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技术监督执法全书 上》求取 ⇩

第一编质量技术监督概述3

第一章质量技术监督的历史发展与展望3

第一节 计量的历史发展3

第二节 标准化的历史发展8

第三节 质量管理的历史发展10

第四节技术监督世界发展趋势11

一、国际标准化的发展与展望11

二、世界质量管理特点及发展趋势12

三、世界质量管理发展趋势14

四、计量管理新特点与发展趋势16

第二章质量技术监督与国民经济17

第一节质量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17

一、质量是构成社会财富的物质内容18

二、质量是社会的科学技术和文化水平的综合反映18

三、质量是产品进入国际市场的的前提18

四、质量是企业的生命19

五、质量是人民生活的保障19

第二节标准化与国民经济20

一、建立企业最佳秩序20

二、稳定和提高质量21

三、实现科学管理提高管理效率21

四、促进技术改造和技术进步22

五、保护安全、健康、环境22

六、保护消费者利益22

七、获得最佳经济效益23

八、消除技术壁垒,促进贸易发展23

九、增强企业素质,提高企业竞争力23

第三节计量——国民经济的技术基础24

一、计量与农业生产24

二、计量与工业生产24

三、计量与科学技术25

四、计量与人民生活26

五、计量与贸易27

第四节技术监督与消费者权益27

一、产品质量与消费者28

二、标准化与消费者权益29

三、计量与保护消费者权益29

第五节 技术监督与国际贸易30

第三章质量技术监督总体职能33

第一节 质量技术监督的概念33

第二节 质量技术监督的对象34

第三节 质量技术监督的特性35

第四节 质量技术监督体系与标准、计量、质量三者的关系36

第四章质量技术监督工作38

第一节标准化工作39

一、概况39

二、标准化管理41

三、标准化技术及各项工作42

第二节计量工作43

一、基本状况43

二、计量法制建设44

三、计量技术45

四、计量管理46

第三节质量管理工作46

一、全面质量管理47

二、产品评优与质量认证47

三、质量管理标准48

第四节质量监督检验49

一、概况49

二、产品质量立法51

三、“打假”工作52

第五节国际合作与交流53

一、国际交往53

二、参与国际组织及多边合作54

三、合作交流的主要内容与效果55

第五章质量技术监督机构57

第一节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及直属单位57

一、国家技术监督局57

二、中国标准化与信息分类编码研究机构58

三、中国技术监督情报研究所61

四、国家技术监督局管理研究所66

第二节质量技术监督的法定机构67

一、法定计量检定机构的概念及职责67

二、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68

三、中国测试技术研究院71

四、国家标准物质研究中心73

五、国家专业计量站75

六、省级法定计量检定机构78

第三节质量技术监督的教育、出版机构与社团82

一、中国计量学院与国家培训中心82

二、中国计量测试学会83

三、中国质量管理协会84

四、中国标准化协会85

五、中国计量协会86

六、中国条码技术与应用协会87

七、出版机构87

第二编质量监督与管理93

第六章质量监督管理概述93

第一节质量监督管理的基本概念93

一、质量术语93

二、质量管理术语99

三、质量技术与方法术语108

第二节质量监督管理的基本原理113

一、人本原理113

二、过程监控原理117

三、体系管理原理119

第三节质量监督管理的基础工作125

一、标准化工作126

二、计量工作131

三、质量责任制135

四、质量信息工作138

第四节质量监督管理组织体制142

一、质量管理组织是规范市场经济的重要部门142

二、质量管理组织体制143

三、企业质量管理机构147

第五节质量技术的可信性——可靠性管理153

一、可靠性管理发展概况154

二、可靠性设计157

三、可靠性控制和改进169

第六节质量监督管理中的统计技术173

一、实验设计173

二、方差分析和回归分析179

三、质量控制图194

四、抽样方法199

第七节质量监督管理的经济效益226

一、质量成本226

二、过程成本和质量损失235

三、质量管理的经济效益指标体系240

第七章质量监督248

第一节产品质量监督抽查248

一、产品质量监督抽查的依据248

二、产品质量监督抽查的五种方式249

三、产品质量监督抽查的范围和程序251

四、产品质量监督抽查的技术机构252

第二节产品质量国家监督抽查制度254

一、产品质量国家监督抽查254

二、产品质量国家监督抽查的特点255

三、产品质量国家监督抽查的工作程序和做法255

四、产品质量国家监督抽查结果的发布257

五、产品质量国家监督抽查后处理257

六、企业在国家监督抽查中的权利和义务258

第三节产品质量统一监督检查259

一、产品质量统一监督检查259

二、产品质量统一监督检查的特点260

三、产品质量统一监督检查计划的制定260

四、产品质量统一监督检查的内容261

五、产品质量统一监督检查的工作程序261

六、产品质量统一监督检查结果的汇总、发布和处理261

第四节产品质量定期监督检查262

一、产品质量定期监督检查262

二、产品质量定期监督检查产品目录的制定262

三、产品质量定期监督检查计划的协调、审批和实施263

四、产品质量定期监督检查结果的处理263

第五节市场商品质量监督检查264

一、市场商品质量监督检查264

二、有计划的市场商品质量监督抽查264

三、日常的市场商品质量监督检查265

第六节产品质量检验机构266

一、产品质量检验机构266

二、产品质量检验机构的建设267

三、产品质量检验机构的分类267

四、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机构的基本职责268

第七节产品质量争议处理269

一、合同中的产品质量责任269

二、产品质量争议的解决途径270

三、产品质量投诉处理271

四、产品质量争议的行政调解273

第八节产品质量仲裁检验274

一、产品质量仲裁检验274

二、产品质量仲裁检验的受理275

三、产品质量仲裁检验受理机构275

四、产品质量仲裁检验的受理范围275

五、产品质量仲裁检验的依据276

六、产品质量的仲裁检验、鉴定276

第九节许可证管理277

一、实施许可证管理的目的与作用278

二、实施许可证的范围和条件279

三、实施许可证管理的基本工作程序和内容280

四、许可证的复查换证283

第十节产品质量监造和监理284

一、产品质量监造284

二、工程质量监理287

第八章商品质量检验293

第一节商品质量检验总述293

一、概述293

二、商品质量管理与经营质量控制302

三、商品质量监督与监督检验313

四、进出口商品检验326

五、商品检验的方法与应用333

六、检测数据的分析和处理350

第二节商品质量的抽样检查361

一、抽样检查概述361

二、抽样检查方案概述364

三、抽样检查标准简介366

四、产品质量监督抽样标准简介370

五、抽样检查的实施要点377

第三节食品的感官鉴定与掺伪鉴别384

一、概述384

二、肉及肉制品386

三、蛋品392

四、乳品396

五、茶叶398

六、酒401

七、软饮料及冷食品406

八、罐头409

九、食糖和糖果412

十、卷烟414

十一、调味品415

十二、食品掺伪的常见方法419

第四节食品的理化与微生物学检验421

一、食品的物理检验421

二、食品的化学成分分析434

三、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453

四、食品添加剂的检验463

五、食品中有害物质的检验470

第五节农产品检验483

一、概述483

二、农作物种子检验484

三、粮食油料检验498

四、棉花检验509

五、羊毛检验523

六、水产品检验543

