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1 1 国内稻谷全产业链各环节损耗和浪费率研究对比》

《表1 1 国内稻谷全产业链各环节损耗和浪费率研究对比》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我国水稻全产业链损耗和浪费量的估算及对应策略》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在不考虑二次加工的情况下,本调研的稻谷全产业链标准化损耗率为7.75%,低于以往的损耗调研(表11)结果(10%—18%)[13]和南方部分水稻产区的测定值(15%)[14-16]。其主要原因是,随着经济、工业的发展,粮食的全产业链各环节技术水平显著提高,与国内以往数据相比损耗有所下降。分环节来看,本调研收割损耗率为2.84%,低于詹玉荣(4.16%)[17]和曹宝明(4%)[18]等的研究结果,与黄东等对全国5省6地调研的损耗率(3.02%)[19]相近。产后处理损耗率为1.90%,低于高利伟等的调研结果(2.3%)[20]。贮藏环节的稻谷粮库储存损耗率(1.27%)低于以往粮库损耗的经验数据(5%)[21-22],与2017年的全国储粮企业存粮损失占比(1.3%)[23]相近。从加工环节来看,初加工损耗率为1.18%,低于20世纪90年代农户碾米加工过程的损失率(2.81%)[24]以及加工厂粮食损耗率(3.75%)[25],与精米加工平均损失率2%较为接近[26],但与欧洲稻谷的初加工损耗率(0.5%)[15]相比仍有较大差距。从流通环节看,本调研的流通损耗率(0.85%)低于唐为民研究中的流通损耗率(1.05%)[25]、梁录瑞等的调研结果(2%)[27],与许世卫报道中的损耗率(0.8%)[21]相近。从食物浪费环节看,本调研大米浪费率为5.2%,略低于2017年王灵恩等四城市居民大米浪费率[28],远低于欧美的谷物类浪费率25%和19%。从现有的稻谷全产业链水平来看,“两端”的降损空间相对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