4-20设计上的创意229

初步理论:意识形态沟通与设计230

意识形态与文化232

意识形态与说服策略233

第五章设计文化符码理论的建构239

文化、造形解读(文化符码)三层说241

图5-1 文化三层说246

图5-2 文化符码的多层次248

图5-3造形(文化符码)解读三层说250

系统释放与解构251

图5-4 文化吸收论(系统释放论)252

图5-5自然科学的混沌一团252

近代学术发展的经验与设计254

图5-6 西方近代美学发展脉络与设计257

图5-7 西方近代符号学发展脉络与设计258

图5-8西方近代传播学发展脉络与设计259

总模型的调整260

研究理论与操作理论的建构261

图5-9 本期研究理论与操作理论263

图5-10 造形文化符码论与设计理论四层说264

图5-11 造形文化符码论与设计意念具体化分析265

图5-12 造形文化符码论与研究理论、操作理论268

第六章设计文化符码理论应用271

设计理论的应用方式274

设计解析275

设计创作281

各领域调查访谈分析283

传统工匠:彩绘匠师283

视觉传达领域289

工业设计领域291

空间设计领域293

商标与企业识别设计295

视觉传达设计实例分析295

设计解析的三层次297

文史观察中的商标案例298

其他实例302

第七章结论305

本期研究检讨308

原先设定目标达成的检讨308

研究技术与设计资源的探讨309

提出「视觉文化造形」说310

研究发现与贡献310

图7-1西方人物二元论与唯识论人物一元论之不同313

提出「听觉文化造形」说315

图7-2西方人、物二元论与西方艺术学的发展315

提出设计的意识形态解析说317

图7-3设计表意层次、文本符号学与设计的听觉性317

提出设计文化符码理论与解析方法319

设计文化基础的改写与补充320

图7-4 造形文化符码解读三层说(设计文化符码理论)320

附录:参考文献323

1998《设计的文化基础:设计、符号、沟通》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杨裕富著 1998 亚太图书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机械设计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1995 PDF版)
机械设计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
1995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设计基础+构成基础( PDF版)
设计基础+构成基础
建筑材料学(第二版)(1986年07月第1版 PDF版)
建筑材料学(第二版)
1986年07月第1版 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
机械力学与设计  机械设计  上(1977 PDF版)
机械力学与设计 机械设计 上
1977
商标符号造型设计( PDF版)
商标符号造型设计
活门出版事业有限公司
工业通风设计基础( PDF版)
工业通风设计基础
徐氏基金会
DJS-130符号程序设计基础(1978 PDF版)
DJS-130符号程序设计基础
1978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1994 PDF版)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
1994 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
地基基础的设计与计算(1981 PDF版)
地基基础的设计与计算
1981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移动通信设计基础(1990 PDF版)
移动通信设计基础
1990 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
机械优化设计基础(1987 PDF版)
机械优化设计基础
1987 哈尔滨: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
机械优化设计基础(1990 PDF版)
机械优化设计基础
1990 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
机械优化设计基础(1989 PDF版)
机械优化设计基础
1989 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
化工设备设计基础(1987 PDF版)
化工设备设计基础
1987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化工设备机械设计基础(1999 PDF版)
化工设备机械设计基础
1999 北京:科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