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7 抗战时期武陵山区区域城市市场体系》

《表7 抗战时期武陵山区区域城市市场体系》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民国时期武陵山区城市数量、规模与体系的变迁》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注:除省会城市外,带*号城市均不属于武陵山区城市。资料来源:《四川省民政厅》,四川省档案馆藏,全宗号54,目录号7,案卷号9922;《湘黔公路上的艰难故事一个接一个》,《潇湘晨报》2015年7月4日;奇无、兵孙:《长期抗战内西南通海孔道一要埠:遵义经济调查》,《四川经济月刊》

抗战爆发后,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沦陷阻断了武陵山区城市与武汉的经贸联系。于是,武陵山区城市便与战时迅速崛起的重庆、贵阳等区域中心城市,通过川鄂、川湘、湘黔、川黔等战略公路和玉秀、桂穗、遵思等干支线公路所组成的“自湖南通四川、贵州、云南”的“西南公路网”,(1)建立起密切的经贸关系。武陵山区城市将山区所产桐油、猪鬃等原本转销至武汉的物产转运至重庆、贵阳等城市,从而形成了武陵山区战时城市市场体系。铜仁“自湘黔公路通车后,因公路经铜南晃县而入黔,各种商品,除一部分仍由水道运输外,其大部分则取道公路……而以前向被人漠视之晃县(俗名龙溪口),商业却日趋繁盛”。(2)镇远“从湖南输入本(贵州)省的货物,须在这里起岸……为黔东省商务上的吞吐口”。(3)这些湘西、黔东城市便依托湘黔公路及支路与“今绾毂西南五省之交通”(4)的贵阳形成了联系紧密的市场体系。“抗战期间西南各省地往来,贵阳成为必经的孔道。例如由长江下游至陪都重庆的路线,自宜昌沦陷以后,大多数的客运与货运,都取道湘西的公路经由贵阳。”(5)贵阳便成为湘西、黔东武陵山区市场体系的中心城市。重庆成为陪都后,迅速发展为西南地区经济中心城市。(6)“不惟为川省第一商埠,且为黔、滇、陕、甘等省货物之集散地。”(1)它通过长江航道和川鄂、川湘、川黔等公路将部分武陵山区城市直接纳入其经济腹地,形成以重庆为中心的城市市场体系(见表7、图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