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3 不同水保措施下土壤C/N/P比计量学特征与中国土壤比较》

《表3 不同水保措施下土壤C/N/P比计量学特征与中国土壤比较》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紫色土区不同水保措施下土壤生态化学计量特征》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注:表中C/N/P比是“平均值±标准误差”,不同字母表示不同小区的C/N/P比存在显著差异(P<0.05)。

土壤C/N、C/P、N/P比是土壤质量的重要评价指标[14],土壤C/N与有机质矿化速度呈反比[15],在土壤碳氮循环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由表3可知,紫色土区土壤C/N/P比不同与其他地区,C/N比平均值为5.85,低于中国土壤C/N范围(10~12)[16],紫色土严重侵蚀退化地土壤C/N/P比值,显著低于中国陆地平均水平。不同水保措施下径流小区土壤C/N/P比与CK小区差异显著(P<0.05),不同水保措施土壤C/P与N/P变化较大,通常将土壤C/P作为指示磷有效性的重要指标,而N/P比是当前限制性养分判断的重要指标之一。不同水保措施土壤C/N比变异系数依次为10.3%、5.6%、18.6%、2.6%、31%和37%;C/P比变异系数依次为34.4%、14%、37%、21.8%、48%和45%;N/P比变异系数依次为30.4%、9.6%、26%、19.5%、17%和10%。土壤C/N比变化范围相对稳定,但土壤C/P与N/P比变化范围较大,土壤C/P在不同水保措施下呈显著线性关系(y=-4.6098X+36.466,R2=0.5936,P<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