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教学方法全集 下》求取 ⇩

第一编 概述3

第一章 学与教的关系3

第一节 起源追溯3

一、学习与动物的生存和进化3

二、学习与人类的起源和发展5

第二节 历史发展和未来展望8

一、学习与教学关系的历史发展9

二、学习与教学关系的未来展望12

第二章 理解你的学生14

第一节 学生学习的特点分析14

一、自控性与他控性的辩证统一16

二、间接性与直接性的辩证统一18

三、个体性与集体性的辩证统一18

四、发现性与接受性的辩证统一19

五、有意性与无意性的辩证统一21

六、认知性与情意性的辩证统一22

第二节 学生学习的本质探究23

一、学习与发展23

二、学习与实践25

三、学习与生活26

第三节 一些主要因素对学生学习的影响27

一、普通智力对学习的影响27

二、特殊智力对学习的影响30

三、斯腾伯格的智力理论33

四、先前成就对学习的影响35

五、家庭内外对学习的影响37

六、人格对学习的影响39

七、同辈群体对学习的影响40

八、社会环境对学习的影响41

第一节 有效学习47

一、学习理论综述47

第三章 有效教学要素47

二、有效学习的基本要素55

第二节 有效教师70

一、什么是有效教师70

二、有效教师的基本素质77

三、有效教师的基本技能79

第三节 有效教学94

一、有效教学的基本原则94

二、有效教学的基本要素104

三、有效教学的基本教学模式107

四、促成有效教学的五种关键行为112

五、与有效教学有关的一些辅助行为120

第一节 教学方法改革概论129

一、什么是教学方法129

第四章 有效教学方法简介129

二、教学方法的分类及体系130

三、现代教学方法主要特点134

四、当代教改理论概述135

第二节 现代教学方法的优选组合与运用154

一、现代教学方法的优选154

二、现代教学方法的组合164

三、现代教学方法的运用168

第三节 直接教学策略171

一、教与学的分类172

二、直接教学策略介绍176

三、什么时候适合进行直接教学179

四、直接教学实例180

五、直接教学功能183

六、直接教学的其他形式201

七、在多元文化课堂里促进直接教学的目标202

第四节 间接教学策略203

一、学习的认知过程206

二、直接教学法和间接教学法的比较208

三、概念、模式和抽象理论的例子210

四、间接教学的实例212

五、间接教学法的功能216

六、直接教学和间接教学的比较231

七、在多元文化的班级里促进间接教学的目标233

第一节 有效备课原则237

第一章 有效备课方法237

一、备课的基本原则与要求237

第二编 有效基础教学方法237

二、这样备课才更有价值239

三、备课的功夫贵于再创作240

第二节 有效备课实例241

一、怎样才能使教案变活241

二、提炼教材中心的方法及实例242

三、突出教材重点的方法及实例244

四、突破教材难点的方法及实例247

五、升华教材主题的方法及实例250

六、教学内容补讲的方法及实例252

二、注意科学性255

一、要有计划性255

三、做到系统性255

第一节 最优板书艺术的基本原则与要求255

第二章 有效教学板书方法255

四、突出启发性256

五、体现直观性256

一、关键语词式尺略257

第二节 教学板书要略257

六、强调艺术性257

二、逻辑要点式策略258

三、结构造型式策略259

四、表图示意式策略262

六、主体参与式策略264

五、主次分列式策略264

七、静态示现式策略265

八、动态渐成式策略266

二、总分式板书267

一、主副式板书267

第三节 十七种教学板书设计格式及实例267

三、对比式板书法268

四、情节式板书269

五、线条网络式270

六、语词情景式272

七、问题式板书273

八、递进对比式274

九、分析归纳式275

十一、时空顺序式276

十、阐述发展式276

十三、图示形象式278

十二、原因结果式278

十四、表格填充式279

十六、立体式板书法280

十五、章回式板书法280

十七、一课多式板书281

四、循循善诱,注意启发性283

三、新颖别致,注意趣味性283

第三章 有效教学提问方法283

第一节 教学提问的艺术原则与要求283

一、精心设计,注意目的性283

二、难易适度,注意科学性283

八、因材施问,注意针对性284

七、面向全体,注意广泛性284

