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1 监测点位置及土地利用类型》

《表1 监测点位置及土地利用类型》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大沽河下游农田土壤水分含量动态变化特征》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本研究试验时间为2017年4月21日至2017年12月2日,历时225d。在研究区范围内的农田选取6个代表性监测点进行土壤含水量的监测,监测点信息如表1所示。监测点大致均匀布置在下伏有地下水的区域,各监测点的土地利用类型均为耕地,并且农作物均为冬小麦-夏玉米轮作,分别在6个不同的深度5、20、40、70、100和150 cm处用土钻采样进行土壤含水量的测定。一般每10天取样1次,雨后需加密1次,共计取样18次。试验同时测定土壤的粒径组成、容重、阳离子交换量(CEC)、pH。土壤的粒径组成采用筛分法测定,依据美国农部制土壤质地三角形对各监测点的土壤进行质地分类;土壤容重采用环刀法测定;土壤含水量采用烘干法进行分析[2],计算得到体积含水量;采用乙酸铵交换法测定土壤CEC;采用蒸馏水浸提测定土壤p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