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1 崇祯二年(1629)日食预报西法推算及最终观测的北京交食时刻表》

《表1 崇祯二年(1629)日食预报西法推算及最终观测的北京交食时刻表》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以《崇祯历书》修订为切入讨论明末历法改革作用因素》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改历的直接原因应当是两方面的:一方面应当是钦天监推测日食数据误差过大,与西法无关;另一方面是礼部将推算日食的误差放大,以达到修改《大统历》并进行历法改革的目的。崇祯二年(1629)的日食预报,钦天监所预测的食分、初亏、食甚、复圆的时刻,同礼部主事黄鸣俊的观测结果“食分三分余,初亏午初一刻,食甚午正一刻,复圆午正三刻”相比,食分、复圆基本相同,初亏、食甚误差为两刻。同时,礼部侍郎徐光启亦在礼部观测日食,徐光启的推算为“食分二分有余,不及五刻,已验之果合,亦以监推为有误”[4]。西法的具体推算数据为“食分二分有奇,初亏巳正三刻二分,食甚午初二刻六分,复圆午初四刻六分”。徐光启与钦天监观测数据食分、复圆均不同,且徐光启先前推测的初亏、食甚也在两刻以上,西法的误差具体数值:初亏误差16.8分钟,食甚误差31.2分钟,复圆误差28.8分钟(表1)。但值得注意的是,作为礼部侍郎的徐光启在呈给崇祯皇帝的奏疏上,使用了自己的测量结果作为最终上报观测的日食复圆时刻,这使得钦天监的推算结果尽数误差在两刻,其误差也进一步被放大。礼部的奏疏同样强调修改历法符合天行,是必须要施行的。这两方面因素的影响,直接导致了崇祯皇帝于崇祯二年(1629)五月十三日同意改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