五、因势利导,注意灵活性284

六、正确评价,注意鼓励性284

二、台阶式提问策略287

一、总分式提问策略287

第二节 教学提问策略287

四、插入式提问策略288

三、连环式提问策略288

七、钩玄式提问策略289

六、反诘式提问策略289

五、虚拟式提问策略289

九、直问和曲问策略290

八、发散式提问策略290

十、正问和逆问的策略291

十二、快问和慢问策略292

十一、单问和复问策略292

一、精心设计,合理计划293

第三节 优化教学提问的技巧293

二、讲求技巧,巧点妙拨296

三、鼓励自问,诲人不倦299

第四节 教学提问的二十二种方法及实例300

一、教学中讲授艺术的基本要求305

第一节 有效课堂教学的艺术305

第四章 有效课堂教学方法305

二、课堂教学讲授艺术的十种基本方式306

三、课堂教学要讲究美学308

四、教学启发艺术的五个基本原则309

一、教学启发艺术的十二种方法及实例311

第二节 有效课堂教学的实例311

二、创设教学情境的艺术及实例314

三、课堂讲授的“布白”艺术及实例317

一、用声首先应当力求音准320

第一节 用声的艺术320

第五章 课堂有声语言艺术320

二、要善于控声321

三、要懂得爱护嗓子,保护嗓音322

第二节 停顿的技巧324

一、语法停顿325

二、逻辑停顿326

三、心理停顿327

第三节 重音的表达329

第四节 语调的运用331

一、什么是节奏335

第五节 节奏的处理335

二、怎样把握和处理节奏336

一、模仿337

第六节 绘声绘色的技巧337

二、拖腔338

五、喷口和气口339

四、颤音339

三、气音339

第六章 课堂无声语言艺术341

一、仪态342

第一节 身体语言342

二、眼神344

三、手势348

四、表情350

第二节 “道具”语言352

第三节 书、画语言353

第四节 电教语言355

第五节 各类教学语言的综合运用358

第一节 课堂管理体制360

第七章 有效课堂管理方法360

二、金奥特的和谐沟通361

一、课堂管理中的人本主义传统方法361

第二节 三种课堂管理方法361

三、格拉瑟的合作学习363

五、行为矫正364

四、课堂管理的应用行为分析传统方法364

六、课堂管理传统方法367

一、低姿态的课堂控制369

第三节 一种课堂管理的整合方法369

二、处理顽固的捣乱行为371

三、对捣乱行为的反应372

四、强化理论在课堂中的运用374

五、奖励和强化375

六、惩罚377

第四节 课堂管理行为的问题及成因379

一、学校的根本问题380

二、教师的权力及对课堂的控制381

三、课堂管理行为问题382

四、师生的课堂管理观比较385

第五节 有效课堂管理行为的具体实施策略388

一、有效课堂管理行为目标的制定策略391

二、了解学生的策略398

三、选择目标行为的策略404

四、选择强化物的策略405

五、促进学生积极行为的策略407

六、课堂问题行为管理策略414

七、教会学生自我控制的策略442

一、教学幽默艺术的含义447

第一节 教学幽默艺术概论447

第八章 教学幽默方法447

二、教学幽默艺术的功能449

三、教学幽默艺术的类型453

四、教学幽默艺术的结构特点与引笑机制454

五、教学幽默艺术的审美因素455

一、婉曲释义策略456

第二节 教学幽默艺术策略456

三、行为乖谬策略457

二、巧用笑典策略457

六、刻意精细策略458

五、轻言拨重策略458

四、借题发挥策略458

八、直落反差策略459

七、故错解颐策略459

九、逻辑归谬策略460

十一、正话反说策略461

十、自我调侃策略461

一、虚心涵养462

第三节 教学幽默艺术的训练与提高462

十二、巧譬妙喻策略462

二、精选素材463

三、巧妙运用464

四、师生共享465

第一节 教学导课艺术策略467

第九章 教学组织艺术策略467

三、激情导课策略468

二、释题导课策略468

一、温故导课策略468

五、故事导课策略469

四、设疑导课策略469

七、演练导课策略470

六、创境导课策略470

九、幽默导课策略471

八、机变导课策略471

十一、引趣导课策略472

十、冥想导课策略472

十二、诱思导课策略473

二、总结式结课策略474

一、自然式结课策略474

第二节 教学结课艺术策略474

四、回味式结课策略475

三、悬念式结课策略475

七、游戏式结课策略476

六、延伸式结课策略476

