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5 鸭茅产量相关性状前3个主成分的因子负荷矩阵》

《表5 鸭茅产量相关性状前3个主成分的因子负荷矩阵》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四倍体鸭茅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QTL定位》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以单株干重为因变量,其他性状为自变量,进行了产量相关性状的主成分分析。首先对两地的F2群体表型值进行KMO及Bartlett检验,洪雅、宝兴试验点的KMO统计量分别为0.665、0.677(KMO>0.5即可做主成分分析),相应的概率Sig均为0.000,表明测试因子适合做主成分分析。在测试的8个因子中,两地的分析结果较为一致,特征值大于1的为前3个主成分,在洪雅、宝兴试验点的累积贡献率分别达到73.67%和79.71%,反映了总体数据的大部分信息。其中,第1主成分分别占比41.23%、39.45%(表4),分析结果较为一致,其中旗叶长、倒二叶长、花序长在第1成分矩阵中的值都较高,达到0.7以上(表5),主要集合了鸭茅的叶部形态的部分因素,而且矩阵中特征值都较高,由于叶长、花序长与单株产量极显著相关,该成分有可能反映控制鸭茅产量的主要因素,此外矩阵中大多数特征值相差都不大,同时也反映了单株产量作为数量性状受多个性状影响的遗传特点;第2主成分在两地的代表变量差异较大,洪雅试验点为株高,而宝兴则为旗叶宽、倒二叶宽;第3主成分在两地的代表变量为株高和分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