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哲学600题解》求取 ⇩

目录(参照韩树英主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纲要》安排章目)前言第一章绪论1

一、概念题1

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唯心主义、主观唯心主义、客观唯心主义二、填充题2

三、简答题1.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3

2.哲学和各门具体科学的关系是怎样的3

3.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来源4

4.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有什么意义4

5.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方法是什么4

四、简述题1.为什么说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5

2.怎样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5

4.唯心主义产生的认识根源和社会历史根源是什么6

3.唯物主义产生的认识根源和社会历史根源是什么6

五、选择题7

六、判断题1.世界观就是哲学7

2.信仰宗教与否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7

3.唯物主义之所以叫唯物主义,因为它追求物质享受,唯心主义之所以称为唯心主义是因为它注重精神修养8

4.哲学的党性即是它的阶级性8

5.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特点是唯物性8

七、论述题为什么说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是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9

八、本章体系图解表11

第二章世界的物质性12

一、概念题12

2.怎样理解时间、空间的客观实在性13

物质、运动、静止、空间和时间二、填充题13

三、简答题1.物质和运动的关系是怎样的13

四、简述题1.为什么说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14

2.怎样理解时间空间的无限性14

3.怎样理解时间空间的绝对性和相对性15

4.怎样理解规律的客观性15

5.列宁的物质定义及其意义16

五、选择题16

3. “存在就是被感知”17

4.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它的多样性17

2.世界的物质性在于它的统一性17

六、判断题1.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存在17

5.物质的运动就是表现为位置的移动18

6.动中有静、静中有动18

7.动者恒动、静者恒静18

8.没有运动的物质和没有物质的运动是同样不可想象的18

9.“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19

10.“人不能一次踏进同一条河流”19

七、论述题1.辩证唯物主义怎样从科学上和哲学上论证世界的物质统一性19

2.为什么说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是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的根本要求21