第六节纺织品检验560

一、概述560

二、纺织品检验570

三、国外纺织品质量的法定管制607

第七节服装检验610

一、概述610

二、服装号型613

三、机织服装检验617

四、针织服装检验628

第八节家用电器检验649

一、概述649

二、家用电器检验的程序与范围651

三、家用电器的安全要求653

四、家用电器主要安全性能及其试验方法657

五、家用电器部分技术性能及其试验方法665

六、家用电器环境试验的内容与要求677

七、家用电器产品的质量要求与质量检验679

第九节轻工商品检验705

一、概述705

二、纸制品检验707

三、塑料制品检验720

四、搪瓷制品检验735

五、化妆品检验741

六、皮鞋检验749

七、玩具检验760

第十节化工商品检验780

一、概述780

二、涂料检验783

三、颜料检验798

四、染料检验807

五、化工品检验815

第十一节建筑材料检验831

一、概述831

二、建筑材料的质量要求834

三、水泥检验839

四、砌墙砖检验845

五、装饰材料检验854

六、防水材料检验862

第九章质量管理865

第一节质量管理的基本概念866

一、质量866

二、质量管理866

三、质量方针867

四、质量控制867

五、质量保证868

六、质量体系868

七、质量改进869

八、质量计划870

九、可靠性870

十、质量管理小组(QC小组)871

第二节企业质量管理873

一、质量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873

二、全面质量管理874

三、企业的质量管理与质量检验876

四、质量责任制与质量否决权879

五、宣传贯彻GB/T 19000-ISO 9000系列国家标准881

六、降低不良品损失883

第三节企业的质量责任和义务885

一、生产者的质量责任和义务885

二、销售者的产品质量责任和义务888

三、《食品卫生法》对生产者、销售者规定的产品质量责任和义务889

四、《药品管理法》对生产者、销售者规定的产品质量责任和义务890

五、部分商品修理更换退货的责任规定891

六、产品责任保险894

第四节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895

一、生产许可证的概念895

二、实施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制度的目的和作用896

三、生产许可证的管理机构及管理方式898

四、实施生产许可证制度的基本工作程序900

五、生产和销售无证产品行为的查处902

第五节国家对质量管理的宏观指导902

一、加强对质量工作宏观指导的具体措施902

二、国家对企业质量管理工作的基本要求903

三、质量统计指标904

四、质量振兴906

五、名牌战略908

第六节我国质量管理机构与职能910

一、国家质量管理机构及职能910

二、地方质量管理机构及职能910

三、行业主管部门质量管理机构及职能911

四、与质量工作相关的社会组织911

第十章质量体系912

第一节质量体系的策划与建立912

一、质量体系及其模式912

二、质量体系结构及要素913

三、质量体系的策划与建立921

第二节质量体系的运行与审核927

一、质量体系审核是验证和推进质量体系有效运行的重要方法927

二、质量体系审核的范围与分类928

三、质量体系审核的依据和程序929

四、质量体系审核的内容与要求930

五、管理评审和质量体系复审933

第三节质量改进934

一、质量改进原理934

二、质量改进的目标和方向934

三、质量改进工作的管理935

四、质量改进的步骤与方法936

五、质量改进的工具和技术937

第十一章服务质量体系939

第一节服务和服务质量939

一、服务与服务业939

二、服务贸易942

三、服务质量945

第二节服务质量管理947

一、质量管理的国际标准化947

二、国际服务质量管理标准953

第三节服务质量体系概述958

一、服务质量体系要素结构959

二、服务质量体系的建立和运行965

三、服务质量体系的审核与改进968

第四节商贸服务质量体系971

一、商贸服务质量管理体系971

二、商贸服务质量保证体系975

三、商贸企业服务质量体系的特点和运行标志979

第五节宾馆饭店服务质量体系981

一、宾馆饭店的服务质量特性与等级982

二、客房服务质量体系985

三、餐饮服务质量体系989

第六节运输服务质量体系994

一、航空运输服务质量体系995

二、铁路运输服务质量体系1001

三、公路运输服务质量体系1007

四、水运服务质量体系1012

第七节邮政电信服务质量体系1016

一、邮政服务质量体系1017

二、电信服务质量水平1020

第八节科研教育服务质量体系1024

一、科研设计服务质量体系1025

二、教育服务质量体系1029

第九节工业企业服务质量体系1033

一、工业企业服务质量体系的结构与特点1033

二、工业企业服务质量体系文件1037

三、工业企业服务质量体系的建立和实施1040

第十节技术监督服务质量体系1042

一、质量认证服务质量体系1042

二、标准信息服务质量体系1047

三、计量检测服务质量体系1052

第十二章质量认证1057

第一节质量认证综述1057

一、国际质量认证的发展与概况1059

二、质量认证的基本概念1069

三、质量认证的主要类型1083

四、我国的质量认证1084

五、质量认证的国际互认1090

第二节产品质量认证1095

一、概述1095

二、典型的产品认证制度1101

三、与产品质量认证相关的法律、法规1105

四、产品质量认证机构1111

五、产品质量认证程序1114

六、产品质量认证证书和认证标志1118

七、产品质量认证的国际承认1122

第三节质量体系认证(注册)1125

一、概述1125

二、CNACR的组织结构、特点和工作宗旨1128

三、质量体系认证(注册)文件1130

四、质量体系认证(注册)机构1133

五、质量体系认证(注册)程序1141

六、产品质量认证和质量体系认证的关系与区别1151

七、质量体系认证的国际承认1153

第四节实验室的国家认可1159

一、国际实验室认可及现状1159

二、实验室认可的有关概念1170

三、我国的实验室认可制度与认可体系1171

四、实验室国家认可的文件1176

五、实验室认可管理与认可程序1178

六、实验室的互认进展1185

第五节质量认证人员的培训、考核、注册1192

一、我国认证人员培训、考核与注册制度的建立与实施1192

二、国际审核员承认制度的形成1195

三、质量认证人员的培训、考核、注册文件1200

四、质量认证人员的培训、考核、注册管理1204

五、认证人员国际互认工作的进展1219

第六节我国企业申请质量认证的现状分析1222

一、什么样的企业在积极申请质量体系认证及申请的动因1222

二、企业按什么标准或模式申请质量体系认证及对认证机构的选择1223

三、企业如何获取质量体系认证证书1224

四、企业通过质量体系认证取得了哪些效益1226

五、企业对认证机构的评价1227

第七节认证咨询机构1228

一、认证咨询是对企业的中介服务1228

二、认证咨询机构的管理形式1229

三、认证咨询机构备案的实施程序1230

第十三章产品质量指标体系1231

第一节概述1231

一、问题提出1231

二、建立质量指标体系的目的、作用与原则1232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1232

第二节工业产品质量指标体系构成1234

一、质量的概念1234

二、建立质量指标体系的因素分析1236

第三节工业产品质量指标的统计规定及计算方法1238

一、产品质量等级品率G1238

二、质量损失率F1244

三、工业产品销售率S1246

四、新产品值率N1248

五、质量指标体系各指标之间的关系及特点1249

第十四章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系列标准综述(GB/T 19000—ISO 9000系列)1250

