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学论要》求取 ⇩

一、改革对象论1

1—1建构改革学的必要性及意义1

(1)创建改革学是科学总结改革经验,深化改革的需要1

(2)创建改革学是研究改革现实,解决和研究改革中问题的需要3

(3)创建改革学是为改革提供理论指导,预测改革未来的需要5

(4)创建改革学是适应改革实践的要求,解决改革理论落后于改革实践的需要6

1—2创建改革学的可行性7

(1)创建改革学理论条件具备且成熟7

(2)创立改革学的实践条件已经具备8

(3)建构改革学的资料准备、人才准备已经充分并已具备15

1—3改革对象论16

(1)体制是改革学的对象16

(2)对象规定着改革的性质和方向19

(3)改革对象的系统性20

二、改革性质论24

2—1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24

(1)改革是社会主义自觉自为的行为24

(2)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体制现代化27

2—2改革是完善社会主义制度的手段31

(1)改革是为完善社会主义制度进行的革命性变革31

(2)改革的政策选择、体制构建是为制度的完善33

(3)不断完善的制度已推动了社会发展34

三、改革必然论38

3—1改革是当今世界大趋势38

(1)改革——社会主义国家的必然选择38

(2)改革是发达国家自身调节的良药40

3—2改革是社会主义优越性的集中体现41

(1)促进生产力发展——社会主义制度本质优越性41

(2)改革——社会主义制度独有的优越性43

3—3改革是社会主义各国主旋律45

(1)社会主义各国的改革及发展的第一阶段45

(2)社会主义各国改革的第二阶段47

(3)社会主义各国改革的第三阶段48

(4)改革的根源及历史必然性51

四、改革功能论55

4—1改革是社会主义发展的加速器55

(1)解决社会主义基本矛盾是改革的直接功能55

(2)改革是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手段59

4—2改革的本质功能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61

(1)马克思主义最注重发展生产力61

(2)改革发展了生产力64

(3)改革解放了生产力67

(4)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统一在社会主义改革和建设过程之中72

五、改革动力论74

5—1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与直接动力74

(1)社会发展动力系统及特点74

(2)根本动力与直接动力78

5—2改革是社会主义发展的直接动力82

(1)改革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直接动力理论的提出82

(2)改革是解决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最佳方式85

(3)改革的间接动力与直接动力88

5—3改革是社会主义社会的“第二次革命”91

(1)改革是“第二次革命”理论的提出91

(2)改革与革命的差别及动力作用93

(3)改革直接动力作用的实践证明95

六、改革理论论100

6—1马克思主义理论是改革的理论基础100

(1)马克思主义是中国两次革命的理论指南100

(2)马克思主义是人类至今为止最科学的思想体系103

6—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是改革的理论前提106

(1)初级阶段理论的提出与改革106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意义与特征109

(3)十五大对初级阶段理论的发展111

6—3邓小平理论是指导改革的基本理论115

(1)邓小平理论的提出和形成115

(2)邓小平理论体系的主要内容和逻辑结构119

6—4十五大在理论上的创新和贡献125

(1)在经济、政治、文化等改革上的新观念125

(2)十五大深化了改革概念和涵义134

七、改革原则论138

7—1两种改革观的对立及改革原则138

(1)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改革观138

(2)四项基本原则集中体现了社会主义改革观141

7—2改革、发展、稳定的原则144

(1)改革、发展、稳定相互协调、相互促进144

(2)在稳定中推进改革、发展,在发展中实现稳定148

7—3改革的政策导向原则150

(1)政策的制定要有利于改革的深化150

(2)改革政策制定要适合群众的承受能力153

八、改革模式论156

8—1“激进式”改革及其分析——俄罗斯的“休克疗法”156

(1)“加速战略”是经济体制改革的空转156

(2)“休克疗法”涵义及实施159

(3)原苏联剧变后的沉思162

8—2“渐进式”改革及其分析——成功的中国道路166

(1)“渐进式模式”——中国改革的成功选择166

(2)中国渐进式改革的特点169

8—3“渐进式”与“激进式”两种改革模式的比较172

(1)两种改革模式的区别和不同特点172

(2)“渐进式”改革是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国家改革的好模式175

九、改革客体论179

9—1改革客体的界定及层次结构179

(1)具体体制是改革客体179

(2)改革客体的层次结构181

9—2改革客体——经济、政治和文化体制的改革184

(1)经济体制——改革的首要客体184

(2)政治体制——改革的关键客体187

(3)文化教育科技体制——改革的重要客体190

9—3观念是改革的精神客体194

(1)改革观念客体的必要性194

(2)变革思想观念客体的基本要求198

十、改革主体论202

10—1改革主体的界定及意义202

(1)改革主体的界定202

(2)研究和界定改革主体的意义204

10—2领导主体206

(1)领导主体的系统结构206

(2)领导主体的地位和作用209

(3)提高领导主体的素质,发挥其动力作用215

10—3群众主体217

(1)群众主体的结构和作用217

(2)充分发挥群众主体在改革中的作用221

十一、改革规律论228

11—1改革规律的客观性及研究的意义228

(1)改革规律客观性的涵义228

(2)认识和掌握改革规律,发挥主观能动性231

11—2改革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规律234

(1)坚持社会主义制度是改革的必然234

(2)在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前提下走自己的路236

11—3改革必须坚持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规律238

(1)改革就是为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238

(2)改革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手段241

11—4改革必须坚持满足人民根本利益的规律245

(1)改革是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集中反映245

