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1 上访老户、钉子户现象的产生原因》

《表1 上访老户、钉子户现象的产生原因》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乡村振兴背景下的农村社会矛盾治理——基于陕西女村干部问卷调查的实证研究》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在基层治理中,上访老户、钉子户是维稳的重点对象,也是维稳的难点所在,往往引发死结性矛盾。调查结果表明(见表1),受访女村干部们认为出现上访老户、钉子户等特殊人群的原因主要在于三个方面:(1)上访老户与钉子户的不良心理动机和行为,主要表现在“他们已尝到甜头,靠缠访闹访谋私利”(55.12%)、“有些老上访人有精神偏执的问题”(30.18%)、“上级对信访的通报考核机制被利用”(13.65%)(2) 上访老户与钉子户的利益受到侵害,即“自身合法权益的确被侵害过,且未及时得到解决”(52.76%)。(3)制度法规不健全,处理不善、打击不力,主要表现在“政府对一些历史遗留问题缺乏一致的态度”(45.93%)、“法规制度不健全,教育、稳控、打击措施不力”(40.68%)。总体上而言,女村干部们承认了这些特殊人群存在的客观性,承认其特殊的社会-心理原因,承认这些人群的权益受损,但是却对这些人群的“谋利动机”“精神偏执”“利用体制”等不良动机和行为有所强调。这样的评价,并不一定就是说女村干部们的有意污名化,而是现有研究表明上访老户中的确存在“谋利动机”[30]“精神偏执”[31]“无理取闹”。[32]事实上,上访老户所表现出来的“偏执”并非是器质性的,而是扎根于当下的制度安排、文化传统和他们的日常生活情境之中。[33]钉子户,在文化上他们是乡村的边缘人,在行为上表现出“刁”“滑”“赖”等特征。[34]54、82上访户与钉子户的重合群体就是上访老户,又可称为“上访钉子户”。[35]这些坚持不服从、不配合的村民,增加了乡村治理的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