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2 各国学生CPR知晓情况分析》

《表2 各国学生CPR知晓情况分析》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针对中小学生的科普产品设计研究——以CPR急救知识科普产品设计为例》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当前,我国青少年的急救知识储备相对匮乏,缺乏相应的急救科普知识纳入中学生的知识普及课程中,并缺乏相应的科普知识辅助学习与训练的产品。目前进行急救知识的主要培训多由当地红十字会、专业的医学科普人员等进行自主安排[6—7],培训对象在学习相关的理论知识后,参与操作技能的实践并取得一定的培训效果。培训既有传统方式,也有结合现在流行的“互联网+”的形式。在培训过程中,采用急救知识与互联网技术相结合的方式(如大学生慕课等),这种新型的培训方式不受空间、时间的限制,将急救知识以直观有效的方式展现出来,进而提高了大众对急救知识的关注度。在设想的研究方案中,可以将急救知识的培训和现在的信息技术进行联合开发,改变以往培训中出现的耗时耗材、效率低下的问题,开发设计更加适宜中小学生的心肺复苏术的科普游戏,让他们在游戏的过程中提高对科普的学习兴趣,增强对急救知识的理解(表1)。[8—10]目前看来,我国对中小学生的心肺复苏培训主要是在2015年版的国际心肺复苏指南上进行的,其主要内容包括:心搏骤停的现场判断、心肺复苏的具体程序等。根据已有的培训方案,开展了关于心肺复苏相关培训的调查与反馈,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的学生在心理上难以接受对患者实施口对口的人工呼吸,对于学习急救相关的理论认知的态度远高于真正实施的态度,他们更愿意直接进行徒手胸外按压。[11](表2)笔者结合多方面材料分析后,发现在进行针对以非专业人士为培训对象的课程时,无论是科普内容的难易程度还是课程实践上的操作方式都应该得到简化,以保证培训目标的完成。(表3)所以,对于这次的医学科普来说,选择适宜的科普内容以及行之有效的培训方式,让学生们真正学到理论与实践才是科普中的重点和根本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