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1 自负载V(Ⅲ)催化剂引发乙烯聚合》

《表1 自负载V(Ⅲ)催化剂引发乙烯聚合》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自负载吡啶双亚胺酸酯钒(Ⅲ)催化剂的合成及催化乙烯聚合》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由表1可见,在EASC活化下,自负载V(Ⅲ)催化剂进行乙烯聚合均表现出高的催化活性。20℃下,配合物1a、1b、1c催化活性分别为10.8、12.1和11.9 g/(mol·h·Pa)。并且从聚合结果看出,亚胺酸酯的脂肪长链对催化剂的活性影响不大,3种配合物的催化活性很相近。但对于自负载Fe、Co催化剂来说,在甲基铝氧烷(MAO)活化下,并不能引发乙烯聚合,改变聚合条件,如提高压力、改变聚合温度等,均不能得到聚合物。此外,考察了钒配合物在不同温度下的聚合行为。对于3种配合物,随着温度的升高,催化活性均下降。配合物1a的活性由20℃时的10.8 g/(mol·h·Pa)下降到60℃时的8.2 g/(mol·h·Pa);配合物1b和1c的活性则分别由12.1和11.9 g/(mol·h·Pa)下降到7.2和6.8 g/(mol·h·Pa)。随着反应温度的升高,所得聚乙烯相对分子质量迅速下降。对于配合物1a体系,在20℃时,聚乙烯Mw为156.4×103;当温度增加到60℃时,其Mw下降到15.42×103。配合物1b和1c产生类似的结果,Mw分别由114.2×103和86.9×103下降到11.0×103和11.5×103。聚合物Mw的下降主要是由于高温下催化剂失活引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