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1 磁县下七垣遗址及武安赵窑遗址商代文化层出土农具统计表》

《表1 磁县下七垣遗址及武安赵窑遗址商代文化层出土农具统计表》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河北商代农业考古概述——兼谈有关该地区青铜农具发展的问题》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不过,从该区域商代遗址中出土的石、骨、蚌质农具种类的对比情况看,则可获悉河北地区商代的青铜农具被普遍应用于农业生产中。我们将磁县下七垣遗址中商代早、中、晚三期文化层和武安赵窑遗址中的商代下、中、上文化层中出土的农具进行了详细的分类(见上页表1)。发现用于收割的农具数量普遍高于同一时期其他农具,其中石镰占比最大,反映出石镰是该区域农业生产中的主要石器。用于起土翻地和锄草的石、骨、蚌器数量不及收割石、骨、蚌器的半数,并且在商代早、中、晚三期呈递减趋势。收割农具的增加,是农作物产量增大的表现。起土翻地和锄草用的石、骨、蚌器,如铲、锛、钊矍等的减少,可以反映出青铜及木质农具的大量使用。收割使用的石镰比重虽大,在三期大体也有递减的趋势,但整体数量仍然是同一时期农具的大宗。这样看来,青铜农具在商代早、中、晚三期的数量整体呈递增的趋势。因其用青铜工具制作起来比较方便并可以反复使用,从而能够广泛推广并替代石、骨、蚌质农具在农业生产中的地位。由于木质农具不易保存,且破损后还可以充作燃料,故今日能发掘到的不多。基于此,我们可以断定:殷商时期河北地区已经出现青铜农具,并被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