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1 皮黄腔流布情况(择录)》

《表1 皮黄腔流布情况(择录)》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论乐籍体系在戏曲多声腔传播中的作用》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这种多声腔的特点中有一点特别值得注意——时调小曲的不断纳入。宋元杂剧对曲子的接衍自不必说,前述南戏有如《南词叙录》所言,原本是“村坊小曲而为之,本无宫调”,纳入体系后逐渐发展,风靡南宋全国;而明代诸多曲牌联缀体的声腔形式,对时调小曲多有纳入。如沈德符《万历野获编》卷二十五《词曲》“时尚小令”(3)一节中所列《锁南枝》《傍妆台》《山坡羊》《耍孩儿》《驻云飞》《醉太平》《闹五更》《寄生草》《罗江怨》《哭皇天》《干荷叶》《粉红莲》《桐城歌》《银纽丝》,皆为明代曾流行一时的曲子,而比对《九宫大成》及明人剧作则显然均收入其间,这些曲子在乐人承载传播的同时,也不断地将其纳入诸如戏曲等形式中,从而不断创造更加丰富新颖的作品。前例《履园丛话》中称“以乱弹、滩王、小调为新腔,多搭小旦,杂以插科,多置行头,再添面具,方称新奇”,就充分说明这个问题。比照皮黄腔剧种的流布(见表1(4)),此种情形亦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