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3 储层各因素概率取值标准》

《表3 储层各因素概率取值标准》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叠合概率法在碳酸盐岩储层评价中的应用——以辽河坳陷西部凹陷高升地区沙四段为例》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通过专家打分法确定各因素的概率取值标准(表3),在此基础上,综合考虑各个因素对储层的影响,对各个因素进行加权平均。通过计算得到储层发育概率平面图(图5),将概率值大于0.4的区域定为Ⅰ类储层发育区(最有利区),发育常规储层,其孔隙度一般大于14.9%,渗透率大于2mD,储集空间以原生(残余)粒间孔、溶蚀粒间孔及溶蚀粒内孔为主,孔喉组合类型主要为中孔—粗喉型或者中孔—中喉型,孔隙分布均匀且具较好的连通性,这类储层主要分布在g3-4-3井区,该井区在高升初期为古隆起,且以粒屑滩微相为主。概率值为0.3~0.4的区域定为Ⅱ类储层发育区(有利区),包含了粒屑灰(云)岩相对较发育的地区。L35井区为Ⅱ类储层发育区,发育非常规储层,其主要受岩石的脆性指数和裂缝密度的控制,岩性主要为泥晶云岩、泥质云岩和方沸石质云岩,储集空间多为微孔隙和裂缝,且该井区断裂十分发育。概率值为0.2~0.3的区域定为Ⅲ类储层发育区(较有利区),概率值为0.1~0.2的区域定为Ⅳ类储层发育区(欠发育区),把概率值小于0.1的区域定为Ⅴ类储层(不利区),最后得到储层分布评价预测图(图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