八、 典故分析题刻舟求剑22

九、本章体系图解表23

意识、思维、主观能动性二、填充题24

第三章物质和意识24

一、概念题24

三、简答题实现意识能动作用的根本途径是什么25

四、简述题1.怎样理解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社会的产物25

2.意识的本质是什么26

3.意识的能动作用表现在哪些方面26

4.在意识能动作用问题上要反对哪两种片面观点27

五、选择题27

3.意识是移入人脑并经过改造过的物质28

4.人脑是意识的源泉28

2.规律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因而是不可知的28

六、判断题1.规律是既不能创造也不能消灭的28

5.只承认物质决定意识,而不承认意识可以反过来决定物质,是机械唯物论29

6.一切从原则出发29

7.思维机器能够计算复杂的数学问题,因此,电脑可以代替人脑,思维机器将能完全代替人类智能29

8.“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30

七、论述题试述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辩证关系30

八、 典故分析题拔苗助长31

九、本章体系图解表32

模拟试题 (一章——三章)33

第四章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34

一、概念题34

三、简答题1.如何理解事物联系的客观性和普遍性35

唯物辩证法、形而上学、联系、条件、发展、规律二、填充题35

2.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什么36

3.辩证法普遍联系的观点和运动发展的观点之间的内在联系是什么36

四、简述题1.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分歧表现存哪几个方面36

2.为什么说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37

五、选择题38

六、判断题1. “喜鹊报喜、乌鸦报忧”,一切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的38

2.知识越多,离劳动人民越远,这中间有必然联系38

3.有的事物和其它事物存在着联系,而有的事物同其它事物不存在联系39

4.一切以条件、时间、地点为转移39

七、论述题1.举例说明学习普遍联系原理有何实践意义39

2.应用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说明坚持发展观点的重大意义40

八、 典故分析题41

酒酸与狗恶41

九、本章体系图解表42

第五章对立统一规律43

一、概念题43

矛盾、对立统一规律、矛盾的同一性、矛盾的斗争性、矛盾的普遍性、矛盾的特殊性、主要矛盾、主要矛盾方面二、填充题三、简答题1.解决矛盾有几种形式44

2.矛盾问题的精髓45

四、简述题1.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45

2.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46

3.如何理解矛盾斗争性的绝对性和同一性的相对性46

六、判断题1.矛盾只是人们思维陷于错误时的表现,所以客观事物本身不存在矛盾47

五、选择题47

2.“对立统一规律是对立面斗争的规律”或“对立统一规律是对立面统一的规律”48

3.对立统一规律是对立面的统一和斗争规律48

4.矛盾的斗争性即对立面的对抗48

5.矛盾的同一性即对立面的等同性49

6.有条件的相对的同一性,存在于无条件的、绝对斗争性之中49

7.凡是斗争都能推动事物的发展,因而斗争就是一切49

8.矛盾的斗争性是绝对的,因而是重要的;矛盾的同一性是相对的,因而是第二位的50

9.没有个性就没有共性,因此个性是先于共性而存在的50

10.矛盾的特殊性寓于矛盾的普遍性之中50

13.既然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可以互相转化,那么也就是说,主要的就是次要的,次要的也就是主要的51

12.事物的性质是由主要矛盾决定的51

11.主要矛盾解决了,其他一切矛盾也就都解决了51

14.坚持“两点论”就无法强调“重点论”52

15.世界上的矛盾是多种多样的,但就它们的基本性质来说,却可以分为两类: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52

七、论述题1.用内因和外因的辩证关系原理说明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与引进外国先进技术的关系52

2.用抓主要矛盾的道理分析如何抓住四化建设这个工作的中心53

3.学习主要矛盾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原理对于我们分析问题有什么帮助54

4.运用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说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战略方针的正确性55