五、激励式结课策略476

九、幽默式结课策略477

八、震颤式结课策略477

十一、悬置式结课策略478

十、探索式结课策略478

十二、抒情式结课策略479

一、悬念策略480

第三节 教学艺术高潮及其引导策略480

三、启导策略481

二、感染策略481

四、练习策略482

六、竞赛策略483

五、商讨策略483

八、表演策略484

七、应变策略484

十、辩论策略485

九、激将策略485

第四节 教学艺术节奏及其调控策略486

二、动静相生策略487

一、快慢得宜策略487

三、疏密相间策略488

五、抑扬顿挫策略489

四、起伏有致策略489

七、虚实相映策略490

六、张弛有度策略490

八、整体和谐策略491

一、眼神反馈律492

第一节 教学反馈艺术492

第十章 反馈教学艺术基本方法492

四、反馈需求律493

三、体态反馈律493

二、面部反馈律493

五、反馈谐振律494

六、反馈情绪律495

一、矫正的主要任务497

第二节 反馈矫正的艺术497

二、矫正的主要方法498

三、矫正的主要形式501

四、反馈矫正的优化结构502

六、在反馈矫正中应注意的问题503

五、反馈与矫正的关系503

一、教学失控现象分析504

第三节 反馈调控的艺术504

二、反馈调控的方法505

第四节 反馈调控——矫正策略526

一、课堂调控——矫正的一般方法526

二、课堂调控——矫正基本策略528

第一节 人类智能的定义535

第一章 多元智能教学简介535

第三编 多元智能教学方法535

第二节 为多元智能而教536

第三节 聚焦智能的教学设计策略543

第一节 语言智能测验要点551

第二章 运用语言智能教学551

第二节 提高语言智能的技术552

一、课程导入554

第三节 语言智能教学程序554

二、螺旋式调整559

第一节 逻辑—数学智能测验要点560

第三章 运用逻辑—数学智能教学560

第二节 提高逻辑—数学智能的技术561

一、课程导入562

第三节 逻辑—数学智能教学程序562

二、螺旋式调整568

第一节 视觉—空间智能测验要点570

第四章 运用视觉—空间智能教学570

第二节 提高视觉—空间智能的技术571

一、课程导入574

第三节 视觉—空间智能教学程序574

二、螺旋式调整581

第一节 身体—运动智能测验要点582

第五章 运用身体—运动智能教学582

第二节 提高身体—运动智能的技术583

一、课程导入584

第三节 身体—运动智能教学程序584

二、螺旋式调整589

第一节 音乐—节奏智能测验要点591

第六章 运用音乐—节奏智能教学591

第二节 提高身体—运动智能的技术593

一、课程导入595

第三节 身体—运动智能教学程序595

二、螺旋式调整599

第一节 人际关系智能测验要点600

第七章 运用人际交往智能教学600

第二节 提高人际关系智能的技术601

一、课程导入602

第三节 人际交往智能教学程序602

二、螺旋式调整606

第一节 自我认识智能测验要点607

第八章 运用自我认识智能教学607

第二节 提高自我认识智能的技术608

一、课程导入609

第三节 自我认识智能教学程序609

二、螺旋式调整614

第一节 自然智能测验要点616

第九章 运用自然智能教学616

第二节 提高自然智能的技术617

一、课程导入619

第三节 自然智能教学程序619

二、螺旋式调整624

第一节 差异教学概述629

第一章 什么是差异教学629

第四编 差异教学方法629

第二节 四位教师的启示630

一、差异教学:不以同一标准要求所有学生631

一、认知能力632

第三节 多样化班级632

二、你可能已经在实施差异教学632

三、社会经济地位和家庭因素633

二、学习风格633

五、学习进度634

四、学习准备634

七、文化/种族影响635

六、性别影响635

九、学习自信心636

八、学生怎么看待学习的价值636

二、过程637

一、内容637

第四节 差异教学表现在哪里637

三、作品638

一、学习经历639

第一节 发现你的学生639

第二章 谁是你的学生639

二、学生兴趣640

三、多元智能641

一、前测和预考643

第二节 了解学生的水平643

三、记分簿或课堂记录644

二、KW:知道,想知道644

五、家长会645

四、专业观察645

一、差异课堂中的教师应促进每个学生发展646

