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3 沿海城市、省会城市与非沿海、非省会城市集聚效应对比》

《表3 沿海城市、省会城市与非沿海、非省会城市集聚效应对比》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经济集聚、城市类型与城市生产率》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注:每个回归均在基准模型下采用GLS回归,因篇幅所限,没有报告其他变量系数值,作者整理备索。括号内为t值;***、**、*分别表示1%、5%、10%的显著性水平。

将沿海城市、非沿海城市、省会城市、非省会城市、资源型城市、非资源型城市进行分组回归。需要强调的一点是,虽然资源型城市在前文检验中对城市生产率的影响并不显著,但为谨慎起见,仍然在本部分进行检验,以得到更加稳健的结论。如表3所示,沿海城市、省会城市的系数大部分显著,且系数方向一致。这里本文比较关心沿海城市与非沿海城市、省会城市与非省会城市的两两对比。可以看出,六组两两回归中,ED系数有五组显著。在这五组显著的回归中,沿海城市系数均高于非沿海城市,省会城市系数均高于非省会城市。比如,2011—2015年时间段的回归中,沿海城市的系数为0.225,非沿海城市为0.082。这表明企业集聚每上升1个百分点,沿海城市的生产率比非沿海城市多增加近0.14个百分点。同样时段的回归中,省会城市的系数为0.231,非省会城市为0.115。这表明企业集聚每上升1个百分点,省会城市的生产率比非省会城市多增加近0.12个百分点。而对于资源型城市而言,ED系数有两项小于非资源城市。对于企业集聚而言,资源城市集聚对生产率提高的效应不明显,甚至有低于非资源型城市的可能。综合来看,沿海城市和省会城市的企业集聚效应显著比非沿海、非省会城市更大,而资源型城市的企业集聚效应比非资源型城市的企业集聚效应要小。因此,针对沿海城市、省会城市,假设2得到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