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3 不同植被恢复模式红壤团聚体C∶N、C∶P及N∶P特征》

《表3 不同植被恢复模式红壤团聚体C∶N、C∶P及N∶P特征》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退化红壤植被恢复团聚体及化学计量特征》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注:同一列中不同大写字母表示同一土层不同植被恢复模式间C∶N或C∶P或N∶P差异显著(p<0.05);同一行中不同小写字母表示同一植被恢复模式不同粒径间C∶N或C∶P或N∶P差异显著(p<0.05)。

由表3可知,0—20cm土层土壤团聚体C∶N、C∶P、N∶P总体上随着粒径的减小呈现先减小后增加的趋势,各植被恢复模式不同粒级间C∶N、C∶P、N∶P存在显著差异。土壤团聚体C∶N的变化范围为11.37~23.46,变异系数为23.00%;0.25~2mm粒级木荷纯林土壤团聚体C∶N显著低于>2mm和<0.053mm,马木混交林0.25~2mm粒级土壤团聚体C∶N显著低于>2mm (p<0.05)。团聚体C∶P的变化范围为90.55~261.75,变异系数为46.01%,总体上以小团聚体C∶P较大。湿地松纯林<0.053mm团聚体C∶P显著高于0.053~2mm土壤团聚体(p<0.05)。团聚体N∶P的变化范围为6.85~14.70,变异系数为34.10%。马尾松纯林0.25~0.053mm团聚体N∶P显著低于>0.25mm,马木混交林0.053~0.25mm土壤团聚体N∶P显著低于<0.053mm。各植被恢复模式C∶N、C∶P、N∶P存在显著差异。在>2mm粒级中,湿地松纯林、木荷纯林C∶N显著高于湿木混交林(p<0.05),与马木混交林无显著差异,湿地松纯林C∶P显著高于湿木混交林,木荷纯林C∶P显著高于马尾松纯林及湿木混交林,<0.053mm粒级中,湿地松纯林及马木混交林C∶P显著高于其他3种恢复模式。在团聚体N∶P分布中,仅当>2 mm时,木荷纯林显著高于马尾松纯林和湿木混交林(p<0.05),与其他2种模式无显著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