第一节 差异课堂中的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646

第三章 差异课堂中的教师角色646

二、教师应学会领导差异课堂648

第二节 差异教学的指导原则649

一、根据学生的准备水平差异化处理教学内容651

第一节 差异化教学内容651

第四章 差异化教学内容651

三、根据学习风格的差异化处理教学内容652

二、根据学生的兴趣差异化处理教学内容652

一、以概念为基础653

第二节 差异化内容的教学策略653

二、课程压缩654

四、学习合同655

三、运用多种课本与材料655

六、多样化支持系统656

五、微型课程656

第一节 理解差异化教学过程659

第五章 差异化教学过程659

第二节 差异化过程的策略660

一、杰克逊先生和立方体学习分配661

二、米勒夫人与互动日志662

一、学习障碍665

第一节 差异教学和特殊需要学生665

第六章 怎样对特殊学生开展差异教学665

二、行为失调666

五、双重障碍667

四、自闭症征候群障碍667

三、身体残疾/异常667

第三节 其他为特殊需要学生开展的教学策略668

第二节 向特殊教育教师取经668

第四节 为天才学生设计的差异教学669

一、成绩优秀学生对天才学生671

二、和同事会面,检查自己设置的课程672

第五节 密集式课程673

第六节 个人计划676

第七节 指导者的重要性677

第一节 为什么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683

第一章 教学中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策略与方法683

第五编 如何与学生打交道最有效683

二、尊重学生,教学民主684

一、解放学生,让学生做学习的真正主人684

第二节 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684

三、备课充分,精讲精练686

四、掌握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因材施教687

第一节 说理的重要性688

第二章 如何进行说理教育688

一、说理要讲究时机689

第二节 说理的注意事项689

二、说理要讲究分寸690

四、说理要入心691

三、说理要入题691

五、说理要入情693

一、对集体谈话的方式694

第三节 常用的说理方式694

二、对个人谈话的方式695

第一节 情感教育的作用701

第三章 如何进行情感教育701

二、情从公正中来702

一、情从诚挚中来702

第二节 情感教育的方式702

四、情从师生和谐友爱中来703

三、情从实事求是中来703

五、情从解决困难与化解矛盾中来704

第一节 引导学生自尊自重,发扬“慎独”精神707

第四章 如何指导学生自我教育707

第二节 引导学生自警、自励、自省、自策708

第三节 引导学生学会自立709

第一节 常模参照测验和校标参照测验711

第五章 评估学习者:客观测验和论述测验711

第二节 测验方案715

一、是非判断题716

第三节 客观测验题716

二、配对题718

三、多项选择题720

四、高水平的多项选择题721

五、完形填空题723

六、客观题形式的优缺点724

一、发散性回答题725

第四节 论述测验题725

三、什么时候使用论述题?726

二、限定回答题726

四、编制和使用论述题的建议727

五、论述题的优缺点728

六、论述题的判分729

七、较高层次论述题的一些判分标准730

一、包装指南732

第五节 包装测验题732

二、检查考试指南733

第六节 效度、信度和精确性734

三、校对试卷734

一、效度的种类735

二、信度的种类736

一、同其他学生的对比737

第七节 评分和评分系统737

二、同固定标准的比较738

四、附带努力的成绩比较739

三、同能力倾向对比739

第八节 标准化测验740

五、附带进步的成绩对比740

一、学习是一个过程742

第九节 标准化测验的新走向742

四、学习评估应该具有教学效用743

三、学习发生在复杂的社会情境中743

二、学习能力可以被提高743

二、把握教育性744

一、把握分寸744

第六章 如何对学生进行奖励与惩罚744

第一节 奖励的注意事项744

第二节 惩罚的注意事项745

三、把握手段745

三、惩罚与教育相结合746

二、惩罚的权力在学校746

