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原理》求取 ⇩

前言1

第一编 教育学概论1

第一章 教育学的对象、性质、任务和体系1

一、教育学的研究对象1

(一)界说研究对象的意义1

(二)教育学的研究对象2

(三)教育学研究对象的发展过程和主要特点4

二、教育学的性质10

(一) 性质 一词的界说10

(二)教育学理论的主要特征11

(三)教育学的科学性质及其特点14

三、教育学的任务与意义20

(一)教育学的任务20

(二)教育学的意义25

四、教育学体系33

(一)现代教育学体系发展的特点和原因33

(二)教育学体系构建的原则和方法36

(三) 教育学原理 在教育学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41

第二章 教育学的基础46

一、教育学基础的含义46

二、教育学的实践基础47

(一)现实的教育实践49

(二)前人的教育实践53

(三)外国的教育实践和经验55

三、教育学的理论基础57

(一)教育学理论基础的含义57

(二)教育学理论的知识基础58

四、教育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63

(一)教育学的相关学科63

(二)教育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66

第三章 教育学发展的历史过程83

一、研究教育学发展历史过程的意义83

(一)教育学的历史渊源和教育学在中国的出现83

(二)研究教育学发展历史过程的意义85

二、教育学发展阶段划分的一种可资借鉴的理论87

三、教育学形成以前人类教育思想概况91

(一)教育学的潜在时期91

(二)中国历史上教育思想概况92

(三)西方古代历史上教育思想概况97

四、教育学在近代欧洲的形成104

(一)教育学形成的历史背景104

(二)夸美纽斯在教育学形成中的作用与时代局限性109

(三)教育学的形成始于赫尔巴特110

五、西方近、现代的教育学派和教育学家113

(一)近、现代美国主要教育学派和教育学家114

(二)近、现代欧洲主要教育学派和教育学家119

(三)对西方近、现代教育学的历史评价和对当代教育学的展望122

六、近代西方教育学在中国的传播124

(一)近代西方教育学在中国传播的几个阶段124

(二)中国教育学在建设和发展128

(一)教育科学研究的含义132

第四章 教育科学研究132

一、教育科学研究概述132

(二)教育科学研究的意义133

(三)教育科学研究的地位135

二、教育科学研究的分类136

(一)从教育科学自身内容上来划分136

(二)从教育科学研究活动形式上来划分140

三、教育科学研究活动144

(一)教育科学研究活动构成的基本因素144

(二)教育科学研究活动的过程149

四、教育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154

(一)坚持和正确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方法论154

(二)横断科学方法155

(三)全方位研究法155

(四)抽象方法156

(五)比较研究法158

(六)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法159

(七)几种具体的研究方法161

五、教育科学研究的发展方向169

第二编 教育基本理论173

第五章 教育的起源173

一、教育起源问题的含义和研究的意义173

二、教育学术史上三种教育起源理论174

(一)教育的生物起源论175

(二)教育的心理起源论177

(三)教育的劳动起源论178

三、教育起源于人类社会生活的需要182

(一)杨贤江、钱亦石的有关见解183

(二)理论上的依据186

第六章 教育的存在和发展198

一、教育历史发展阶段的划分198

(一)学习、研究这个问题的意义198

(二)对教育历史阶段划分的意见199

二、教育在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本过程202

(一)人类历史上的自在教育203

(二)人类自为教育及其三个发展阶段206

三、人类教育存在和发展的基本特点215

(一)教育是一种永恒的社会现象215

(二)教育具有阶段性216

(三)人类教育的发展是自然历史过程218

四、决定和影响教育存在和发展的主要因素219

(一)决定和影响教育存在和发展的客观因素220

(二)决定和影响教育存在和发展的主观因素231

五、人类教育发展的总趋势232

(一)教育发展史展示着教育形式的曲折变迁232

(二)教育内容综合化的出现233

