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3 漳州地区部分天主堂各部分功能的面积情况》

《表3 漳州地区部分天主堂各部分功能的面积情况》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近代(1840—1949年)闽南地区天主堂设计本土化研究——以漳州地区天主堂为例》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漳州地区近代天主堂通常按照欧洲教堂平面进行设计,少数直接将闽南民居大厝直接用作公所,如天宝天主堂的附属圣母厅(见图4)。一般堂口通常采用长方形的“巴西利卡”[3]平面(见图5),等级高的大堂口如漳州(东坂后)天主堂采用“拉丁十字”[4]平面(见图6)。天主堂采用中心对称的布局,主入口主要设置在长方形平面的短边,形成从主入口→门厅(唱经楼在主入口门厅上方)→诵经厅→祭台→祭衣室→次入口门厅的仪式空间序列。漳州地区每座天主教堂的“神性功能空间”都有较长的诵经厅(“中殿、侧廊”(5))及后殿(主祭台、小祭台),内部两排列柱,强化进深序列和韵律感,强化祭坛的核心方位。根据教会资料记载和教堂建筑图纸复原发现,漳州地区教堂的短边在5~20m之间,长边在20~40m之间,一层建筑面积在180~1??000m2之间。漳州比较大的堂口总建筑面积为600~1??000m2,而小堂口或公所总建筑面积在100~300m2之间(见表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