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2 经体外培养肠道菌群降解后肝素抗凝活性》

《表2 经体外培养肠道菌群降解后肝素抗凝活性》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口服肝素与小鼠肠道菌群的相互作用》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FL:fiducial limit.

为了进一步获得培养菌群降解肝素的分子证据,进一步提取体外培养的肠道菌群基因组(图4 A),利用肝素酶引物对该基因组进行PCR扩增,通过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得到扩增后的DNA电泳条带(图4B)。并对DNA进行回收、纯化与测序后,在NCBI中进行序列比对,其中A引物扩增得到的序列与多形拟杆菌Bacteroides thetaiotaomicron7330编码的肝素酶Ⅱ(hep B)相似度达99%(Sequence ID:CP012937.1),G引物扩增得到的序列与解纤维素拟杆菌Bacteroides cellulosilyticus WH2编码的肝素酶Ⅱ(hep B)相似度达97%(Sequence ID:CP012801.1)。肝素酶Ⅱ是以肝素和硫酸乙酰肝素为底物,裂解2-O硫酸化的糖醛酸的典型肝素酶。上述结果进一步证明体外培养的肠道菌群中可能存在产生肝素酶Ⅱ的菌群,从而发挥了降解肝素的作用。此外,为研究肠道菌群降解后的肝素抗凝活性变化,检测了被体外培养的肠道菌群降解后肝素的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和抗Xa因子活性。结果发现,与原肝素相比,其抗凝活性没有明显下降趋势仍具有抗凝活性(表2),说明培养肠道菌群降解后的肝素仍有抗凝活性,该结果为口服抗凝肝素研制提供了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