一、少用惩罚746

五、惩罚要有事实根据,要公正747

四、惩罚不是全盘否定747

六、惩罚要起到教育大多数的目的748

二、愉快教育的探索历程751

一、愉快教育的内涵751

第六编 有效教育模式的选择751

第一章 愉快教育模式751

第一节 愉快教育概述751

第二节 愉快教育的依据752

一、愉快教育的乐学传统753

二、愉快教育的心理机制755

一、情知交融教学的发展脉络756

第三节 实施愉快教育,发展学生素质756

二、情知交融教学的理论依据758

三、情知交融教学的基本思想759

四、情知交融教学的基本原则760

五、情知交融教学的基本环节762

六、情知交融教学的基本策略763

第一节 成功教育的发展轨迹766

第二章 成功教育模式766

第二节 成功教育的教育学、心理学依据767

第三节 加强成功教育,提高学生素质768

一、帮助成功、尝试成功与自主成功的结合问题768

三、创设条件让学生在适应性领域得到发展的问题769

二、“拔尖”培养与大面积丰收的统一问题769

一、情境教学阶段771

第一节 从情境教学到情境教育771

第三章 情境教育模式771

二、情境教育阶段772

一、情境的性质774

第二节 情境教育的内涵与特点774

二、情境教育的内涵776

三、情境教育的特点777

一、切实发扬情境教学的“四特点”与“五要素”778

第三节 运用情境教育,提高学生素质778

二、采用多种方式创设不同情境780

三、尽量抓住情境教育的“五统一”781

第一节 主体性教育提出及发展784

第四章 主体教育模式784

二、主体性的基本结构和表现特征785

一、主体性的基本涵义785

第二节 主体性教育的基本理论785

第三节 开展主体教育,发展学生素质788

一、倡导主体论,反对客体论789

三、倡导独立论,反对顺从论790

二、倡导内化论,反对灌输论790

第一节 创造教育概述792

第五章 创造教育模式792

第二节 凭借创造教育,形成学生素质795

一、破除迷信796

二、发掘潜能797

四、手脑并用798

三、开发全脑798

七、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协调799

六、发散思维与聚合思维统一799

五、思维与想像结合799

一、素质教育的内涵801

第一节 素质教育概述801

第六章 素质教育模式801

第二节 区域推进素质教育的操作模式802

二、素质教育兴起探源802

一、素质教育的“汩罗经验”803

二、素质教育的“烟台模式”805

第三节 素质教育述评810

一、逻辑主义及其教育模式812

第一节 现代教学学派对应的教育模式812

第七章 教育模式的学科结构812

二、直觉主义及其教育模式814

三、形式主义及其教育模式815

四、结构主义及其教育模式817

第二节 现代物理教材对应的教育模式818

一、实验模式819

二、学术模式820

三、文化模式821

四、系统模式823

第三节 诗歌模式对应的教育模式826

一、史诗模式827

二、《诗经》模式828

三、古典模式830

四、浪漫模式831

五、自然模式832

六、现实模式833

七、唯美模式834

八、现代模式836

第四节 宗教模式对应的教育模式838

一、佛教的顿悟模式839

二、基督教的礼拜模式841

三、伊斯兰教的朝觐模式843

四、道教的修炼模式844

一、卡尔纳普:经验积累模型848

第五节 科学进步模型对应的教育模式848

二、波普尔:猜测证伪模型849

三、库恩:范式变革模型850

四、劳丹:解决问题模型851

五、林定夷:可测目标模型852

一、把课程视为教材的观点857

第一节 课程的界说857

第七编 课程创新857

第一章 课程创新与课程开发857

三、课程是学程的内容858

二、把课程视为科目和学科的观点858

五、课程是已经获得的全部经验859

四、课程是学习计划859

六、课程是一种预期的效果860

七、课程的折中的概念861

一、课程与教育哲学862

第二节 课程的基础862

二、课程与心理学866

三、课程与教育社会学871

一、研究与发展推广模式874

第三节 课程创新和课程开发的模式874

二、社会互动模式875

三、问题解决模式876

第一节 学科中心课程879

第二章 课程的类型及其分析879

第二节 学生中心课程882

第三节 社会中心课程884

第四节 学问中心课程886

第五节 人本主义课程889