(三)教育目标的演变236

(四)教育传递手段的发展237

(五)教育观念的更新240

(一)认识教育形态的意义244

一、教育的形态244

第七章 教育的形态和本质244

(二)教育形态的存在和种类245

(三)人类社会的教育形态251

二、教育的本质259

(一)认识教育本质的意义和方法259

(二)前人对教育本质的认识261

(三)我国教育学界关于教育本质问题的争论264

(四)教育是什么269

第八章 自我教育是人类文化另一传承手段279

一、文化传承的含义279

二、教育与自我教育在理论上的基本区别281

三、教育与自我教育在实践上的统一性与互补性284

四、教育学史上两种不同的教育观290

第九章 教育功能的基本理论294

一、有关教育功能问题讨论概况294

(三)关于教育的社会功能295

(二)关于教育的育人功能295

(一)关于教育功能的分类295

二、教育功能的含义297

(一) 功能 、 价值 、 作用 诸范畴及其辨析297

(二)教育功能和教育价值299

(三)教育价值与教育评价的关系及不同的教育价值观302

三、教育功能的研究意义304

(一)研究教育功能的理论意义304

(二)研究教育功能的实践意义307

四、教育的本体功能308

(一)教育功能的层次性308

(二)教育与人及社会的关系309

(三)教育的本体功能及其两个基本属性311

第十章 教育对人的作用315

一、教育对人的作用和表现和特点315

(一)教育在 成人 与 成材 两个方面的作用315

(二)人的发展的教育学含义及其主要特点316

(一) 成人 一词的含义320

二、教育的成人作用320

(二)人的发展和人的存在状态324

(三)实现人的社会化和成人的具体途径325

(四)几个脱离了文化环境所造成严重恶果的事例330

三、教育对人的成材作用333

(一) 成材 的教育学含义与意义333

(二)教育学人才概念的主要特点及人才的层次和素质结构337

四、人可以接受教育的基本原因和人的成材因素339

(一)人可以接受教育的基本原因339

(二)人的成材的基本因素344

第十一章 教育对社会的作用及其地位356

一、教育对社会作用的含义356

(一) 社会 的含义和社会系统356

(二)教育对社会作用的含义359

二、教育对社会作用的基本特点和具体表现360

(一)教育对社会的作用表现的基本特点360

(二)教育对社会作用的具体表现362

三、教育与民族人口素质的提高364

四、教育与社会人才的培养367

五、教育在社会、国家存在和发展中的地位374

(一)教育地位的确定原则374

(二)教育的基础和战略地位375

第三编 教育活动383

第十二章 教育者383

一、教育者在教育活动中的地位与作用383

(一)教育活动及其结构与功能383

(二)教育者在教育活动中的作用与地位384

二、教师是人类社会中专业的教育者391

(一)教师的概念391

(二)教师劳动的性质和主要特点392

(三)教师的地位与作用397

三、教师的基本职责415

四、教师的条件与素养415

(一)教师的职业道德416

(二)教师的业务素质421

第十三章 受教育者426

一、受教育者在教育活动中的地位和特点426

(一) 受教育者 一词的含义426

(二)学生在教育活动、教育过程中的地位427

(三)学生在教育活动、教育过程中具有的基本特点430

二、人接受教育的必要性和可能性435

(一)人接受教育的必要性435

(二)人接受教育的可能性438

三、人的发展与先天禀赋441

(一)人的先天禀赋441

(二)人的思维存在着差异450

第十四章 教育目标和教育内容454

一、教育目标454

(一)教育目标的作用和依据454

(二)关于人的全面发展459

(三)我国的教育目标462

二、教育内容464

(一)教育内容与教育目标的关系464

(二)学校中教育、教学内容的结构与功能466

第十五章 教育形式和教育手段472

一、教育形式472

(一)教育形式的含义472

(二)自为教育的两种主要形式473

(一)教育手段的含义476

二、教育手段476

(二)媒体的发展历史479

(三)电子媒体对教育实践的教育学意义483

第四编 教育事业496

第十六章 教育事业及其目的与结构496

一、教育事业概述496

(一) 教育事业 一词的主要含义496

(二)教育事业部分普遍包含的基本内容497

(二)教育事业的目的与教育结构501

(一)教育目的与教育目标的区别与联系501

二、教育事业的目的501

(三)教育事业的基本目的503

三、教育事业的结构504

(一)教育事业结构概述504

(二)教育结构与社会结构508

(三)教育事业的基本结构510

(四)我国近代学制的发展和现行学制的构成513

(五)我国各级教育的性质、任务和实施教育的机构517

第十七章 教育与社会520

