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1 中山站重力潮汐参数Tab.1 Gravity tidal parameters at Zhongshan station》

《表1 中山站重力潮汐参数Tab.1 Gravity tidal parameters at Zhongshan station》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南极中山站的重力和区域海洋潮汐特征》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注:δ和σ(δ)分别为潮波的重力振幅因子及其标准偏差;Δφ和σ(Δφ)分别为相位滞后及其标准偏差;δth为文献[15]中潮汐理论模型给出的重力振幅因子;δc为经海潮负荷效应改正后的重力振幅因子。

本文使用的重力固体潮资料为安装在中山站的弹簧重力仪ET21记录所得,区间为2009年12月1日至2013年12月12日,原始采样间隔为1s;气压观测数据由中山气象站提供,原始采样间隔为10min。为了便于处理观测资料,分别采用整点采样法和三次样条内插法将重力及气压数据的采样间隔转换为1min。由于弹簧重力仪为相对重力仪,其输出值是与重力变化对应的电压值,根据格值因子将其转化为重力单位。然后,利用国际地球潮汐中心推荐的重力潮汐观测数据预处理软件“T-Soft”[12],移去理论合成潮,根据标准大气重力导纳值去掉大气效应,利用修正器删掉突跳、尖峰和由地震等引起的异常信号,对由仪器故障、断电等造成的间断进行插值拟合,利用IERS(international earth rotation service)提供的极移资料计算出极移重力效应[13],从而扣除观测资料中的极移效应,再加上上文移除的理论合成潮及大气效应即得到预处理后的重力潮汐数据。最后,采用低通数字滤波器将高密度采样资料变换为每小时采样。基于Eterna3.30标准分析软件[14]对预处理后的重力潮汐序列作调和分析,并利用台站气压与重力潮汐残差的线性拟合去除大气效应,采用切比雪夫多项式拟合漂移,获取高精度的重力潮汐参数(振幅因子和相位滞后),具体数值结果列于表1。其中,δth为文献[15]给出的基于旋转椭球体、非流体静力平衡地球建立的理论潮汐模型值。研究表明,O1和M2潮波振幅因子观测的相对精度分别为0.06%和0.08%,但与理论值的相对差异分别为13.63%和19.50%,这主要由海潮负荷效应引起,因为中山站距海岸线很近,仅10m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