八、 典故分析题1.运斤成风56

2.塞翁失马56

3.驾车顶牛57

4.东食西宿57

九、本章体系图解表59

第六章质量互变规律60

一、概念题60

质、量、度、量变、质变、质量互变规律60

二、填充题60

三、简答题1.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61

2.量变和质变的相互渗透的表现61

四、简述题社会主义社会量变质变的特点62

五、选择题63

4.事物的发展是从质变到量变,又从量变到质变的无限交替的过程64

3.有的质变是飞跃,有的不是飞跃64

2. “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64

六、判断题1.任何量变都会引起质变64

5.既然质变是飞跃,是革命性的变化,就不必做量变的工作65

七、论述题1.“度”这个哲学范畴的方法论意义65

2.学习量变和质变辩证关系原理的实践意义65

八、 典故分析题1.从象箸推去66

2.田忌赛马67

九、本章体系图解表68

第七章否定之否定规律69

一、概念题69

肯定方面、否定方面、扬弃、否定之否定规律二、填充题69

四、简述题1.为什么事物发展过程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辩证统一70

2.辩证否定的实质70

三、简答题1.肯定和否定的辩证关系70

2.如何认识否定之否定规律的特殊性71

3.为什么说新生事物是不可战胜的72

五、选择题72

六、判断题1.否定是两个事物斗争的结果,即外力作用的结果73

2.否定就是全盘抛弃,一笔勾销73

3.事物发展具有周期性,因而发展就是循环73

4.事物发展是永远直线前进的73

6.新事物就是新出现的事物74

七、论述题1.试述新生事物是不可战胜的原理对我们的启示74

5.事物发展的周期性是螺旋式的前进运动74

2.如何理解“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论断?学习这个论断对我们有什么启示75

3.在现实生活中如何坚持辩证否定观点76

八、 典故分析题螳螂捕蝉76

九、本章体系图解表78

第八章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范畴79

一、概念题79

唯物辩证法范畴、现象、本质、内容、形式、原因、结果、必然性、偶然性、现实性、可能性二、填充题80

三、简答题唯物辩证法的规律和范畴的关系80

四、简述题1.现象和本质的辩证关系81

2.形式和内容的辩证关系81

4.必然性和偶然性的辩证关系82

3.原因和结果的辩证关系82

5.可能性和现实性的辩证关系83

五、选择题84

六、判断题1.范畴是思维的工具,是人脑中固有的思维形式84

2.假象不能直接反映本质,因而不是本质的现象84

3.假象是人的错觉84

4.即然工作的内容是新的,就应该完全抛弃旧形式85

5.反对形式,并不是不要形式85

6.白天在黑夜之前,所以白天是黑夜的原因,黑夜是白天的结果85

7.偶然性是科学的敌人85

9.一切可能性将无条件地转化为现实性86

8.人必然要犯错误,因此你不该批评我的错误86

10.非现实的可能性是在具备了一定条件可以实现的可能性87

11.“按需分配”是合理的,所以应该马上实行87

七、论述题1.怎样理解科学认识的任务是从现象中认识本质87

2.为什么说形式主义和形式虚无主义都是错误的88

3.理解因果关系的辩证性质对于提高实践的自觉性有何指导意义88

4.必然性和偶然性辩证关系的原理对于科学研究有何指导意义89

5.可能性和现实性辩证关系的原理对于正确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有何指导意义89

八、 典故分析题1.惊弓之鸟90

2.囊萤和映雪91

3.守株待兔91

4.井中捞月92

九、本章体系图解表93

模拟试题 (四章——八章)94

第九章认识和实践95

一、概念题95

认识论、反映论、先验论、实践、感性认识、理性认识、感觉、知觉、表象、概念、判断、推理、认识的总规律二、填充题96

三、简答题1.实践的基本特点97

2.实践的基本形式98

3.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98

5.为什么说从理性认识到实践是认识过程中更重要的飞跃99

9.怎样正确实现第二次飞跃99

4.怎样实现第一次飞跃99

四、简述题1.为了弄懂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是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需要划清哪些基本界线100

2.为什么科学理论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101

3.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101

五、选择题102

六、判断题1.可知论都是唯物论,唯心论都是不可知论102

2.唯物主义的认识论是能动的反映论102

3.实践决定理论,理论反过来又决定实践103

4.实践是人们的一切活动103

5.在阶级社会中,阶级斗争是最基本的社会实践活动103

8.实践是理论的基础,理论就不重要了104

9.一切真知都来源于实践,因此不必学习书本知识104

7.人的认识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而是从人们的头脑中得来的104

6.科学实验是一项独立的社会实践,是认识的一个重要来源104

10.感性认识可靠,理性认识不可靠105

11.理性认识可靠,感性认识不可靠105

12.认识开始于感性认识,因此,感性是认识的来源105

13.自由就是摆脱必然的支配106

七、论述题1.教条主义、经验主义错误的认识论根源是什么106

2.为什么获得一个正确的认识往往需要经过实践和认识的多次反复?应该怎样对待认识上的错误107

3.用实践是认识的源泉,批判“天赋聪明论”107

4.如何理解党的工作路线和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路线的一致性108

2.扣盘扪烛110

八、 典故分析题1.郑人买履110

3.两小儿辨日111

九、本章体系图解表112

第十章真理113

一、概念题113

真理、谬误、二、填充题113

三、简答题1.如何理解真理的客观性114

2.相对主义、绝对主义真理观的特点是什么114

3.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辩证关系115

四、简述题1.真理的绝对性、相对性的含义115

2.为什么只有实践才能充当检验真理的标准116

3.实践标准的绝对性、相对性的含义116

5.谬误在什么情况下转化为真理117

4.真理在什么情况下转化为谬误117

六、判断题1.真理是对客观事物的认识118

2.真理是客观的,客观事物就是真理118

3.马克思主义是万古不变的真理118

五、选择题118

4.马克思主义是相对真理因而可以不相信119

5.“在真理面前人人平等”119

6.马克思主义是真理,因而也是检验真理的标准119

8.“有权就有真理”120

七、论述题1.用绝对真理、相对真理辩证关系的原理说明应当怎样正确对待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120

