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6 区域间溢出效应:我国区域金融风险的空间传染路径研究》

《表6 区域间溢出效应:我国区域金融风险的空间传染路径研究》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我国区域金融风险的空间传染路径研究》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注:*、**和***分别代表10%、5%和1%的显著性水平;括号内的值代表z分布下的对应统计值。

区域金融风险空间传染机制的区域间溢出效应见表6。从中可知,三种空间距离权重下别的省份的企业、家户和政府部门会通过区域间的关联渠道等因素对本区域金融风险产生溢出效应。具体来看,财政缺口率的系数为正且通过了5%的显著性水平检验,表明其他地区地方政府财政缺口率对本区域金融风险存在正向关系。在中国特有的政绩考核模式下,其他地区地方政府的收支行为通过GDP溢出渠道给本地区金融部门风险带来负外部性,一方面表现为地方政府官员为获得晋升、提高政绩,过度进行基建投资,造成大规模的重复性投资,浪费了资源,加剧了区域金融风险,另一方面地方政府间的恶性竞争还会促使当地政府尽量避免采取能为与之竞争官员所在地带来正外部性的行为,表明了财政分权下单一政绩考核方式的负作用。roa的系数显著为负,loss和ds系数显著为正,这表明通常盈利能力强、资金丰裕、资产负债率和亏损率低的企业通过劳动力培训、技术指导、聘请研发人员以及“资金换技术”等方式主动获取知识技术溢出的能力较强,而获得的这种知识技术溢出又会以非自觉和非自愿扩散、传播、转移等方式对周边地区产生正外部性,同时邻近地区也会主动学习和积极模仿先进的技术知识以提高自身竞争力,该种“学习模仿效应”和“促竞争效应”强化了上述正外部效应,因而本区域金融风险降低。unem系数显著为正,意味着较高的失业率不但不能使劳动力掌握的技术与创新知识转换为生产力,还会减弱劳动力的跨区际流动,堵塞技术知识向其他地区扩散与传播的途径,加剧本区域金融风险爆发。宏观层面,rgdp的系数显著为负,表明GDP增长率对地理位置邻近或经济发展水平相近的地区具有正外部性,fix的系数显著为正,意味着固定投资对地理位置邻近或经济发展水平相近的地区具有负外部性。此外就影响程度来看,区域间溢出效应要显著大于区域内溢出效应,体现出空间因素对区域金融风险传染效应的放大效应,地理位置邻近和经济发展水平相近的省域金融风险关联更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