第一节概述1250

一、系列标准产生的背景1250

二、贯彻系列标准的意义与作用1253

三、系列国际标准今后的发展1254

第二节质量管理和质量体系要素指南(GB/T 1904(92)——ISO 9004·87)标准)1257

一、对产品质量形成全过程的控制1257

二、对产品质量形成全过程控制的支持与保障1264

三、管理的职责和目的1266

第三节市场行为的规范及三种质量保证模式标准1266

一、市场行为的规范及外部质量体系审核1266

二、三种质量保证模式标准1268

第十五章全面质量管理1271

第一节概述1271

一、全面质量管理的基本概念1271

二、TQC的作用1272

三、TQC的基本思想1274

四、全面质量管理的基础工作1277

第二节质量体系1279

一、质量体系原理1280

二、质量体系结构1282

三、质量体系的运行1284

第三节产品质量形成全过程的质量职能1285

一、营销质量1285

二、设计和规范质量1286

三、采购质量1288

四、生产质量1289

五、生产过程的控制1290

六、产品验证1291

七、搬运和生产后的职能1292

第四节质量成本1293

一、质量的经济性1293

二、质量成本项目1293

三、适宜质量成本1294

四、质量分析与改进方向1296

第十六章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1298

第一节生产许可证制度1298

一、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的定义1298

二、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的性质1298

三、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的管理1299

四、实施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制度的目的1300

五、生产许可证的作用1301

六、生产许可证的管理范围1301

第二节企业申请生产许可证的程序1303

一、企业申请取证的基本条件1003

二、企业取证必备条件与准备工作要点1303

三、申请书的填写1304

四、申请截止日期1305

第三节对企业取证必备条件的审查1306

一、企业取证必备条件审查工作程序1306

二、审查用资料的核对1307

三、质量体系文件的审查1307

四、质量体系技术性文件的审查1308

五、企业质量方针目标的审查1310

第四节实施生产许可证制度的工作程序1310

一、基本工作程序1310

二、换发新证1311

三、管理机构及职责1311

第五节获证产品的监督管理1313

一、监督管理的含义及其必要性1313

二、监督管理的内容及其范围1314

三、监督管理的程序和要求1314

四、生产许可证的复查换证1315

五、查处生产和销售无证产品1316

六、补发许可证的规定1318

七、撤销生产许可证的规定1319

第十七章产品质量监督管理1320

第一节产品质量监督检查制度1320

一、产品质量监督检查制度概述1320

二、产品质量监督检查的方式1321

三、产品质量监督抽查的产品范围和依据1322

四、产品质量监督抽查的组织管理1322

五、产品质量监督抽查的经费和样品1323

第二节质量监督检查的实施1323

一、国家监督抽查的特征和做法1323

二、日常周期监督检验1325

三、市场商品质量监督1327

四、评价型质量监督1329

五、仲裁型质量监督1331

第三节质量监督管理体制1332

一、质量监督管理体制的演变1332

二、质量监督管理体制的现状1333

第四节质量监督管理机构的任务和职权1335

一、质量监督管理机构的任务1335

二、质量监督管理机构的职权1335

第五节质量监督的工作方针和原则1336

一、坚持质量第一的方针1336

二、坚持公正、科学监督的方针1337

三、统一管理和分级管理相结合的原则1337

四、区别对待,处罚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1337

五、对生产和流通领域产(商)品质量监督一齐抓的原则1338

第十八章质量监督检验机构管理1339

第一节 质量监督检验机构的组建1339

第二节 质量监督检验机构的任务1339

第三节对质量监督检验机构的通用要求1340

一、组织和管理1341

二、质量体系审核和复审1341

三、人员1343

四、设施和环境1343

五、设备和标准物质1343

六、计量溯源性与校准1344

七、检验工作1344

八、样品管理1345

九、档案管理1345

十、检验报告1345

十一、检验工作的分包1346

十二、外部协作服务及物资采购1346

十三、申诉1346

第四节质量监督检验机构审查认可1347

一、审查认可申请1347

二、文件资料的审查1347

三、组成评审组1348

四、现场评审1351

五、限期复审1353

六、批准订可1353

七、管理1354

第五节质量监督检验机构的计量认证1354

一、计量认证的概念1354

二、计量认证的性质1354

三、计量认证的工作程序1355

第三编计量监督与管理1359

第十九章计量监督与管理概述1359

第一节计量单位制1360

一、计量单位1360

二、国际单位制及其内容1360

三、法定计量单位以及推行法定计量单位的意义1364

四、我国推行法定计量单位的有关规定1364

五、常用法定计量单位名称与符号简表1367

六、常用英制商品与法定计量单位的换算1369

第二节量值传递及计量基准1371

一、量值传递与量值溯源1371

二、计量技术法规1372

三、计量检定规程1372

四、国家计量检定系统表1373

五、国家计量技术规范1373

六、计量基准器具1374

七、计量基准的法律地位、建立的原则及其管理1374

第三节计量标准的建立与管理1375

一、计量标准器具及其分类1375

二、计量标准的建立及法律规定1376

三、计量标准考核的必要性1376

四、计量标准考核内容1377

五、计量标准的监督管理1377

第四节标准物质的管理1378

一、标准物质定义及作用1378

二、标准物质分类、分级及定值1378

三、标准物质特性、标准值及其证书1379

四、标准物质定级条件1379

五、标准物质制造与申报、定级鉴定及考核审批程序1380

六、标准物质管理法规、技术文件及信息库1381

第五节计量器具产品管理1382

一、计量器具的定义1382

二、制造、修理计量器具许可证的管理1382

三、计量器具新产品的管理1383

四、进口计量器具的管理1384

第六节计量检定1386

一、计量检定1386

二、强制检定和非强制检定1386

三、几种检定形式1389

四、检定印、证1390

五、检定条件及方法1391

六、计量检定人员及管理1391

第七节计量授权1392

一、计量授权1392

二、计量授权的形式1392

三、申请计量授权的条件1392

四、申请计量授权的程序1393

第八节计量认证1393

一、计量认证1393

二、计量认证的目的对象1394

三、计量认证的程序及要求1394

四、计量认证考核评审内容1395

五、计量认证的标志1395

第九节计量监督1395

一、计量监督的概念1395

二、计量监督体系1396

三、计量监督的技术保证机构1396

四、计量监督员1396

五、计量监督管理机构的职责1397

六、商品量的计量监督1397

第十节工业企业计量工作1398

一、工业企业计量工作分类管理的原则1398

二、大中型企业计量工作的管理方式1399

三、企业建立计量检测体系的重要性1399

四、完善企业计量检测体系原则要求1400

五、完善企业计量检测体系的申请程序1400

六、完善企业计量检测体系的考核发证1400

七、对小型、乡镇企业计量工作的基本要求1404

八、对小型、乡镇企业计量工作的管理方式1401

第十一节国际法制计量工作1402

一、国际法制计量组织OIML1402

二、OIML国际建议及国际文件1403

三、国际法制计量组织的证书制度1403

四、我国推行OIML证书制度的程序1403

第二十章计量学基本知识1405

第一节计量学的基本概念1405

一、测量、测试和计量1405

二、计量器具及其分类1406

三、检定、校准和比对1408

四、准确度和不确定度1409

五、量值传递和溯源性1410

六、计量确认、计量保证、计量管理和计量监督1410

第二节计量技术的专业分类1413

一、长度计量1413

二、温度计量1414

三、力学计量1414

四、电磁计量1416

五、无线电计量1416

六、时间频率计量1418

七、放射性计量1418

八、光学计量1419

九、声学计量1419

十、化学计量1419

第三节计量的意义1421

一、计量技术和计量管理的关系1421

二、计量是社会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1422

三、计量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技术基础1423

第二十一章计量单位和单位制1425

第一节计量单位和单位制1425

一、计量单位1425

二、单位制1427

第二节国际单位制1428

一、国际单位制的构成1428

二、国际单位制的优点1430

第三节法定单位及其应用1431

一、我国法定单位的构成1431

二、我国法定单位的优越性1432

三、法定单位的使用方法1433

四、法定计量单位的实施1434

第二十二章计量管理发展简史1438

第一节古代计量管理1438

一、度量衡的逐步建立1438

二、秦始皇统一度量衡1439

