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2 国内高校智库研究的高被引文献 (前20篇)》

《表2 国内高校智库研究的高被引文献 (前20篇)》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基于知识图谱的国内高校智库研究可视化分析》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图3显示核心作者多以团队出现,包括杨再峰、赵晓声、司晓宏、潘燕婷团队,于丰园、于群英团队,徐维英、田晓明、张婷婷团队等,这些研究团队在学术论文、基金项目等方面都取得了较大成果。依据作为衡量某一学科领域中文献作者分布规律的普赖斯定律,可知在同一主题中,半数的论文为“核心作者”所撰,这一高生产能力作者的最低发文量M值应为M≈0.749,其中Nmax是指发文最多的作者所发论文数。由于国内高校智库领域成果量最多的研究者发文量为5篇,可知M所取的最大整数值为2,即发文量在2篇及其以上的作者均可视为该领域的核心研究群体。根据文献统计显示,发文在2篇以上的作者共133位,成果总量为326篇,占被统计文献量的60.7%,高于普赖斯定律设定的50%的标准值,说明国内高校智库研究领域已经逐渐形成稳定的核心研究群体,研究力量也较为集中。表2是国内高校智库研究前20篇高被引文献(截至2018年6月29日),可知高被引文献集中于2014年(9篇)、2015年(4篇)、2016年(4篇)三年,并较多发表于中文核心期刊。其中秦惠民、陈英霞、刘昊、文少保、邹巍的文章被引频次均在40次以上,是该领域影响力较大的作者。学者们主要关注的是高校智库建设逻辑及完善路径、高校智库服务政府决策的理念与使命、中国特色新型高校智库的内涵阐释、国外高校智库的运作机制及启示等方面的内容。另外,若将图3和表2予以对比,可发现国内高校智库研究力量中,高产作者与高被引作者的研究群体之间存在较大的差异性,初步显现该领域所发文章的数量与质量之间的内在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