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2 国外货币政策框架:我国货币政策框架及其转型问题探讨——基于“新三元悖论”视角》

《表2 国外货币政策框架:我国货币政策框架及其转型问题探讨——基于“新三元悖论”视角》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我国货币政策框架及其转型问题探讨——基于“新三元悖论”视角》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2012年以前,国外主要国家的货币政策框架大多是以降低失业率和抑制通货膨胀为最终目标。2012年之后,各个国家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虽然都有所调整,但并没有发生本质变化,实现就业稳定、价格稳定和避免通货膨胀依然是最根本的货币政策目标。目前,英格兰银行实行通货膨胀目标制,将通货膨胀率的目标预测为2%,然后运用相应的货币政策工具使通货膨胀的实际值和预测目标相吻合。欧洲央行采取双重支持的货币政策,通过经济分析和货币分析,其货币政策框架确定的首要目标就是要保持大宗商品的价格稳定。美联储货币政策的长期目标一直是充分就业、价格稳定和适度利率,而且美联储在泰勒规则(2)的基础上,采取了以基准利率为主要调节工具,同时兼顾货币供应量等指标的货币政策,来保证其货币政策框架与通货膨胀目标制基本一致[4]。综上可见,国外各中央银行认为要想实现社会稳定,就必须稳定就业,避免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因此其货币政策目标基本以稳定就业和稳定物价为核心。国外各中央银行在对本国经济的调控过程中,往往把基准利率作为首选的货币政策工具,把国债发行规模、信贷规模作为货币政策工具效果的检验指标。除了基准利率货币政策工具之外,一级交易商信贷工具、定期证券借贷工具、融资换贷款激活资产、无限量冲销式购债计划等新型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也被各国广泛使用,并在调控本国经济结构、定向引导金融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国外各中央银行都特别重视通过资产价格、国际贸易以及市场沟通的方式进行经济宏观调控,因此,货币政策的传导主要依赖资产价格渠道、汇率渠道和预期渠道(见表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