三、汉、唐、宋、明、清朝的度量衡1440

第二节近代计量管理1441

一、米制的创立1442

二、米制的推行1442

三、国际单位制的产生和推行1444

第三节现代计量管理1445

一、现代计量管理的特点1445

二、我国计量管理的巨大成就1446

第二十三章计量管理的基本原理和方法1449

第一节计量管理理论的探讨1449

一、计量管理的原则1449

二、计量管理的特性1450

三、计量管理的方法1450

第二节计量管理的基本原理1451

一、系统效应最佳原理1451

二、计量管理两重性原理1452

三、量值传递与溯源原理1453

四、社会效益最佳原理1454

第三节计量管理的基本方法1455

一、行政管理方法1455

二、法制管理方法1455

三、技术管理方法1456

四、经济管理方法1456

五、标准化管理的方法1456

第二十四章计量管理体制1458

一、从我国的国情出发1458

二、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1458

三、要从现有计量工作基础着手1459

四、要认真总结经验,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1459

第一节计量行政管理体系1460

一、国务院计量行政部门1461

二、省(市、自治区)政府计量行政部门1461

三、市(盟、州)计量行政部门1461

四、县(区、旗)政府计量行政部门1462

第二节计量技术保障体系1462

一、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和中国测试技术研究院1463

二、国家专业计量站、所1464

三、国家标准物质研究中心1465

四、大区国家计量测试中心1465

五、地方各级计量测试技术机构1466

六、部门或行业计量测试技术机构1466

七、企事业单位计量技术机构1467

第三节计量中介服务体系1467

一、社会公正计量行(站)1468

二、中国计量协会及其地方、行业计量(计控)分会1469

三、中国计量技术开发总公司1470

四、计量法律咨询机构和实验室认可(计量认证)机构1471

五、计量书刊、规程的出版、发行机构1471

第四节计量学术教育体系1472

一、中国计量测试学会的宗旨和任务1472

二、中国计量测试学会的组织机构1473

三、地方计量学会1475

四、中国计量学院及四川、广西等中等计量专业学校1476

第二十五章计量工作规划、计划和统计1477

第一节编制计量工作规划、计划的原则和程序1477

一、编制计量工作规划、计划的主要原则1477

二、计量工作规划与计划的制订程序1479

第二节计量工作规划和计划的内容结构1479

一、分析现状1479

二、奋斗目标1480

三、重点任务1481

四、主要措施1483

第三节计量统计工作1484

一、计量统计工作的过程1484

二、计量统计工作的基本任务1485

三、计量统计管理体制及各级部门的职责1485

四、计量统计制度1486

第二十六章计量基准与标准的管理1489

第一节计量基准的管理1489

一、计量基准的建立1489

二、计量基准的使用与维护1490

三、计量基准的更新和改装1491

第二节计量标准器的管理1491

一、计量标准器的考核与建立1492

二、计量标准器使用中的监督检查1495

三、计量标准器的复查1495

四、计量标准器的更换管理1495

第三节标准物质的管理1496

一、标准物质的分类1496

二、标准物质的研制和定级鉴定1498

三、标准物质的申请与审批1500

四、标准物质的分类与编号1500

五、标准物质的生产、销售和使用1501

六、标准物质的产品质量监督1502

第二十七章计量器具的监督管理1503

第一节计量器具新产品监督管理1503

一、计量器具新产品的定型1503

二、计量器具新产品的样机试验1506

三、积极推行国际法制计量组织(OIML)合格证书制度1506

四、计量器具的生产许可证管理1508

第二节计量器具使用中的监督管理1509

一、工作计量器具的强制检定管理1510

二、非强制检定的工作计量器具的管理1512

三、计量器具修理的监督管理1512

四、计量器具仲裁检定和计量调解1513

第三节进口计量器具的监督管理1515

一、进口计量器具的形式批准1515

二、进口计量器具的审批1516

三、进口计量器具的检定1517

第二十八章企业计量管理1519

第一节企业计量工作的地位和作用1519

一、企业计量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地位1520

二、企业计量管理的作用1521

第二节企业计量体系的建立和确认1523

一、企业计量体系水平的等级与确认1524

二、企业计量确认体系的建立和认可1535

第三节企业商品量的计量监督1543

一、零售商品称重计量管理1544

二、定量包装商品的计量管理1546

三、大宗物料贸易交接计量管理1548

第四节企业能源计量管理1549

一、企业能源计量器具的配备1550

二、企业能源计量的检测率1550

三、企业能源计量器具的准确度1551

四、企业能源计量管理工作细则1552

五、认真做好企业能量平衡测试1552

第二十九章计量情报的管理1556

第一节计量情报工作1556

一、计量情报1556

二、计量情报工作1557

三、计量情报工作的方针和任务1558

第二节计量情报的研究与分析1559

一、计量情报研究的内容和基本要求1559

二、计量情报研究的性质1559

三、计量情报研究的方法1560

四、计量情报研究的步骤1561

第三十章计量授权和协作1563

第一节计量授权管理1563

一、计量授权的目的和意义1564

二、计量授权的形式1564

三、申请计量授权的条件1564

四、计量授权的方法和步骤1565

五、计量授权的监督管理1566

第二节计量协作的原则和形式1567

一、计量协作的作用与意义1567

二、计量协作的主要原则1568

三、计量协作的形式1568

第三节计量协作的内容和管理1570

一、计量协作的内容1570

二、计量协作的管理1570

第三十一章计量认证和实验室认可1573

第一节产品质量检验机构的计量认证1573

一、计量认证的内容1574

二、计量认证程序1578

三、计量认证后的监督管理1579

第二节实验室的认可准则和程序1579

一、实验室认可的分类1580

二、实验室认可的依据和准则1581

三、实验室认可的程序1582

第三节实验室认可的运作1585

一、实验室质量体系的建立1586

二、实验室的现场评审1588

三、实验室评审报告的编制和分发1595

四、实验室认可标志的管理1596

五、实验室认可后扩充项目的管理和监督1597

第三十二章计量工作的经济效果1598

第一节 计量工作经济效果研究1598

第二节计量工作经济效果评价原则和指标体系1600

一、计量工作经济效果的评价原则1600

二、评价和计算计量工作的指标体系1601

第三节计量工作经济效果的计算方法1602

一、应考虑的主要因素1602

二、数据资料1602

三、数据资料统计1603

四、推荐的计算公式1603

五、计算实例1604

第三十三章计量专业人才教育、培训和管理1605

第一节计量专业人才素质结构1605

一、计量专业人才的素质结构1606

二、各类计量专业人才的资格条件1607

第二节计量专业人才教育和培训1611

一、我国计量人员的现状1611

二、计量人员的培训和教育方法1612

第三节计量专业人才组织管理1613

一、合理使用1613

二、认真考核1614

第三十四章量、单位的一般概念与基本原则1615

第一节1615

一、物理量和可测量1615

二、量的特点1615

三、同类量和同种量1617

第二节量的运算1618

一、量的乘除运算1618

二、量的加减运算1619

三、量的数学运算规则1620

第三节量方程1621

一、量方程的定义1621

二、量方程的形式1621

三、量方程中的常量与常数1622

四、量方程的条件1622

五、量方程与单位1623

第四节数值与数值方程1624

一、数值的表达形式1624

二、数值方程1625

三、数值方程与计量单位1626

第五节量制与量纲1628

一、量制、基本量与导出量1628

二、量的量纲、量纲指数1629

三、电学和磁学中的特殊量制与量纲1631

四、无量纲量、对数量及其单位1633

五、量的无量纲组合1635

第六节计量单位与单位制1636

一、单位1636

二、单位方程1637

三、一贯单位制与其导出单位的构成1638

四、静电制、电磁制、高斯制与SI1641

第七节计量单位的换算1644

一、单位换算的一般原则1644

二、准确值的单位换算1645

三、近似值的单位换算1646

四、条件范围的单位换算1648

五、极限值与制造公差的换算1649

第八节电学和能量单位的近代变化1650

一、国际上电学单位的发展1650

二、焦耳与卡1653

三、“干”蒸汽卡、“干”热化学卡及应注意的问题1654

第三十五章符号及其应用原则1656

第一节 量的符号1656

第二节 量的辅助符号1657

第三节单位的符号1664

一、单位符号的组合1665

二、SI词头符号的使用1665

第四节1666

一、数的印刷1666

二、小数记号1666

三、数的相乘1667

四、范围数值的表示方法1667

第五节 化学元素和核素符号1667

第六节 数学符号和记号1668

第七节 特征数符号和名称1689

第八节 希腊字母1693

第三十六章国际单位制(SI)与我国法定计量单位及其应用1695

第一节SI的构成及其特点1695

一、SI的构成1695

二、SI的特点1698

第二节SI基本单位1699

一、长度的单位——米(m)1699

二、质量的单位——千克(kg)1700

