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1 LDS基因型-临床亚型分析》

《表1 LDS基因型-临床亚型分析》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TGFBR2基因突变致Loeys-Dietz综合征1例报告》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注:1)临床亚型病情严重程度LDS 1=LDS 2>LDS 3>LDS 4>LDS 5[4];2)数据来自Loeys-Dietz Syndrome Mutation Database,http://143.169.238.105/LOVD/individuals

LDS于2005年由Bart Loeys及Harry Dietz等首次报道[3],目前患病率尚不清楚。Loeys-Dietz Syndrome Mutation Database收录619例,检索中国知网及万方数据库,目前国内报道近10例。散发LDS病例约占75%,家族遗传性病例约占25%,其分布无明显性别、种族及地区差异[4]。LDS具有累及多系统的异常表现,以心血管、骨骼、颅面及皮肤改变为主要临床特征。目前LDS的发病机制尚不清楚,大部分学者认为与转化生长因子-β(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TGF-β)信号传导通路有关。目前已发现并明确6种LDS致病基因,包括TGFBR 1、TGFBR 2、SMAD 2、SMAD 3、TGFB2和TGFB3,分别表达TGF-β信号传导通路中配体、受体或一些下游信号转导蛋白;异常的TGF-β信号传导通路影响胶原蛋白合成的质量,从而引发各系统异常表现;受累主动脉病理可见到中层弹性纤维结构混乱、黏液样坏死及胶原沉积等改变[3,5-6]。根据致病基因可将LDS分为5个临床亚型(表1)。LDS与MFS同属遗传性结缔组织疾病,主动脉扩张,包括主动脉瘤或夹层形成,是具有诊断价值的特征性改变,主动脉扩张联合致病基因突变是确诊综合征的充分条件[7]。与MFS相比较,LDS出现动脉扩张甚至破裂的时间显著提前。对115例18岁前出现主动脉扩张的MFS患者进行统计分析,超声发现动脉扩张最小年龄为1岁,平均年龄6.5岁[8];而新生儿期发现动脉瘤的LDS病例则屡见报道[9-10],甚至有报道1例胎儿期LDS,胎龄20周发现主动脉窦瘤已经形成[11]。文献报道的LDS主动脉夹层形成的最小年龄为3个月,脑出血的最小年龄为3岁[8]。LDS的骨骼特征与MFS有重叠之处,关节松弛、关节挛缩、细长指趾、胸廓畸形均为常见表现,但LDS长骨过度生长没有MFS显著,拇指征和/或腕征阳性病例仅占1/3[4]。此外,颈椎发育不良、髋关节脱位、扁平足、马蹄内翻足及脊椎稳定性降低也是LDS的常见改变;LDS也可合并神经系统异常,如精神运动发育迟滞,但并不多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