7. “需要就是真理”,“有用就是真理”120

2.理解真理和谬误的辩证关系有何实践意义121

八、 典故分析题姜从树生122

九、本章体系图解表123

模拟试题(九章——十章)124

第十一章历史唯物主义是无产阶级的科学历史观一、概念题125

历史唯物主义、社会存在、社会意识二、填充题125

三、简答题1.历史唯物主义创立的伟大意义126

2.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物质条件126

3.为什么说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发展中起决定作用的物质条件126

5.历史唯心主义的根本缺陷是什么127

四、简述题1.为什么说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127

4.为什么说人类社会是一个自然的历史过程127

2.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主要对立和区别是什么128

五、选择题129

六、判断题1.社会历史离不开人的自觉活动,因此,社会规律是主观的129

2.地理环境和人口因素决定了社会的性质130

七、论述题历史唯物主义关于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相互关系原理的意义130

八、本章体系图解表132

第十二章生产力和生产关系133

一、概念题133

生产力、生产关系、生产资料、生产方式二、填充题133

四、简述题1.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相互关系134

三、简答题为什么说科学技术是生产力134

2.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的基本内容是什么135

五、选择题135

六、判断题1.科学也是现实的生产力136

2.在社会基本矛盾中,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是最为根本的矛盾136

3.因为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促进作用,所以,我们应该不停顿地改变生产关系,以便加快社会主义建设136

4.既然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能在封建社会内部产生,那么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也能在资本主义社会产生137

5.有什么样的生产力就有什么样的生产关系,因此,不必作生产关系方面的调整137

6.生产关系是否先进,主要看生产资料所有制公有化的程度138

七、论述题1.用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规律说明当前我国实行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必然性138

2.试述社会主义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矛盾性质的特点及其意义139

八、 本章体系图解表141

一、概念题142

第十三章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142

经济基础、上层建筑、社会形态、社会基本矛盾、社会共同体、民族、家庭、物质文明、精神文明二、填充题143

三、简答题社会形态有哪些类型143

2.为什么说上层建筑决定论是历史唯心论144

六、判断题1.社会基本矛盾既不是人和自然的矛盾,也不是阶级矛盾,而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145

2.社会形态就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体145

七、论述题1.用社会主义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相互关系原理说明当前我国机构改革的重大意义146

2.如何理解社会主义社会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产生和形成的特点147

八.本章体系图解表148

第十四章阶级、阶级斗争和社会革命149

一、概念题149

阶级、阶级斗争、社会革命、暴力革命二、填充题149

三、简答题1.阶级是怎样产生的150

2.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阶级斗争形式有几种150

3.阶级消灭的两个条件是什么150

6、社会革命伟大历史作用151

5.社会革命有几种类型151

四、简述题1.为什么说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151

4.社会革命的根源是什么151

2.我国现阶段阶级斗争有何特点152

六、判断题1.阶级是由暴力掠夺引起的153

五、选择题153

2.“阶级是经济关系发展的产物”154

3.在我国,剥削阶级消灭了,但阶级斗争还存在。所以,阶级斗争仍然是推动社会前进的主导力量154

4.我们既然消灭了剥削阶级,阶级斗争当然也不存在了155

5.当前阶级斗争是到处存在的155

6.革命是由于贫困引起的156

7.革命是由于人口多引起的156

8.社会革命不是任何时候都能发生和取得胜利的156

9.“革命是历史前进的火车头”157

七、论述题1.列宁的阶级定义及其意义157

2.在我国,阶级斗争还将在一定范围内长期存在,谈谈你是怎样理解的158

八、本章体系图解表160

国家、无产阶级专政、国体、政体二、填充题161

第五十章国家是阶级统治的工具161

一、概念题161

三、简答题1.国家有哪些类型162

2.无产阶级专政国家消亡的条件162

四、简述题1.社会主义国家的职能是什么162

2.国家消亡的必然趋势和无产阶级专政国家的历史使命之间是什么关系163

六、判断题1.国家是阶级矛盾调和的产物164

五、选择题164

2.“国家消亡”也包括资产阶级国家的消亡164

七、论述题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是人类历史上完全新型的国家,谈谈你是怎样理解的165