三、时间的单位——秒(s)1700

四、电流的单位——安〔培〕(A)1701

五、热力学温度的单位——开〔尔文〕(k)1701

六、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mol)1702

七、发光强度的单位——坎〔德拉〕(cd)1702

第三节SI导出单位1703

一、频率的单位——赫〔兹〕(Hz)1703

二、力、重力的单位——牛〔顿〕(N)1703

三、压力、压强和应力的单位——帕〔斯卡〕(Pa)1704

四、能量、功和热量的单位——焦〔耳〕(J)1704

五、功率、辐射能通量的单位——瓦〔特〕(W)1704

六、电荷量的单位——库〔仑〕(C)1705

七、电压、电动势和电位的单位——伏〔特〕(V)1705

八、电容的单位——法〔拉〕(F)1705

九、电阻的单位——欧〔姆〕(Ω)1706

十、电导的单位——西〔门子〕(S)1706

十一、磁通量的单位——韦〔伯〕(Wb)1706

十二、磁通量密度的单位——特〔斯拉〕(T)1707

十三、电感的单位——亨〔利〕(H)1707

十四、摄氏温度的单位——摄氏度(℃)1707

十五、光通量的单位——流〔明〕(lm)1708

十六、光照度的单位——勒〔克斯〕(lx)1708

十七、放射性活度的单位——贝可〔勒尔〕(Bq)1708

十八、吸收齐量的单位——戈〔瑞〕(Gy)1709

十九、剂量当量的单位——希〔沃特〕(Sv)1709

二十、平面角的单位——弧度(rad)1709

二十一、立体角的单位——球面度(sr)1710

第四节组合形式的单位1710

一、国际上曾经给出过的组合形式单位1711

二、组合形式单位的构成方式1712

第五节SI单位的倍数单位与SI词头1713

一、SI词头的概念及其内容1713

二、SI词头的中文应用1714

三、SI单位的倍数单位及SI词头的应用原则1715

第六节SI制外单位及其在我国法定计量单位中的采用1717

一、可与SI单位并用的非SI单位1717

二、暂时保留与SI单位并用的非SI单位1718

三、可与SI并用的我国法定计量单位1719

第七节单位的名称、符号及其使用规则1720

一、单位的名称及其使用1721

二、单位的符号及其使用1721

第三十七章物理量及其单位1723

第一节 时间和空间的量和单位1723

第二节 周期及其有关现象的量和单位1729

第三节 力学的量和单位1734

第四节 热学的量和单位1746

第五节 电学和磁学的量和单位1755

第六节 光及有关电磁辐射的量和单位1772

第七节 声学的量和单位1786

第八节 物理化学和分子物理学的量和单位1804

第九节 原子物理学和核物理学的量和单位1823

第十节 核反应和电离辐射的量和单位1837

第十一节 固体物理学的量和单位1858

第三十八章量值传递与计量检定1873

第一节概述1873

一、量值传递1873

二、计量检定1873

三、计量检定的相关外名词1875

第二节国家计量检定系统1877

一、概述a1877

二、国家计量检定系统框图实例1877

第三节计量检定规程1877

一、概述1877

二、计量检定规程的编号1879

三、检定规程制定1879

四、检定规程的编写规则1879

五、关于制定检定规程的范围1880

六、关于部门、地方计量检定规程向国家技术监督局备案1880

七、执行计量检定规程中的有关问题1881

第四节计量检定印证及其管理1882

一、检定印、证的分类与作用1882

二、计量检定印、证的管理1883

三、计量检定印、证编号1884

第五节强制检定1885

一、强制检定的目的和意义1885

二、强制检定的形式及范围1885

第六节强制检定的办法1899

一、强制检定的申请1899

二、检定机构与检定周期1899

三、检定机构的责任与检定结果处理1900

第七节强制检定的监督管理1901

一、强制检定工作计量器具的使用管理1901

二、监督管理的内容1902

三、监督管理中的处罚1902

第八节计量检定员及其职责1903

一、计量检定员及其条件1903

二、计量检定员的职责1904

三、计量检定员的考核1904

四、计量检定人员的管理1904

第四编标准化监督与管理1909

第三十九章标准化的发展简史1909

第一节古代标准化1909

一、语言、文字和符号的标准化1909

二、度量衡器具的标准化1910

三、石器和青铜器的标准化1910

四、建筑标准化1911

五、交通运输标准化1912

六、标准化发展史上的里程碑——活字印制术1912

第二节近代标准化1913

一、近代技术标准化1914

二、近代企业生产组织管理标准化1915

三、近代标准化的特点1916

第三节现代标准化1916

一、现代标准化的特性1917

二、现代标准化的主要形式和方法1918

三、现代标准化的主要工具——电子计算机1918

第四十章标准化的基本概念1920

第一节标准及其分类1920

一、标准1920

二、标准的分类及其定义1922

三、标准文件和技术法规1925

第二节标准体系和标准体系表1925

一、标准体系的层次结构1926

二、标准体系表及其编制原则1927

三、标准体系表的层次结构1927

四、行业和专业标准体系表1928

五、企业标准体系表1930

第三节标准化层级和系统1932

一、标准化1932

二、标准化层级1934

三、标准化系统1935

第四十一章标准化的基本原理1937

第一节国外标准化原理研究简况1937

一、桑德斯的七项原理1938

二、松浦四郎的十九项原则1939

第二节国内标准化原理研究概述1940

一、陈文祥的《标准化原理与方法》1940

二、王征的五项原理1940

三、常捷的“八字”原理1941

四、李春田的标准系统管理原理1941

第三节标准化活动的基本原则1942

一、超前预防原则1943

二、系统优化原则1943

三、协商一致原则1943

四、统一有度原则1944

五、动变有序原则1944

六、互换兼容原则1945

七、阶梯发展原则1945

八、滞阻即废原则1945

第四十二章标准化的形式与方法1947

第一节简化1947

一、简化的客观需要1947

二、简化的原则与要求1948

第二节系列化1949

一、制订产品参数系列标准1949

二、编制产品系列型谱1950

三、产品的系列设计1952

第三节组合化1953

一、组合化的理论基础1953

二、组合化的主要内容1954

三、组合化在产品设计上的应用——组合设计系统1954

四、组合化应用领域的扩展及其作用1955

第四节综合标准化1956

一、综合标准化的两个基本概念1956

二、综合标准化的基本特征1957

三、综合标准化的分类1958

四、综合标准化对象的选择1959

五、综合标准化的基本原则1959

六、综合标准化的工作程序1960

七、标准综合体规划的编制是推行综合标准化的关键1963

第五节超前标准化1966

一、超前标准化和超前标准1966

二、超前标准化的超前性实质1967

三、超前指标的确定程序和方法1969

四、我国采用超前标准化实例介绍1971

第四十三章标准化中的数学方法1973

第一节标准中参数的相关性和扩展性1973

一、韦伯定律1973

二、确定参数分级的原则1975

三、参数分级的一般数值系列1976

第二节优先数和优先数系1977

一、什么是优先数系和优先数1978

二、优先数系标准的由来1978

三、优先数系的结构1979

四、优先数系的代号表示方法1981

五、优先数系的主要特征1982

六、应用优先数系的要点和原则1982

七、优先数系的优点1983

第三节E系列和模数制1984

一、E系列1984

二、模数制1985

第四十四章标准化管理体制1990

第一节标准化行政管理体制1990

一、标准化管理体制的分类1990

二、标准化行政管理机构在国民经济体制中的地位1991

三、我国标准化行政管理体制的特点1992

第二节标准化行业管理系统1993

一、农业标准化管理系统1994

二、工业标准化管理系统1996

三、服务业标准化系统1998

四、工程建设标准化管理系统1999

五、环境保护标准化管理系统2000

六、军用标准化管理系统2000

第三节标准化技术工作体系2000

一、标准制(修)订工作系统2000

二、标准的实施监督系统2002

第四节标准化中介服务体系2006

一、标准化协会2007

二、标准化情报信息机构2007

三、标准化科学研究机构2008

四、标准、图书、报刊编辑出版机构2008

五、标准化教育机构2009

第四十五章标准的制定2010

第一节制定标准的原则和程序2010

一、制定标准的六项原则2010

二、制定标准的程序2015

第二节标准编写的基本规定2020

一、编写标准的基本要求2020

二、标准的主要构成及其内容2021

三、标准条文的编排2025

四、标准编写细则2026

第三节各类标准的编写方法2028

一、术语标准的编写方法2028

二、符号(标志)标准的编写方法2030

三、信息分类编码标准的编写方法2033

四、产品标准的编写方法2035

五、化学分析方法标准的编写方法2041

第四十六章标准的实施及其监督2043

第一节标准的实施2043

一、实施标准的原则2044

二、实施标准的一般程序和方法2044

三、加强领导、分工协作、互相配合共同做好标准的贯彻实施工作2047

四、各类不同标准的贯彻特点2048

第二节标准实施的监督2050

一、标准实施监督的方式2050

二、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是标准实施监督的主要任务2051

三、法定质量监督的特点2052

四、我国标准实施监督的主要形式2054

第三节国际贸易中的标准实施及其监督2057

一、贯彻实施国际标准是克服对外贸易技术壁垒和发展国际贸易的主要措施2058