一、教育与社会的关系520

(一)教育与社会的关系之含义520

(二)教育与社会的关系之基本内涵521

二、教育事业的存在与发展对社会的依存性522

三、教育事业与社会经济525

(一)教育事业与社会经济关系的含义与意义525

(二)教育事业在促进一国经济增长中的作用529

(三)教育系统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531

四、教育事业与社会政治534

(一)什么是政治534

(二)社会政治对教育事业的影响和作用534

五、科学文化与教育536

六、社会意识形态与教育543

第十八章 教育事业的管理547

一、管理和教育事业管理547

(一) 管理 一词的含义和意义547

(二)教育事业管理的含义、性质和特点551

二、国家对教育事业的管理553

(一)西方国家对教育事业的管理553

(二)教育事业的行政管理体制555

三、教育行政管理的职能和责任560

(一)教育行政管理的基本职能560

(二)教育行政管理的基本责任561

四、教育行政机构配置和教育管理的原则565

(一)教育行政机构配置的基本原则565

(二)教育行政管理的原则566

(一)国家机关职权和责任的分工576

五、我国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管理576

(二)今后改革与进一步完善的任务577

第十九章 教育事业管理的法制化580

一、教育事业管理法制化的含义、意义与特点580

(一)教育事业管理法制化的含义与意义580

(二)教育事业管理法制化的特点582

二、国外教育立法的历史发展及特点585

(一)我国教育法制建设的基本历程589

三、我国教育法制的建设589

(二)我国教育法体系的基本框架590

(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的制定及其意义594

(四)我国完备的教育法制建设的基本目标601

四、教育法制建设与教育法学602

(一)建立教育法学的意义603

(二)教育法学的基本内容605

(一)教育评价的发展过程及其主要特点607

第二十章 教育评价607

一、教育评价的发展过程607

(二)教育评价的对象610

二、教育评价的分类、性质和作用612

(一)教育评价的分类和性质612

(二)教育评价的作用613

三、教育评价的原则和标准614

(一)教育评价的原则614

(二)教育评价的标准617

四、教育评价的类型和步骤619

(一)教育评价的类型619

(二)教育评价的步骤623

五、我国两种基本的教育评价制度625

(一)教育督导制度625

(二)教育评估制度627

主要参考文献630

后记634

1999《教育学原理》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胡德海著 1999 兰州:甘肃教育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教育原理(1993 PDF版)
教育原理
1993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教育原理(1933 PDF版)
教育原理
1933
教育原理(1993 PDF版)
教育原理
1993
教育原理(1984.03 PDF版)
教育原理
1984.03 学芸図書
教育原理(1955.08 PDF版)
教育原理
1955.08 学芸図書
教育原理(1961.06 PDF版)
教育原理
1961.06 学芸図書
学校教育原理( PDF版)
学校教育原理
明玄書房
教育原理(1961.02 PDF版)
教育原理
1961.02 岩崎書店
教育原理(1965.12 PDF版)
教育原理
1965.12 誠文堂新光社
教育原理(1964 PDF版)
教育原理
1964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教育学原理(1999 PDF版)
教育学原理
1999 兰州:甘肃教育出版社
学前教育原理(1991 PDF版)
学前教育原理
1991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教育原理(1993 PDF版)
教育原理
1993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学前教育学原理(1984 PDF版)
学前教育学原理
1984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教育原理(1986 PDF版)
教育原理
1986 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