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1 大肠杆菌融合标签》

《表1 大肠杆菌融合标签》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重组蛋白微生物表达系统的研究进展》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重组蛋白在大肠杆菌中的异源表达与其功能和结构特性密切相关,很多情况下蛋白的表达量不高,有的甚至因为不正确折叠而聚集形成包涵体。融合标签常被用于增加重组蛋白的表达量,促进其可溶表达。表1为大肠杆菌中常用和近期开发的融合标签。Mestrom等[1]将Pyrobaculum yellowstonensis来源的海藻糖转移酶融合mCherry荧光蛋白,实现了它的可溶表达,并提高了蛋白的稳定性。然而,分子量较大的蛋白标签可能影响目标蛋白的结构和功能,并且增加系统的代谢负担;同时,较大的蛋白质标签在应用之前还需要被切除。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研究人员设计开发了一些长度较短的融合标签。Kim等[2]设计了一种含有碱性的赖氨酸、酸性氨基酸(谷氨酸、天冬氨酸)及不带电的酰胺氨基酸(谷氨酰胺、天冬酰胺)的重复的氨基酸短肽标签,通过将重复的5个天冬氨酸融合在南极假丝酵母脂肪酶B的N端,结合pelB信号肽,使胞外蛋白的表达量提高了7.4倍[2]。通过添加该短肽标签,L-天冬酰胺酶同工酶II的表达量也得到了明显的提高[3]。Nguyen等[4]选取来源于Dunaliella的碳酸酐酶N端的11个氨基酸作为促溶标签(NT11),融合在另外两种碳酸酐酶(Hahella chejuensis,Thermovibrio ammonifi can)及黄色荧光蛋白(YFP)的N端。虽然来源于Hahella chejuensis的碳酸酐酶的总体表达量没有发生明显变化,但可溶性部分提高了1.7倍。而来源于Thermovibrio ammonifi can的碳酸酐酶和YFP的表达量明显提高,分别提高了6.9和7.6倍,且可溶性蛋白的表达量分别提高了5倍和3.2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