二、在进口贸易中,要认真实施标准,才能维护我国权益和人民群众利益2060

三、认真做好技术引进和设备进口中的标准化审查工作2061

第四十七章标准的起草与表述规则2067

第一节 概述2067

第二节标准编写的基本规定2068

一、范围2068

二、引用标准2068

三、总则2069

四、格式、结构和内容2070

五、层次划分2075

六、编辑细则2076

第三节引用标准2091

一、概述2091

二、引用标准的规定2092

第四十八章标准内容的确定方法2096

第一节概述2096

一、标准内容的确定方法、国家标准的主要内容2096

二、国际指南前言提供的基本信息2097

第二节国际指南的基本内容2097

一、指南的正文部分2098

二、指南的附录部分2105

第四十九章标准化经济效果的评价、论证和计算2131

第一节 标准化经济效果的产生机理2131

第二节标准化经济效果指标体系2137

一、标准化经济效果的概念2137

二、评价、评论和计算标准化经济效果的指标体系2138

第三节标准化经济效果的评价、论证和计算方法2140

一、评价、论证或计算标准化经济效果的时期2140

二、评价、论证或计算标准化经济效果的原则2141

三、评价、论证或计算标准化经济效果的主要因素2142

四、标准化经济效果数据资料的收集和处理2142

五、论证、评价和计算标准化经济效果的方法2145

第五十章标准化信息2151

第一节标准信息的收集与管理2151

一、标准信息和标准文献的概念和特征2151

二、标准信息工作及其主要内容2153

三、标准文献的收集2155

四、标准文献分类方法2157

五、标准文献的管理2163

第二节标准文献的检索与服务2165

一、标准文献的检索工具2165

二、检索方法与途径、检索方法2166

三、标准信息咨询服务2167

第三节标准信息研究和开发利用2170

一、标准信息研究工作的类型2170

二、标准信息研究工作的主要环节2171

三、标准信息研究的方法2172

四、标准信息研究的成果形式及评价2174

第五十一章企业标准化2177

第一节企业标准化的内涵和特性2177

一、企业标准化管理是企业管理的基础和支柱2177

二、企业标准化的对象2179

三、企业标准化系统的内涵2180

四、企业标准化系统的特征2185

第二节企业标准化系统的策划与建立2186

一、认真进行标准法制教育和以岗位工作(作业)标准为核心内容的继续教育,始于教育,终于教育2186

二、建立和健全与企业生产经营相适应的标准化组织体系,明确其职责与权限2186

三、培养和造就一支企业标准化工作骨干队伍2188

四、认真清理和收集企业现行标准、规章制度,并在总结其经验教育的基础上编制企业标准化工作规划与计划2188

五、企业各专业管理部门,运用系统分析方法,确定各专业管理标准体系,最后由企业标准化综合协调部门汇总,初步拟定企业标准体系框图2188

六、以高质量的产品(或工程服务)标准为中心,建立完善的技术标准体系2189

七、重点抓好企业生产经营领域内的企业管理标准化,制定企业管理标准体系2190

八、按工作岗位,在岗位责任制的基础上制定企业工作标准2191

九、遵循“共性标准在上层”的原则,依次确定企业基础标准与通用工作标准,完成企业标准体系表2192

十、在实施中不断完善企业标准体系,提高企业标准化系统的水平2193

第三节企业标准化日常工作2193

一、搞好标准资料的收集、整理、选用、推荐和保管工作2193

二、不断进行标准化宣传和教育2194

三、随时修订滞后失效的企业标准,补充先进科学的企业标准2194

四、做好标准化统计和经济效果的分析与计算工作2194

五、建立标准档案2195

第五十二章市场经济与企业标准化2196

第一节市场经济及其特点2196

一、市场2196

二、市场与竞争2198

三、企业营销与竞争战略2199

四、市场经济与技术法规2201

第二节市场经济下的标准化思路2203

一、两种标准观2203

二、标准化目的2204

三、标准化行为2205

四、标准化途径2207

五、早期市场经济国家的标准化实践2208

第三节市场经济下的企业标准化2211

一、企业标准化目标2211

二、企业标准化原则2212

三、企业标准化与技术法规2215

四、企业标准化与市场竞争目标2215

五、企业标准化市场竞争战略战术2218

六、企业标准化的市场效果与效益2221

第五十三章产品设计过程的标准化2227

第一节设计前期准备工作及其标准化2227

一、市场调研和可行性分析2227

二、合同评审2229

三、产品设计与开发程序2230

第二节产品设计的标准化2234

一、产品系列化2234

二、模块化设计2238

三、零部件的通用化2239

四、测试方法与检验规则的标准化2242

五、产品包装设计标准化2244

第三节设计管理的标准化2246

一、设计文件2246

二、设计控制2253

第五十四章产品制造过程的标准化2262

第一节原材料和外购件标准化2262

一、原材料、外购件标准化的作用2262

二、原材料标准化的内容2263

三、外购件标准化的内容2265

四、开展原材料、外购件标准化工作的一般做法2265

第二节工艺和工艺装备标准化2266

一、工艺标准化2267

二、工艺装备标准化2276

第三节质量检验标准化2279

一、质量检验标准化的作用2279

二、质量检验标准化的内容2280

三、抽样检验标准的制定2281

第四节搬运和包装标准化2284

一、产品搬运标准化2284

二、产品包装标准化2285

第五十五章产品销售过程的标准化2288

第一节销售标准化2288

一、销售服务的特点2288

二、产品销售程序2289

三、产品销售标准化2289

第二节运输包装标准化2290

一、GB 6388—86《运输包装收发货标志》2291

二、GB190—90《危险货物包装标志》2293

三、GB191—90《包装储运图示标志》2293

第三节运输和仓储的标准化2293

一、产品运输标准化2293

二、仓储标准化2295

第四节售后服务标准化2299

一、产品安装服务标准2299

二、“三包”服务标准2300

三、维修、服务与标准化2300

四、售后信息反馈与标准化2300

第五节标识与条码技术2301

一、企业产品标识标准化2301

二、企业生产及设施标识标准化2303

三、条形码技术2306

第五十六章标准化与农业、消费品及服务2317

第一节农业标准化管理2317

一、农业标准化概述2317

二、农业标准的制定2317

三、农业标准的实施与监督2318

第二节消费品与标准化2319

一、保护消费者利益的标准化2319

二、消费品标准化2321

三、消费品包装与标准化2324

四、与消费者有关的图形符号的标准化2326

第三节消费品使用说明的标准化2328

一、国际和国外消费品使用说明标准化简况2328

二、《消费品使用说明总则》国家标准与相应的国际指南的关系2330

三、《消费品使用说明总则》国家标准的介绍2332

四、家用电器使用说明的标准化2339

五、日用化妆品使用说明的标准化2340

六、纺织品和服装使用说明的标准化2341

七、食品标签的标准化2347

第四节服务标准化2352

一、概述2352

二、服务标准化指南2352

第五十七章采用国际标准与国外先进标准2356

第一节采用国际标准的基本概念及其作用2356

一、采用国际标准的基本概念2356

二、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的重要作用2359

第二节采用国际标准的形势和政策2360

一、我国采用国际标准工作的概况2360

二、认清形势,增强采用国际标准的紧迫感2362

三、“八五”后两年及“九五”期间采用国际标准的目标和任务2364

四、采取正确的方针、政策和有力措施,积极推进采用国际标准工作2365

第三节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的原则和方法2367

一、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的原则2367

二、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的方法2368

第四节采用国际标准产品标志制度2372

一、使用采标标志的条件2373

二、企业使用采标标志的备案审查2373

第五十八章标准化专业人才队伍建设2375

第一节标准化专业人才的素质和能力2375

一、标准化专业人才的智能要素2376

二、标准化专业人才的知识结构2378

第二节标准化专业人才的培训和教育2380

一、我国标准化专业人才队伍的现状2380

二、标准化专业人才的培训和教育形式2381

三、标准化专业人才的培训和教育方法2382

第三节标准化专业人才的组织管理2383

一、合理使用2383

二、认真考核2384

三、晋升和奖励2385

第五十九章标准化的发展趋势2387

第一节信息技术标准化2387

一、条形码2389

二、事物特性表2390

三、代码和IC卡2392

四、EDI2393

第二节管理技术标准化2394

一、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标准化2395

二、环境管理标准化2396

三、企业管理标准化2398

第三节服务标准化2399

一、服务标准体系2399

二、服务企业或组织的服务质量体系建设和认证2400

三、服务贸易国际标准化2400

第五编质量技术监督行政执法2405

第六十章质量技术监督法规体系2405

第一节质量法规体系的特点和分类2405

一、我国质量法规的特点2405

二、我国质量法规体系的构成2406

第二节产品质量法2408

一、制定产品质量法的目的与基本原则2408

二、《产品质量法》的主要内容2409

