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1 微小型J-T效应节流制冷器理论模型特点汇总》

《表1 微小型J-T效应节流制冷器理论模型特点汇总》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微小型焦-汤效应节流制冷器发展与研究》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刻蚀微通道J-T效应节流制冷器在建立其理论模型时,所采用的方法基本与汉普逊型一致,不同之处在于流动与换热关联式存在较大差异。2004年,L.Y.Xiong等[47]基于动量方程和能量方程建立了包含轴向导热的一维J-T效应&伯努利效应矩形微槽道制冷器的理论模型,同时评估了J-T效应与伯努利效应。然后应用该模型预测了压力、温度、速度的空间分布,但是没有进行实验验证。2005年,P.P.P.M.Lerou等[48]建立了单级矩形微槽道J-T效应节流制冷器中逆流换热器稳态模型,该模型基于最小化熵产,将压降与寄生热负荷等损失均归因于熵产,通过最小化熵产逐步确定各结构参数,使在固定的制冷量下,获得最小的换热器尺寸,从而用于指导设计J-T效应节流制冷器。H.T.Brake[49]基于能量守恒方程,建立了微矩形通道J-T效应节流制冷器中逆流换热器的稳态集总参数模型,在该模型中,逆流换热器被分为N个元素,每个元素分为3个子元素:高压流体、低压流体和材料子元素,每个子元素被一个节点代替,通过导热、对流、辐射或是焓流连接,如图21所示。在该模型中,同时考虑了逆流换热器材料的轴向导热和与外界的辐射换热。流体和材料物性随着温度、压力的变化实时更新。2012年,H.S.Cao等[50]基于H.T.Brake[49]的模型,建立了包含预热的两级微通道J-T效应节流制冷器的瞬态集总参数模型。在一定的制冷量(20 m W)要求下,通过该模型计算并设计了制冷器的最小几何尺寸。H.S.Cao等[26,51]继续采用同样的模型预测了两级J-T效应节流制冷器的实际性能,并将预测值与实验结果进行对比,模拟结果与实验结果吻合良好。各微小型J-T效应节流制冷器模型特点汇总如表1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