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1 肥厚型心肌病相关的致病基因》

《表1 肥厚型心肌病相关的致病基因》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儿童肥厚型心肌病的遗传学研究进展》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注:AD:常染色体显性遗传;AR: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肥厚型心肌病(hypertrophic cardiomyopathy,HCM)是儿童以及青壮年心脏性猝死的最重要原因之一[1-2],成人HCM的发病率为1/500[3],但儿童发病率尚不明确,估计年新发病率为0.3/100 000~0.5/100 000[4-5]。儿童HCM患者5年和10年的存活率分别为97%和94%,死亡高峰为<1岁和8~17岁[6-7]。1990年首次发现编码肌小节β-myosin重链基因MYH7突变导致家族性HCM[8]。婴幼儿及儿童HCM病因更加复杂,临床表现呈高度异质性,存在多种非肌小节病变,包括代谢贮积疾病、RASopathies、神经退行性疾病、线粒体疾病(表1)等,已发现超过40个基因与儿童HCM相关,遗传方式包括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常染色体隐性遗传、X-连锁显性及隐性遗传、线粒体遗传等[9]。