第三节质量法规和规章2412

一、工业产品许可证方面法规和规章2413

二、产品质量监督法规和规章2415

三、质量认证法规和规章2417

四、有关质量管理方面的法规2418

五、与质量相关的法律和法规2419

第四节计量法规体系的构成2421

一、我国计量管理的根本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2422

二、计量行政法规2426

三、计量行政规章2426

第五节计量技术法规2428

一、计量检定系统2428

二、计量检定规程2434

第六节计量法规的地位和作用2437

一、计量法规在我国法律体系中的地位2437

二、计量法规与其他经济法规的关系2438

三、计量法规的作用2438

第七节标准化法律2439

一、制定《标准化法》的目的2439

二、制订《标准化法》的原则2440

三、《标准化法》的主要内容2441

四、《标准化法》的特点2444

第八节标准化法规2445

一、标准化行政法规2445

二、标准化技术法规2447

第九节 标准化规章2448

第六十一章产品质量法律制度2450

第一节 产品质量与产品质量法律制度2450

第二节产品质量责任制度2451

一、产品质量责任的主体及其基本要求2451

二、《工业产品质量责任条例》规定的产品质量责任2453

三、关于产品质量责任争议的处理2454

第三节产品质量监督制度2455

一、产品质量监督管理体制及其任务2455

二、质量监督检验机构2456

三、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的形式2456

第四节产品质量认证制度2457

一、认证的管理2458

二、认证的性质及标志2458

三、产品认证的条件和程序的规定2459

四、对违反认证有关规定的处罚2459

第五节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制度2460

一、生产许可证的管理组织2460

二、企业取得生产许可证的条件2461

三、关于实施生产许可证的其它规定2461

四、严禁生产和销售无证产品2462

第六节国家质量奖评选制度2463

一、国家质量管理奖2463

二、国家优质产品奖2463

三、国家优质食品奖2463

四、中国工艺美术品百花奖2463

五、国家优质工程奖2464

六、国家段质军工产品奖2464

第七节专业质量监督检验2467

一、纤维监督检验2467

二、药品监督检验2468

三、食品卫生监督检验2469

四、船舶监督检验2469

五、锅炉、压力容器的监督检验2471

六、进出口商品检验2472

第八节我国推行的质量管理方法2472

一、全面质量管理(TQC)2473

二、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系列标准2475

第九节国外产品质量立法概况2478

一、产品责任法的基本概念2478

二、产品责任的发展过程2479

三、产品责任法的基本理论2479

四、几个主要发达国家的产品责任法概况2481

五、国际产品责任公约2482

第六十二章计量法律制度2484

第一节计量与计量立法2484

一、计量的含义2484

二、计量的基本特征2485

三、计量法的含义2485

四、计量法的特色2486

五、计量法制的沿革2487

第二节计量单位制度2488

一、量和计量单位2488

二、计量单位制2489

三、国际单位制2490

四、SI单位的优越性2490

五、SI单位的发展趋势2491

六、法定计量单位2492

七、推行法定计量单位的措施2492

八、非法定计量单位的废除2493

九、土地面积计量单位的改革2494

第三节量值传递2495

一、计量器具2495

二、国家计量基准器具(简称计量基准或基准)2496

三、计量标准器具(简称计量标准)2497

四、计量检定2498

第四节计量器具管理2500

一、制造计量器具的管理2500

二、修理计量器具的管理2502

三、进口计量器具的管理2502

四、个体工商户制造、修理计量器具的管理2503

五、标准物质的管理2504

六、销售与使用计量器具的管理2504

第五节计量监督2505

一、我国的计量监督体制2505

二、计量监督员制度2506

三、计量检定人员考核制度2506

四、计量检定、测试的授权2507

五、计量认证制度2508

第六节法律责任2509

一、计量违法行为的构成要件2509

二、计量违法的法律制裁2509

第七节国外计量立法概况2512

一、国际计量组织2512

二、几个国家计量立法情况简介2513

第六十三章标准化法律制度2516

第一节标准化与标准化立法2516

一、标准与标准化2516

二、标准化法律制度2517

三、标准化法律制度的历史沿革2518

第二节标准化管理体制2519

一、标准体制2520

二、标准化工作的管理体制2521

第三节标准的制定2523

一、制定标准的对象2523

二、制定标准的原则2525

三、制定标准的程序2525

四、标准的备案2529

五、标准的复审2530

六、编写标准的方法2531

七、制定标准的组织形式2533

第四节 标准的实施和监督2534

第五节 标准化法律责任2537

第六节国外标准化立法概况2540

一、国外有关标准化的立法情况2540

二、国际标准化的发展及对各国标准化立法的影响2541

第六十四章质量技术监督行政执法2544

第一节技术监督行政执法概述2544

一、技术监督行政执法的特征2544

二、技术监督行政执法行为2544

三、技术监督行政执法行为的效力2546

四、技术监督行政执法应该遵循的原则2547

五、行政处罚2547

六、“违法所得”的计算2549

七、技术监督行政执法机关2550

八、技术监督行政技法人员2551

第二节技术监督行政执法程序2551

一、管辖2551

二、受理2553

三、审理2554

四、执行2555

五、结案2556

第三节技术监督行政复议2556

一、技术监督行政复议的概念和特点2557

二、行政复议的意义、原则及范围2557

三、技术监督行政复议的种类2559

四、复议的管辖2560

五、行政复议机构2560

六、行政复议法律责任2563

第四节技术监督执法文书2564

一、技术监督执法文书的作用2564

二、技术监督执法文书的特性2564

三、技术监督执法文书的分类2565

四、技术监督执法文书的制作要求2565

五、技术监督执法文书文号的编写2566

六、技术监督执法文书的使用2566

第五节技术监督行政应诉2569

一、政府技术监督行政部门在行政诉讼中的权利、义务和主要责任2569

二、技术监督行政诉讼的应诉和执行2570

第六节技术监督行政执法的监督检查2572

一、技术监督行政执法监督检查的特点2572

二、行政执法监督检查的机构及职责2573

三、行政执法监督检查的方式、方法及程序2574

第六编质量技术监督对消费者权益的保护2579

第六十五章消费者权益和消费者权益保护制度2579

第一节消费者的权利2580

一、安全保障权2580

二、知悉真情权2581

三、自主选择权2583

四、公平交易权2583

五、获得赔偿权2584

六、依法结社权2585

七、获得知识权2585

八、维护尊严权2586

九、监督批评权2587

第二节经营者的义务2587

一、严格履行法定或约定的义务2588

二、接受消费者监督的义务2589

三、提供完全商品和安全服务的义务2589

四、提供其实情况的义务2591

五、标明真实名称和标记的义务2592

六、出具购货凭证和服务单据的义务2593

七、保证商品质量的义务2593

八、承担“三包”责任的义务2594

九、严格遵守公平交易的义务2596

十、尊重消费者人格权的义务2597

第三节生产者、销售者的产品质量责任和义务2597

一、生产者的产品质量责任和义务2598

二、销售者的产品质量责任和义务2607

第四节消费者权益保护制度2610

一、消费者权益的国家保护2610

二、消费者权益的社会保护2615

三、消费者权益的自我保护2616

第六十六章消费者权益损害赔偿概述2617

第一节消费者权益损害的种类及赔偿范围2617

一、人身损害及赔偿范围2617

二、财产损害及赔偿范围2618

第二节损害赔偿责任主体2619

一、生产者2619

二、销售者2619

三、服务者2619

四、营业执照出租、出借者2620

五、展销会举办者、柜台出租者2620

六、广告经营者2620

第三节损害赔偿责任要件2621

一、一般损害赔偿责任要件2621

二、缺陷产品侵权赔偿责任要件2622

第四节消费者求偿的途径2623

一、消费者与生产者、经营者协商解决2623

二、向消费者协会投诉,请求协助解决2623

三、向有关政府行政机关申诉2627

四、仲裁2630

五、诉讼2631

第六十七章消费者人身损害的赔偿2633

第一节消费者人身损害赔偿概述2633

一、人身权的法律含义2633

二、人身损害的种类2634

三、人身损害赔偿的特征2635

第二节消费者人身伤害赔偿2636

一、人身伤害赔偿责任构成要件2636

二、承担责任的主体2638

三、人身伤害赔偿范围2639

四、人身伤害赔偿数额确定的方法2640

第三节消费者精神损害赔偿2648

一、精神损害赔偿的特点2648

二、精神损害赔偿的范围2650

三、精神损害赔偿责任要件2653

四、精神损害赔偿数额的确定2654

第六十八章消费者财产损害赔偿2658

第一节消费者财产损害赔偿概述2658

一、财产损害赔偿的特点2658

二、财产损害责任形式2659

三、财产损害赔偿范围2661

四、财产损害的分类2662

第二节消费者一般财产损害赔偿2663

一、一般产品质量问题财产损害赔偿2664

二、三包商品财产损害赔偿2668

