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3 不同温度梯度下钒铁尖晶石的微区成分变化》

《表3 不同温度梯度下钒铁尖晶石的微区成分变化》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钒渣氧化钠化焙烧过程中物相变化及钒元素迁移特征》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

焙烧过程中钒铁尖晶石不同微区对应能谱数据见表3。与铁橄榄石类似,328℃时钒铁尖晶石也遭受了一定程度的局部氧化,未氧化之前钒铁尖晶石晶体呈圆粒状、板状等相对规则的晶形,晶体表面光滑、致密,无缺陷,外围被橄榄石相所包裹(图2a)。温度升至328℃后,包裹相橄榄石相晶体结构因为氧化而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坏,孔隙产生,氧气及钠盐随孔隙进入橄榄石内部与钒铁尖晶石边缘接触,破坏了尖晶石的晶体结构,使铁元素氧化速度加快,此时晶体中的Fe2+被氧化成Fe3+,并于边缘形成氧化铁白亮带,且随温度升高逐步向颗粒心部延伸(图2b)。随温度进一步升高,氧气传质效果因橄榄石相的分解而逐步加强,晶体中越来越多的二价铁被氧化为三价铁,由颗粒边缘逐步扩展至整个晶体,晶体表面变粗糙,开始析出点状隐晶质氧化铁颗粒、米粒状铁板钛矿,晶体内部微小孔隙发育;与此同时,二价铁的大量氧化进一步促进了钒铁尖晶石的分解进程,使其分解速度加快,晶体中的V3+在氧化气氛中逐步被氧化至V5+,形成V2O5,并与氧化铁、铁板钛矿等共生(图2c、2d)。619℃时,钒铁尖晶石基本分解完全,但其基本晶形仍可分辨,隐晶质的氧化铁及铁板钛矿颗粒逐渐长大,其中氧化铁晶形为较规则粒状或近四边形状,铁板钛矿呈短柱状,两者为基质钒酸铁锰(V、Fe、Mn等元素的氧化物固溶体)所胶结(图2e)。随氧化反应的进行,钒铁尖晶石被彻底分解,基质中的铁元素继续被氧化并析出氧化铁及铁板钛矿颗粒,而V2O5则与钠盐结合生成细针状的钒酸钠固溶体(图2f)。温度进一步升高,钒酸钠固溶体中的铁元素进一步析出,从而得到较纯净的长细针状或放射状钒酸钠晶体,并与氧化铁和铁板钛矿共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