(2)改革就是让人民生活得更好247

(3)改革攻坚阶段要注重人民群众利益251

十二、改革试验论253

12—1改革试验论源于马克思主义实践论253

(1)试验论就是实践论253

(2)在试验中逐步认识、接近改革的客观规律255

12—2改革要敢闯、敢试、敢干258

(1)在闯、试、干中推进改革258

(2)敢闯、敢试、敢干的条件261

(3)改革敢闯、敢试、敢干的原则266

12—3在试验中打胜改革攻坚战271

(1)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就要试、闯、干271

(2)在稳步的实践中实现跨世纪的宏伟蓝图273

十三、改革系统论276

13—1社会的系统及改革的系统性276

(1)系统改革的方法论276

(2)社会系统与改革系统性278

(3)改革系统推进要处理好几对关系280

13—2改革的系统性及中国改革的经验284

(1)改革的全面性及系统分析284

(2)改革的系统性与局部推进289

13—3攻坚阶段的改革重点与配套改革292

(1)国有企业改革在宏观层面的系统推进292

(2)国有企业改革在微观层面的系统推进296

(3)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改革要配套299

(4)机构改革——从单纯改革到综合配套302

十四、改革标准论308

14—1改革标准客观性及“三个有利于”标准308

(1)改革标准的客观性308

(2)“三个有利于”标准的提出310

(3)“三个有利于”成为判定改革得失成败标准的内在依据313

14—2“三个有利于”标准的内涵及价值318

(1)“三个有利于”标准的内涵318

(2)“三个有利于”标准的价值意蕴322

14—3“三个有利于”标准的实施与操作327

(1)“三个有利于”标准真理性的证明327

(2)“三个有利于”的硕果——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最好时期331

(3)坚持“三个有利于”标准要注意的问题338

十五、改革特性论342

15—1改革特性的界定及其意义342

(1)中国改革的十大特性342

(2)研究改革特性的意义349

15—2群众性351

(1)改革目标的群众性351

(2)改革主体的群众性353

(3)改革过程的群众性355

15—3长期性357

(1)长期性是改革本身的内在规定357

(2)长期性是由独特国情所决定的359

(3)改革的探索性决定了改革的长期性362

十六、改革目标论366

16—1改革目标及目标体系366

(1)改革是为了实现社会主义制度体系的自我完善366

(2)社会主义改革的目标体系370

16—2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目标372

(1)经济体制改革目标在探索中确立372

(2)经济体制改革目标是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的有机统一376

16—3社会主义政治体制改革目标380

(1)政治体制改革的目标——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380

(2)民主与社会主义密不可分382

16—4社会主义文化体制的改革目标387

(1)文化体制改革的必要性和任务387

(2)教育科技体制改革内容与对策390

(3)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发展文化事业393

十七、改革利益论397

17—1改革与利益规律397

(1)利益规律与改革主体397

(2)把握利益规律对改革的价值401

17—2物质利益与改革407

(1)经济体制改革是物质利益的深层次调整和重构407

(2)按市场经济要求建构多元的利益结构410

17—3政治利益与改革414

(1)政治体制改革与政治利益414

(2)政治体制改革是人们实现政治利益的方式418

17—4精神利益与改革423

(1)精神利益的含义及客观性423

(2)改革攻坚阶段要充分满足人们精神利益426

(3)实现人们精神利益的对策428

十八、改革预测论434

18—1改革的预测及意义434

(1)科学预测是指导改革前进的必要环节434

(2)预测改革的意义438

18—2中国改革成功的历史必然性443

(1)中国改革的性质、目的、原因决定其必然成功443

(2)旧体制已难复归,新体制在迅速发展449

18—3中国改革必然成功的内在根据453

(1)中国改革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大地上的具体实践453

(2)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使中国改革走向胜利的关键455

(3)人民群众的支持是中国改革必然胜利的根本457

18—4中国改革攻坚阶段的基本趋势和展望459

(1)改革的目标明确、思路清晰,攻坚战已开始实施459

(2)20年改革开放为中国今后改革胜利打下了坚实的基础463

(3)胜利、辉煌的胜利——中国改革的必然结果471

1999《改革学论要》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祝福恩主编 1999 哈尔滨:黑龙江教育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论物价改革(1982 PDF版)
论物价改革
1982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说课新探(1998 PDF版)
说课新探
1998 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顺德改革“思筹”之路  专家学者论改革( PDF版)
顺德改革“思筹”之路 专家学者论改革
哲学与改革论文集(1987 PDF版)
哲学与改革论文集
1987
论土地改革(1947 PDF版)
论土地改革
1947 东北民主联军总政治部
改革币制要览(1935 PDF版)
改革币制要览
1935 国光书店
地方税收法律法规汇编  2000年  第3辑  双月刊( PDF版)
地方税收法律法规汇编 2000年 第3辑 双月刊
论改革(1984 PDF版)
论改革
1984 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
乡镇企业产权制度改革要论(1995 PDF版)
乡镇企业产权制度改革要论
1995 重庆:重庆出版社
财税改革论(1994 PDF版)
财税改革论
1994 成都: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
改革论坛(1994 PDF版)
改革论坛
1994 北京:改革出版社
行政改革述论(1998 PDF版)
行政改革述论
1998 北京:西苑出版社
论改革开放(1997 PDF版)
论改革开放
1997 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
教育改革论(1992 PDF版)
教育改革论
1992 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
课堂教学改革新论(1990 PDF版)
课堂教学改革新论
1990 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