5.国家是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统治的暴力机构165

4.国家的实质是管理社会公共事物的机关165

3.国家政权就是镇压之权165

八、本章体系图解表167

第十六章社会意识及其形式168

一、概念题168

社会意识形态、社会心理、政治思想、法律思想、道德、艺术、宗教二、填充题169

三、简答题1.社会意识包括哪些形式169

2.道德与法律有哪些区别169

四、简述题1.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表现在哪里?这种独立性为什么是相对的170

2.如何认识宗教的产生及其社会作用171

五、选择题171

六、判断题1.既然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那么社会主义社会就不存在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的意识了172

2.既然物质与精神是决定被决定的关系,那么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也是决定与被决定的关系172

3.艺术是超阶级、超社会的,因而一些古代优秀作品,才得以流传173

4.宗教是麻醉人民的精神鸦片173

5.宗教是迷信,因此一切迷信都是宗教174

七、论述题1.用社会存在和意识相互关系的原理,说明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关系174

2.运用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辩证关系的原理,论述清除精神污染的重要性175

八、本章体系图解表177

第十七章人民群众和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178

一、概念题178

2.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点179

人民群众、个人、杰出人物、英雄史观、个人崇拜二、填充题179

三、简答题1.历史唯心主义否认人民群众在历史上的决定作用的表现形式有哪些179

3.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路线180

四、简述题1.为什么说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180

2.如何看待杰出人物在历史上的作用180

3.无产阶级领袖在历史上的伟大作用主要表现在哪几个方面181

五、选择题182

六、判断题1.人民群众就是劳动人民182

2.历史上杰出人物发挥了作用,所以历史是由杰出人物和人民群众共同创造的182

3.既然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那就不需要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了183

4.既然历史不是英雄创造的,要批判个人英雄主义,大家也就不要当英雄了183

5.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原理同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决定社会发展的原理是不矛盾的184

6.英雄造时势184

7.时势造英雄184

8.热爱无产阶级领袖就是个人崇拜185

七、论述题1.怎样理解无产阶级领袖和反对个人崇拜的一致性186

2.怎样理解群众路线是无产阶级政党的根本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186

八、本章体系图解表188

模拟试题 (十一章——十八章)189

各种类型考题答题要求190

附 录 哲学试题选一九八三年黑龙江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哲学试题192

一九八三年上半年北京市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哲学试题194

一九八四年四川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党政干部基础科哲学试题196

一九八四年全国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哲学试题197

四、简述题1.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相互关系341

五、选择题441

1984《马克思主义哲学600题解》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田军,盛秀英,秦忠英,王伟光,刘广星编著 1984 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马克思主义哲学(1991 PDF版)
马克思主义哲学
1991 长沙:湖南出版社
马克思主义哲学(1987 PDF版)
马克思主义哲学
1987
马克思主义哲学问题解答(1987 PDF版)
马克思主义哲学问题解答
1987
马克思主义哲学175题解答( PDF版)
马克思主义哲学175题解答
吉林商专马列主义教研部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题解(1998 PDF版)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题解
1998
马克思主义哲学(1985 PDF版)
马克思主义哲学
1985 四川省社会科学院
马克思主义哲学(1984 PDF版)
马克思主义哲学
1984 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
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程新编(1989 PDF版)
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程新编
1989 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
马克思主义哲学问题解析(1987 PDF版)
马克思主义哲学问题解析
1987 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马克思主义哲学题解(1990 PDF版)
马克思主义哲学题解
1990 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
马克思主义哲学(1983 PDF版)
马克思主义哲学
1983 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
马克思主义哲学(1984 PDF版)
马克思主义哲学
1984 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
马克思主义哲学(1987 PDF版)
马克思主义哲学
1987 北京:东方出版社
马克思主义哲学(1995 PDF版)
马克思主义哲学
1995 北京:警官教育出版社
马克思主义哲学600题(1991 PDF版)
马克思主义哲学600题
1991 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