三、邮购商品财产损害赔偿2673

四、预收款财产损害赔偿2675

第三节缺陷产品财产损害赔偿2677

一、缺陷产品的认定2678

二、缺陷产品损害赔偿责任的归责原则2680

三、缺陷产品损害赔偿责任构成要件和免责要件2681

四、缺陷产品损害赔偿的责任主体2685

五、缺陷产品财产损害赔偿范围2687

六、缺陷产品财产损害赔偿的诉讼时效2687

第六十九章欺诈消费者行为的赔偿2689

第一节 欺诈消费者行为的认定2689

第二节对欺诈行为承担赔偿责任的主体2691

一、生产者2691

二、销售者2691

三、服务者2692

四、企业变更后承受原企业权利义务的企业2692

五、营业执照的出借、出租人2692

六、展览会的举办者、柜台的出租者2693

七、广告经营者2693

第三节 享有索赔权的消费者2693

第四节受欺诈的消费者可要求赔偿的范围2695

一、加倍赔偿2695

二、其他合理费用赔偿2696

第七十章服务损害赔偿2697

第一节服务损害赔偿概述2697

一、服务损害的特征2697

二、服务损害赔偿责任归责原则2698

三、服务损害赔偿责任要件2698

第二节餐饮服务、修理服务损害赔偿2699

一、餐饮修理服务损害的特点2699

二、餐饮修理业价格规则2700

三、餐饮修理服务损害赔偿责任要件2702

四、餐饮修理服务损害赔偿的范围2702

第三节储蓄服务损害赔偿2703

一、储蓄服务损害的特点2703

二、储蓄服务损害赔偿2704

第四节邮政服务损害赔偿2706

一、邮政服务损害赔偿的特点2706

二、邮政服务损害赔偿的责任要件2706

三、邮政服务损害赔偿范围的规定2706

第七编产品质量刑事违法及其责任2711

第七十一章假冒、伪劣的概念、产品种类、现状和打假治劣的法律武器2711

第一节假冒、伪劣的概念2711

一、假冒的概念2711

二、伪劣的概念2712

第二节 假冒、伪劣产品的种类和现状2713

第三节 打假治劣的法律武器2718

第七十二章生产、销售假冒、伪劣产品犯罪的特点和危害2720

第一节 生产、销售假冒伪劣产品犯罪的特点2720

第二节 生产、销售假冒伪劣产品犯罪对社会的危害2723

第七十三章生产、销售假冒伪劣产品犯罪的原因及其治理对策2727

第一节 生产、销售假冒伪劣产品犯罪的原因2727

第二节 治理生产、销售假冒伪劣产品犯罪的对策2735

第七十四章生产、销售假冒伪劣产品犯罪中的被害人及其保护2738

第一节 生产、销售假冒伪劣产品犯罪中的被害人2738

第二节 对生产、销售假冒伪劣产品犯罪中被害人的保护2743

第七十五章国外生产、销售假冒伪劣产品犯罪的基本情况及其法律规定2746

第一节 国外生产、销售假冒伪劣产品犯罪的基本情况2746

第二节 国外生产、销售假冒伪劣产品犯罪的有关法律规定2747

第七十六章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2750

第一节 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的概念和构成要件2750

第二节 要正确区分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与非罪和罪与罪的界限2754

第三节 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的刑事责任2757

第七十七章生产、销售假药罪2758

第一节 生产、销售假药罪的概念和构成要件2758

第二节 要正确区分生产,销售假药罪与非罪和罪与罪的界限2760

第三节 生产、销售假药罪的刑事责任2763

第七十八章生产、销售劣药罪2765

第一节 生产、销售劣药罪的概念和构成要件2765

第二节 要正确区分生产、销售劣药罪与非罪和罪与罪的界限2766

第三节 生产、销售劣药罪的刑事责任2768

第七十九章生产、销售伪劣食品罪和生产、销售食品掺入有毒、有害原料罪2770

第一节 生产、销售伪劣食品罪的概念和构成要件2771

第二节 生产、销售食品掺入有毒、有害原料罪的概念和构成要件2774

第三节 要正确区分生产、销售伪劣食品罪和生产、销售食品掺入有毒、有害原料罪与其他罪的界限2775

第四节 生产、销售伪劣食品罪和生产、销售食品掺入有毒、有害原料罪的刑事责任2777

第八十章生产、销售伪劣医疗器材罪2780

第一节 生产、销售伪劣医疗器材罪的概念和构成要件2780

第二节 要正确区分生产、销售伪劣医疗罪与非罪和罪与罪的界限2782

第三节 生产、销售伪劣医疗器材罪的刑事责任2783

第八十一章生产、销售伪劣电器、压力容器、易燃易爆产品罪2785

第一节 生产、销售伪劣电器、压力容器、易燃易爆产品罪的概念和构成要件2785

第二节 要正确区分生产、销售伪劣电器、压力容器、易燃易爆产品罪与非罪和罪与罪的界限2788

第三节 生产、销售伪劣电器、压力容器、易燃易爆产品罪的刑事责任2790

第八十二章生产、销售伪劣农用生产资料罪2791

第一节 生产、销售伪劣农用生产资料罪的概念和构成要件2791

第二节 要正确区分生产、销售伪劣农用生产资料罪与非罪和罪与罪的界限2793

第三节 生产、销售伪劣农用生产资料罪的刑事责任2797

第八十三章生产、销售伪劣化妆品罪2799

第一节 生产、销售伪劣化妆品罪的概念和构成要件2799

第二节 要正确区分生产、销售伪劣化妆品罪与非罪和罪与罪的界限2801

第三节 生产、销售伪劣化妆品罪的刑事责任2803

第八十四章假冒注册商标罪2805

第一节 假罪注册商标罪的概念和构成要件2805

第二节 要正确区分假冒注册商标罪与非罪和罪与罪的界限2808

第三节 假冒注册商标罪的刑事责任2809

第八十五章故意销售假冒注册商标商品罪和非法制售注册商标标识罪2812

第一节 故意销售假冒注册商标商品罪的概念和构成要件2812

第二节 非法制售注册商标标识罪的概念和构成要件2813

第三节 要正确区分故意销售假冒注册商标商品罪与非罪和罪与罪的界限2814

第四节 故意销售假冒注册商标商品罪和非法制售注册商标标识罪的刑事责任2515

第八十六章假冒专利罪2816

第一节 假冒专利罪的概念和构成要件2816

第二节 要正确区分假冒专利罪与非罪和罪与罪的界限2819

第三节 假冒专利罪的刑事责任2821

第八十七章假冒伪劣产品中的受贿罪2822

第一节 假冒伪劣产品中的受贿罪的概念和构成要件2822

第二节 要正确区分假冒伪劣产品中的受贿罪与非罪和罪与罪的界限2825

第三节 假冒伪劣产品中的受贿罪的刑事责任2827

第八十八章假冒伪劣产品中的行贿罪2830

第一节 假冒伪劣产品中的行贿罪的概念和构成要件2830

第二节 要正确区分假冒伪劣产品中的行贿罪与非罪和罪与罪的界限2833

第三节 假冒伪劣产品中的行贿罪的刑事责任2834

第八十九章国家工作人员对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的罪犯包庇,不履行追究责任和对举报人报复陷害的犯罪2836

第一节 国家工作人员包庇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的犯罪分子罪2837

第二节 国家工作人员对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犯罪不履行追究职责罪2840

第三节 国家工作人员对检举、揭发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犯罪的举报人报复陷害罪2844

1999《质量技术监督执法全书 上》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质量技术监督执法全书》编写组编 1999 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技术监督管理全书(1994 PDF版)
技术监督管理全书
1994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风力发电场电能质量监督技术标准( PDF版)
风力发电场电能质量监督技术标准
无线电测量与技术监督(1965 PDF版)
无线电测量与技术监督
1965
吴忠市志丛书  22  吴忠市卫生志( PDF版)
吴忠市志丛书 22 吴忠市卫生志
吴忠市卫生局
公路工程质量监督  执法手册(1998 PDF版)
公路工程质量监督 执法手册
1998
电力用油及监督  下  试验方法及气相色谱( PDF版)
电力用油及监督 下 试验方法及气相色谱
质量监督基础(1990 PDF版)
质量监督基础
1990
行政执法监督(1994 PDF版)
行政执法监督
1994 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
石油工业技术监督与质量认证(1999 PDF版)
石油工业技术监督与质量认证
1999 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
技术监督法学概论(1991 PDF版)
技术监督法学概论
1991 沈阳:东北工学院出版社
产品质量监督(1991 PDF版)
产品质量监督
1991 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
技术监督全书(1994 PDF版)
技术监督全书
1994 太原:山西经济出版社
商品质量监督概论(1990 PDF版)
商品质量监督概论
1990 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
技术监督行政执法基本知识及案例(1990 PDF版)
技术监督行政执法基本知识及案例
1990 北京:中国计量出版社
技术监督(1995 PDF版)
技术监督
1995 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