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1 专业核心课程的能力结构要求与教师要求》

《表1 专业核心课程的能力结构要求与教师要求》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全实践”理念下高职院校特殊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究——以贵阳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为例》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公共基础课作为必修课程,包括通识性课程和校本课程,其中通识性课程有思政课程、大学语文、数学文化、体育、信息技术、大学英语等,校本课程有劳动课程(职业素养)、阅读课程(终身素养)、项目课程(创新素养)等。专业基础课程包括幼儿教育概论、学前儿童卫生与保健、学前儿童心理与发展、特殊儿童生理与病理学、特殊教育概论、特殊儿童心理与教育等。实习实训课程采用“双导师”制的指导模式,由校内指导教师提供理论指导,校外实习指导教师提供专业技术支持。大一新生进校时安排为期半个月的见习,主要是岗位认知见习,让学生尽快了解本专业的服务对象;大二安排为期1个月的见习,上下学期各安排半个月,主要是课程实习,校内教师给学生布置课程任务,学生到实习实训基地后,在校外指导教师的帮助下,完成课程实习任务,并获得相应的学分;大三安排为期4个月的顶岗实习,让学生真正从课堂走到社会中,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同时这也是学生踏入社会工作的预演,帮助其完成由学生角色向社会角色的转变,尽快适应社会生活。专业核心课程主要是七门课程,包括特殊儿童诊断与评估、特殊儿童早期干预、特殊儿童语言康复、儿童行为塑造与矫正、特殊儿童运动治疗、蒙台梭利教育、应用行为分析,每一门课程对教师的能力结构和要求都各有侧重点,具体如表1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