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1 谣言标题与辟谣标题标点符号使用情况对比》

《表1 谣言标题与辟谣标题标点符号使用情况对比》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政务新媒体的辟谣话语策略研究》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大量设问句和祈使句的使用导致这些辟谣文章的标题中出现了大量的问号和感叹号。一般来说,问号的使用可以制造悬念,激发读者阅读兴趣,如《有伤口吃了这些东西会“发”?7个伪常识,连中医都出来辟谣了》;感叹号可以起到加强语气、吸引注意的效果;而冒号的使用常用来表示引语,从而增强信息的可信度和权威性,如《警方权威发布:深圳木棉湾一位母亲丢了孩子,这!是!谣!言!》。过往的研究发现谣言标题中最常用的是感叹号(29%)、问号(18.9%)和冒号(13.1%),而研究发现,在深圳市政务微信公众号的辟谣标题中,感叹号的出现频率达到71.3%,很多标题中包含多个感叹号,增强祈使语气,给人一种需要了解详情的心理压迫感,也表示对谣言内容斩钉截铁地定性确认,具体形式既包括《[辟谣]深圳男子因吃大盘鸡感染H7N9死亡?这是谣言!!!》这样连续多个感叹号的方式,也包括《警方权威发布:深圳木棉湾一位母亲丢了孩子,这!是!谣!言!》这样交叉多个感叹号的方式。问号在辟谣标题中的出现频率也高达46.3%,同样也高于谣言标题中感叹号的运用比重。相反,用来增强可信度和权威感的冒号,出现频率要低于谣言标题(见表1)。这种在辟谣标题中过度渲染情绪的现象值得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