第六节 其他类型的课程891

四、广域课程892

三、融合型课程892

一、学科型课程892

二、关联型课程892

六、潜课程893

五、显课程893

一、现行课程设置存在的弊端895

第一节 中小学课程创新的必然性895

第三章 中小学课程创新概述895

二、课程教材创新是时代的要求896

四、课程教材创新是课程教材自身发展的需要897

三、课程教材创新是“落实三个面向”的需要897

三、增加反映新科学技术成就和开发智力的课898

二、重视基础知识课898

第二节 世界课程创新的特征898

一、提倡课程类型多元化898

八、必修课和选修课并重899

七、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课程并重899

四、倡导课程内容的综合化899

五、强化道德教育课程899

六、重视生活实用课程899

二、适合我国中小学的具体情况和地区发展的不平衡状况900

一、符合社会主义的教育目的和中小学的培养目标900

九、未来教育课程越来越受到重视900

十、课程改革政策趋向统一性与灵活性相结合900

第三节 我国中小学课程创新的原则900

第四节 中小学课程创新的现状901

四、符合教学的认识规律901

三、适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901

一、转变教育内部及整个社会的教育观念902

第五节 深化中小学课程创新应注意的几个问题902

三、认真调动广大教师的积极性903

二、调整社会与教育的关系903

二、继承优秀传统文化与时代性相统一905

一、统一性和多样性相统一905

第六节 我国中小学课程创新的趋势905

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相统906

三、基础性和实用性相统906

五、通用性与乡土性相统一907

二、课程设置综合化908

一、课程内容现代化908

第七节 国外中小学课程创新发展趋势908

三、课程发展弹性化909

一、制约学校课程的三大要素910

第一节 课程设计的依据910

第四章 中小学课程创新的构想910

二、学校课程的三大支柱911

第二节 课程结构创新的“四个结合”912

一、德智体美与劳动技术相结合913

二、显在课程与潜在课程相结合914

三、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相结合915

四、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相结合916

二、高中段的课程设计918

一、义务教育段的课程设计918

第三节 中小学课程的“两段设计”918

三、学校课程及学校对课程的管理919

二、地方课程及地方对课程的管理919

第四节 中小学课程的“三级管理”919

一、国家课程及国家对课程的管理919

一、创立民主、合作的教学环境920

第五节 中小学课程创新配套措施920

四、培养“学者型”的教师921

三、实行教学的弹性管理921

二、确立科学的教学评估系统921

五、组织科研人员和教师的联合体922

第一节 中小学教材创新的历史发展923

第五章 中小学教材创新923

第二节 中小学教材创新的重要意义924

二、传授知识和培养能力相结合925

一、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结合925

第三节 中小学教材创新的原则925

六、教材的编排形式要有利于学生的学习926

五、稳定性和时代性相结合926

三、理论与实践相结合926

四、合理确定广度和深度926

第四节 我国中小学教材创新的现状927

二、乡土教材的编选原则928

一、乡土教材的教学内容928

第五节 乡土教材的编选928

第六节 中小学教材的审定929

一、课程设置的程序930

第一节 课程设置概述930

第六章 中小学课程设置创新930

二、课程设置的办法931

第二节 建国以来中小学课程设置创新回顾932

第三节 我国目前的小学课程设置934

第四节 我国目前的初中课程设置935

第五节 我国目前的高中课程设置937

一、语文教材存在的问题939

第一节 语文教材创新939

第七章 部分科目教材的创新939

二、改革语文教材应遵循的原则940

三、语文教材基本结构构想941

一、我国数学课程存在的问题944

第二节 数学教材创新944

