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6 武陵山区国家级非物质舞龙文化》

《表6 武陵山区国家级非物质舞龙文化》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武陵山区民间舞龙文化与市场价值研究》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武陵山区作为一个多民族聚居的洞天福地,仅国家级非物质舞龙文化就有5种,按照舞龙的类型来区分,可以分为3大类:民间舞蹈——龙舞(铜梁龙);民俗类(石阡毛龙);传统舞蹈类——龙舞(芷江孽龙、地龙灯、城步吊龙)。在龙制作上面各种龙也大不相同,“仡佬毛龙”造型独特,毛龙形如蛇,尾似鱼,双颊一对招风麒麟耳,整条毛龙要用四、五百根火草杆扎成,看上去满身是毛;芷江孽龙又称“独龙”,长得似龙非龙、似蛇非蛇、龙头蛇身,集龙头、蛇身、鱼尾为一身,龙身用一根龙把连接;铜梁龙的特征可归纳为大、长、活三个字。“大”不仅指体形,且指造型夸张,美工上集国画、素描、剪纸、刺绣等技巧为一体,并参考戏剧脸谱的描绘手法,彩笔走脊、描箸,着重突出龙的气质,使其神采丰腴、气势磅礴。龙身长一般在24节左右,比例适中,舞动灵活。“活”是说舞龙操作中引入机械原理,研制出手摇、发条、电动等各种方式,使龙腾跃翻卷更加灵动潇洒,活灵活现[9]。石阡毛龙作为一种舞蹈类的传统舞龙运动,是石阡仡佬族充满着生活情趣带有浓郁泥土气息的体育文化艺术传统[10],青黄不接是毛龙发展传承面临的主要问题,年轻人受外来文化的渲染,都不愿意去进行舞龙运动,在加上经济滞后、青壮年外出的流失,导致石阡毛龙的发展面临着严峻的考验,近年来随着当地经济的复苏和当地政府的重视、“石阡毛龙节”的大力宣传,使得石阡毛龙的发展出现了一个新的春天;芷江孽龙以前由于只传田姓不传外姓,传男不传女这一单一的传承方式,致使芷江孽龙一度出现灭绝的情况,从申遗后由于当地政府的大力发展和传承方式的改变,使得现状有一部分青年人开始接受这项舞龙运动,让孽龙的发展走出了灭亡的困境。铜梁龙的发展是我国民间舞龙运动发展得最好,由于国家和政府的大力宣传、支持,使得铜梁龙名声在外,形成了一种以龙文化为特色的特色经济,强大的经济后盾使得铜梁龙发展得越来越好,良好的经济效益更是形成了铜梁人人玩龙、全员参与的热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