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2 近代漳州代表性教会点天主教多明我传入的时间、历史背景和教堂建设情况》

《表2 近代漳州代表性教会点天主教多明我传入的时间、历史背景和教堂建设情况》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近代(1840—1949年)闽南地区天主堂设计本土化研究——以漳州地区天主堂为例》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注:表格数据根据郭传义主编《漳州市天主教会重要资料汇编》[1]整理

1840年后,在漳州九龙江沿岸、台湾海峡及厦门港沿岸地区大量建造教堂。以漳州后坂村天主堂、漳州东坂后天主堂、龙海港尾天主堂、漳浦南边刘社的南方楼天主堂等重要堂口为中心,向周边传播辐射。在1840—1912年间,各堂点主要由外籍神父管理,此时的教堂(圣堂、玫瑰堂)等建筑主要是由外籍神父设计建造,如西班牙籍黎亚尔(Ramon?Colomer)、法籍谭立山。1912—1949年,各堂点主要以华籍神父担任教务,由福安人罗祝三、李心敬等神父主持或设计建造。小型教堂面积在150m2左右,大型堂点建筑面积在600~1000m2,教堂容纳教友数量约在1.5人/m2。教堂以当地的砖材料为主,有砖混结构、土木结构和砖木结构等(见表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