二、数学课程改革创新的基本思路946

一、确定计算机教材内容的原则948

第三节 计算机教材的建设948

二、计算机教材内容的编排原则950

一、中学人口教育教材的演变过程951

第四节 人口教育教材的建设951

三、中学人口教育教材内容的安排952

二、我国中学人口教育的目的952

二、关于普通高中的任务955

一、对于普通高中性质的认识955

第八章 各学校课程教材创新955

第一节 普通高中的课程创新955

四、1990年的高中教学计划调整956

三、1981年的高中课程设置956

五、上海市的普通高中课程改革958

二、农村学校课程设置所存在的问题与改革959

一、农村教育结构所存在的问题与改革创新959

第二节 农村中小学课程教材创新959

三、农村学校教材的改革创新960

一、贫困地区的课程改革创新构想961

第三节 贫困地区小学课程教材创新961

二、贫困地区教材改革创新的构想962

一、课程设置以培养目标为依据963

第四节 综合中学的课程设置创新963

二、贯彻“提高素质、发展个性”的目标964

三、突出丰富性、灵活性、多样性的特点965

一、实施全面的素质教育967

第一节 课程现代化的指导理论967

第九章 我国课程的现代化967

二、反映人类优秀先进的文明成果968

四、使知识性和思想性熔于一炉969

三、服务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969

一、改革课程管理制度970

第二节 我国课程现代化思路970

二、实行多套课程计划和教学大纲971

四、改革教科书的认知策略972

三、改革学科门类、学科体系和学科内容972

五、调整各门学科的课时比重973

一、综合课产生的主要原因974

第三节 设计科学的综合课974

二、综合课的各种观点975

三、综合课改革实验的状况976

四、综合课改革中的主要矛盾977

五、综合课的发展前景979

第四节 面向未来的“课程实验方案”980

《有效教学方法全集 下》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刘涛川,谢飚主编 北京:北京艺术与科学电子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现代管理的有效方法  上(1985 PDF版)
现代管理的有效方法 上
1985 武汉: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
中小学音乐有效教学( PDF版)
中小学音乐有效教学
中学数学课堂教学方法实用全书  下(1999 PDF版)
中学数学课堂教学方法实用全书 下
1999 呼和浩特:内蒙古大学出版社
现代管理中的有效方法( PDF版)
现代管理中的有效方法
现行有效法律法规及司法解释  下( PDF版)
现行有效法律法规及司法解释 下
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教子有方  下( PDF版)
教子有方 下
南京:江苏少年儿童出版社
有效教学的认知  下( PDF版)
有效教学的认知 下
北大师范大学出版社
潮剧剧目汇考  中(1999 PDF版)
潮剧剧目汇考 中
1999 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
教育方法与艺术全书  下(1998.02 PDF版)
教育方法与艺术全书 下
1998.02 北京市:国家物资出版社
教育方法与艺术全书  下(1998 PDF版)
教育方法与艺术全书 下
1998 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
现行有效劳动法律法规全书  下(1999 PDF版)
现行有效劳动法律法规全书 下
1999 北京:中国检察出版社
优化课堂教学方法丛书  课堂有效提问方法(1998 PDF版)
优化课堂教学方法丛书 课堂有效提问方法
1998 北京:中国人事出版社
探鱼仪的有效使用方法(1979 PDF版)
探鱼仪的有效使用方法
1979 北京:农业出版社
中草药有效成分分析法  下(1984 PDF版)
中草药有效成分分析法 下
1984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现代管理的有效方法(1985 PDF版)
现代管理的有效方法
1985 武汉: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