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1 各类产能利用率测度方法对“产能”的定义一览》

《表1 各类产能利用率测度方法对“产能”的定义一览》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中国工业产能利用率的测度、比较及动态演化——基于企业层面数据的经验研究》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资料来源:作者整理,下表同此。

根据对产能内涵理解的不同,学术界对产能利用率的界定与测度大致分为3类:(1)“峰值法”将经济主体在某一个时段内产量的峰值水平作为其产能水平(Klein and Summers,1967),或是估计生产函数来测度峰值时的产能水平(Klein and Preston,1967;Artus,1977;Christiano,1981),并参照这一产能水平计算其他时间的产能利用率。如Garcia和Newton (1994)便是利用该方法对美国捕鱼业产能利用率进行了估计。(2)“成本函数法”将产能认定为给定技术、价格水平,根据成本函数推算成本最小化时的最优产出,作为企业的合意产出,此时经济主体没有动力去调整这一产出水平(Morrison,1985)。Chamberlin (1933)是最先给出这一解释的,他指出,完全产能是完全竞争均衡下的产出水平,由于市场结构存在垄断竞争,这会导致企业不在最优水平生产。由此,产能过剩是指企业的实际产出小于其最优规模(平均成本最小时)的产出水平。Kamien和Schwartz (1972)进一步指出,垄断竞争也会出现产能过剩现象,他们认为,产能是使用生产设备达到平均成本最小时的情形,一旦处于垄断竞争或不完全竞争行业的企业生产设备利用率低于这个产能,就会出现产能过剩,或者说产能利用率低下。在具体的操作中,成本函数法仍是目前学术界运用比较广泛的产能利用率估算方法,大多采用经济主体短期成本曲线的最低点作为其产能(Berndt and Hesse,1986;Lazkano,2008;韩国高等,2011;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进一步化解产能过剩的政策研究》课题组,2015),也有少数文献将长期成本曲线的最低点(Paine,1936;Hickman,1964),或是长、短期成本曲线的切点作为测度对象的产能(Segerson and Squires,1990)。(3)“非参数方法”将测度对象短期成本约束放开时生产前沿面上个体的产出水平作为产能,并采用非参数方法估计企业生产函数而不再预先设定具体的函数形式(Pascoe et al.,2001;董敏杰等,2015)。因上述研究对产能利用率及产能的概念理解主要源于经济理论,故上述方法统称为经济分析法。这些方法对于产能的定义被整理成表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