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7 14个指标在前3个主成分中的因子负荷》

《表7 14个指标在前3个主成分中的因子负荷》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贵州雷公山土壤发生学性状的垂直变化特征研究》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为了解不同发生学指标随海拔高度变化是否存在联系,选取了土体厚度、A层厚度、B层土壤粉黏比、A层土壤有机碳、A层腐殖质H/F、A层土壤有机质E4/E6、B层黏粒CEC、B层黏粒Sa值、B层土壤ba值、B层土壤铁游离度、B层土壤pH(KCl)、B层土壤盐基饱和度、蛭石和水云母占黏粒矿物的比例及高岭石占黏粒矿物的比例共14个指标进行了主因子分析。结果表明,前3个主成分可解释81.34%的14个指标信息变化,其中第1、第2和第3主成分的贡献率分别为59.18%、13.66%和8.50%。表7为各指标在前3个主成分中的因子负荷。从中可知,14个发生学指标中大部分随海拔升高存在协同变化的特点,它们与第1主成分存在密切的关联,这些指标包括土体厚度、A层厚度、B层土壤粉黏比、A层土壤有机碳、A层土壤H/F、B层黏粒CEC、B层黏粒Sa值、B层土壤ba值、B层土壤铁游离度、蛭石和水云母占黏粒矿物的比例及高岭石占黏粒矿物的比例。但土壤酸碱度(第2主成分)和A层腐殖质E4/E6(第3主成分)的变化较为特别,其中土壤酸碱度随海拔高度变化的趋势不明显,A层腐殖质E4/E6除随海拔高度有一定的变化趋势外,还受其他因素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