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研究》
作者 | 彭泽农,林圃著 编者 |
---|---|
出版 |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参考页数 | 337 |
出版时间 | 1984(求助前请核对) 目录预览 |
ISBN号 | 2190·104 — 求助条款 |
PDF编号 | 810712008(仅供预览,未存储实际文件) |
求助格式 | 扫描PDF(若分多册发行,每次仅能受理1册) |

要把哲学体系改造一下——序言 杨超1
前言1
上篇 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的理论研究1
一 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应该坚持辩证法、认识论、逻辑学三者同一的原则3
(一)是“相同”意义上的同一,还是“相符”意义上的统一4
(二)“三者同一”问题上的分歧与马克思主 义哲学体系的关系11
二 黑格尔的《逻辑学》在唯心主义基础上论述了辩证法、认识论、逻辑学三者的同一14
(一)列宁认为黑格尔《逻辑学》的对象,也就是辩证法和认识论的对象15
(二)列宁认为黑格尔《逻辑学》的内容,也就是辩证法和认识论的内容18
(三)列宁认为黑格尔《逻辑学》的结构,也就是辩证法和认识论的结构21
(四)列宁认为黑格尔《逻辑学》所遵循的逻辑和历史相一致的原则,也就是辩证法和认识论应当遵循的原则25
三 马克思和恩格斯实质上把辩证法看成是认识论和逻辑学29
(一)马克思《资本论》和有关书信中的三者同一思想29
(二)恩格斯在哲学专著中所阐发的三者同一的思想39
(三)狄慈根把辩证法哲学看成是认识论和逻辑学45
四 列宁试图按照三者同一原则来建立唯物辩证法体系47
(一)《谈谈辩证法问题》是关于三者同一原则的集中阐发48
(二)《辩证法的要素》是三者同一的哲学体系的雏形55
(三)《辩证法的要素》作为三者同一的体系所具有的特点63
五 毛泽东的《实践论》、《矛盾论》是三者同一的哲学专著68
(一)《实践论》是讲认识的矛盾论69
(二)《矛盾论》是讲矛盾的认识论71
六 坚持三者同一原则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的意义80
(一)坚持三者同一的原则,才能够正确规定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对象和它的组成部分80
(二)坚持三者同一的原则,才能对人们通常说的“三种规律”的关系有一个正确的理解89
(三)坚持三者同一的原则,才能同形而上学和不可知论划清界限95
(四)坚持三者同一的原则,才能有效地反对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99
结论103
中篇 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的历史发展106
一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哲学上“特别注意的”是历史唯物论108
(一)恩格斯是怎样看待他和马克思所从事的哲学活动的108
(二)关于“一整块钢铁”的两个部分和马克思、恩格斯关注的重点113
(三)由另一段名言的被误解导致对马克思、恩格斯所关注的重点被误解123
二 列宁在哲学上特别注意的是作为辩证法和逻辑学的马克思主义认识论134
(一)《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光辉著作135
(二)《哲学笔记》着重阐明辩证法实质上就是逻辑学和认识论151
(三)在革命实践中列宁注意运用和发展马克思主义认识论155
三 斯大林的哲学思想和“板块结构”式的哲学体系166
(二)斯大林的形而上学观点184
(一)斯大林确立了哲学上的列宁阶段,而在认识论上却又偏离了列宁哲学思想的轨道188
(三)斯大林的形而上学观点对苏联哲学界的影响199
(四)在斯大林影响下形成起来的“板块结构”体系背离了列宁和恩格斯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的设想209
一 毛泽东直接继承和发展了列宁的哲学思想222
下篇 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的中国化222
二 由列宁的“辩证法就是认识论”到毛泽东的“哲学就是认识论”225
三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原理的具体化230
(一)由抽象到具体是认识论发展的规律231
(二)《实践论》、《矛盾论》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具体化233
(二)政治辩证法——关于政治的矛盾分析法234
(三)“实事求是”是《实践论》、《矛盾论》的结晶,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具体统一253
四《实践论》、《矛盾论》的原理化为具体的工作方法、领导方法259
(一)群众路线是“实事求是”路线的直接体现,是最基本的工作方法,领导方法261
(二)调查研究方法是群众践线的具体化267
(三)“一般号召和个别指导相结合”也是群众践线的具体化271
(四)依靠先进、提高中间、争取落后,是实现领导和群众相结合在组织上应采取的方法274
五 一般的方法论化为各条战线的具体的方法论275
(一)军事辩证法——关于军事的矛盾分析法276
(三)经济建设辩证法——关于经济建设的矛盾分析法292
(四)关于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分析——《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296
(五)分析和综合的结合是辩证思维的基本方法300
六 毛泽东哲学思想体系的特点和历史地位304
(一)关于毛泽东哲学思想是否已经形成为一个体系的问题305
(二)毛泽东哲学思想体系的特点307
(三)毛泽东哲学思想体系的历史地位317
七 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在实际运用中的重要教训——关于毛泽东晚年犯错误的问题319
总的结论325
后记328
1984《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研究》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彭泽农,林圃著 1984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
- 马克思主义哲学
- 1991 长沙:湖南出版社
-
- 马克思主义哲学
- 1987
-
- 马克思主义研究
- 1985 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
-
- 马克思主义哲学
- 1985 四川省社会科学院
-
- 马克思主义哲学
- 1984 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
-
- 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程新编
- 1989 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
-
- 马克思主义哲学
- 1983 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
-
- 当代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
- 1996 呼和浩特:内蒙古大学出版社
-
- 马克思主义哲学
- 1984 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
-
- 马克思主义哲学
- 1987 北京:东方出版社
-
- 马克思主义哲学
- 1995 北京:警官教育出版社
-
- 马克思主义哲学
- 1986 北京:中国和平出版社
-
- 马克思主义哲学教学研究
- 1999 北京:国防大学出版社
提示:百度云已更名为百度网盘(百度盘),天翼云盘、微盘下载地址……暂未提供。➥ PDF文字可复制化或转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