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1 2000年以来中国上映的印度电影目录[1]》

《表1 2000年以来中国上映的印度电影目录[1]》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印度电影产业国际传播的接合策略研究——对四部印度电影的案例分析》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媒介是两国关系交往的重要中介。一个显著现象是,当两国关系交好,包括电影、音乐、戏剧等文化方面的交流就非常频繁,反之则相对稀少。20世纪50年代是中印两国关系的炽热期,包括《大篷车》(Caravan,1971)、《流浪者》(Awaara,1951)等电影广为人知。印度电影亦歌亦舞的风格也深受中国观众喜爱。60年代中印交恶,彼此来往中断,直至70年代末才稍有恢复,但整个80、90年代正式引进中国影院的印度电影并不算多,其间夹杂两国关系的时好时坏。2000年以来两国领导人互访频繁,关系拉近,印度电影在中国的传播数量和质量都明显提升,这其中既有官方正式引进的影片(表1),也有网民自发翻译字幕传播的电影。在主流视频网站如爱奇艺和优酷上,其电影按地区分类中,除了“美国”、“欧洲”“日本”“韩国”以外,都专门设置了“印度”选项,分别有几百部可供点播观看的印度电影。而印度电影在中国市场口碑重回高峰,转折点为2011年《三傻大闹宝莱坞》(3 Idiots,2011)的上映。该片以娴熟的喜剧手法加反思现实的思路,吸引了大批观众,票房超过1400万。虽然这只有英国导演拍摄的印度题材获奖影片《贫民窟的百万富翁》(Slumdog Millionaire,2008)票房的三分之一不到,但却是典型和地道的“印度风味”。此后的《脑残粉》(Fan,2016)和《巴霍巴利王:开端》(Baahubali:The Beginning,2015)的市场反响比预期差,但随后连续几部引进的印度影片在中国取得过亿票房的成绩,这让包括腾讯在内的不少互联网娱乐资讯平台接连以“印度电影甩中国几条街”[2]为标题刊载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